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校体育事业百年发展实践样态和历史总结

2022-05-13 14:36张彩云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中国共产党

张彩云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体育教育实践样态是党建设体育强国征程中砥砺前行的剪影。党对体育教育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深化,指引实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体育教育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使体育教育逐渐步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新境界,初步建构起中国特色的现代体育教育体制。梳理体育教育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百年实践样态,凝练其历史性贡献,以期为推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挥学校体育在体育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学校体育;素质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22)02-0017-08

Abstract: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practice mode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past century is the silhouette of moving forward in the journey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ful country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ith the continuously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regularity the China Communist Party has guided the practice to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steps.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the four stages. The four stages mad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gradually stepped into a standardiz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 new realm, and constructe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initially. This paper combs the one century practice pattern of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condense its historic contribu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play the main channel and main position role of school spor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a sports power.

Key words:Chinese Communist Party; Education of physical;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體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身体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面。[1]作为教育有机构成的学校体育是在校园环境中以体育运动的形式,有组织的对学生的身体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是体育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实践途径。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塑造与育化学生身体的多重功能,担当着教育“育人” 的历史重任。多年来,以“学校体育”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均颁布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并建立了相关的政策制度,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已经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2]学校开展体育比赛,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和提升体育教育的效果和成绩。

马克思认为体育即“体育学校和军事训练所教授的那种东西”,要积极发展体育教育,为人的健康提供科学有效的体育教育知识和体育训练。[3]体育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在实践操作中掌握运动要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党的体育教育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党为了实现该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对体育教育活动现象理解和认知的高度概括和精美提炼,对体育教育工作所提出的根本思想和工作方向,是体育教育实践样态的主心骨、指挥棒。回溯体育教育百年发展的光辉历程,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的本土传统特色文化、优秀和深邃的世界各国体育教育专业思想是其重要的思想源泉。思想源自实践, 同时推动实践持续深化。没有体育教育的理论,就没有体育教育的实践。实践样态是思想观念的生动显现,是指运用科学思维和操作的手段,在实践运作中对原来既定的模式进行不断地或否认、或蜕变、或批判、或重组,概括凝练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实践范式。

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教育实践样态,始终以学科设立为契机,逐步实现制度、内容、方法规范有序发展,学科特征日趋显现,党的体育教育理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内涵。党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引导教学发展,规范教学目标形成,从体育教学角度来看反映了在一定时期下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具体要求”,[4]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体现了不同时期党中央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和详细操作规范。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重视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把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置于体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党的体育教育方针引领下的体育教育实践在每一个阶段显现出不同的样态。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教育实践样态

依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坚守、秉持和贯彻的主要体育教育思想以及体育教育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将体育教育的实践样态划分为4个阶段,可以清晰的看到体育教育在根本任务、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具体实践活动任务中的表现形式都经历了巨大变革。

1.1军体融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强化学校的军事化训练,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和体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了“体育救国”的特殊历史使命,夯实了新中国体育教育的思想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教育实践探索,发挥了体育教育特定的社会价值,“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和体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增强了部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强化了部队的健康自觉意识,锤炼了革命战士的坚强意志和体魄,丰富了部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红军指战员的战斗力,帮助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获得了执政权,永葆了党的生命力。1927年至1937年,中央苏区对7至15岁的儿童进行义务教育,每个年级都开设体育课,并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还采用团体游戏、团体操、检阅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发挥了体育教育潜在的多个方面的育人功能。[5]解放区的体育教育主要以跑步、爬山、队列队形练习和唱革命歌曲为主,在解放区的许多学校中,还开展了军事体育活动,内容有步法操练、设计、扔手榴弹、游击战术、野外作战演戏,爬山等。[6]陕甘宁边区政府创办的各类学校都设置了体育课程,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年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特别设计。

在体育教学方法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由易到难,因材施教。[7]开展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相机而教的体育教育活动,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玩院里自制的压压板(跷跷板)游戏获得体育教育和身体锻炼,在低年级儿童中更是巧妙地编排了滚铁环等竞赛游戏来充实体育课堂。党扎根根据地本土,借助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开展体育教育活动,精选适合当地的体育教育项目,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创造性的把体育教育与身体素质契合,为保家卫国奠定良好基础。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提升了党的战斗力,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体育救国”的特殊历史使命, 也为新中国成立后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素材与参考(见表1)。

1.2效仿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探索中国化体育教育事业路向; 学生研习简单的体育基础知识、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体育教材及教学活动的实践和运动员等级制等体育教育政策体系,完全仿照前苏联的做法,体育课教材经历了从多样到统一的过程转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全盘引进前苏联“劳动卫国”体育教育模式,体育课程在形式上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科目和学科体系。模仿苏联编制了我國的《劳卫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体育基础知识、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体育教材及教学活动的实践和运动员等级制等体育教育政策体系,全部效仿前苏联的做法,这一时期体育课教材经历了从多样到统一的过程转变,终结了体育教学内容不统一的局面。1952年至1954年,五所培养专业体育教育人才的体育学院成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1956年《中学、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布以后,全国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归于统一,随之新的体育教材制度雏形日渐成型。1959年,全国上下建立起所有的体育院系皆由教育部和体委共同领导的行政管理模式。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教育事业处于停滞状态,体育课及体育活动被取消,军事化的训练代替了传统的学校体育课。文化大革命后,学生体质明显下降,随之增强学生体质又成了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党再次将“增强体质”作为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见表2)。

1.3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年)摆正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从体质到法制再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注重学生身体形态、技能、素质提高的体质体育作为体育教育工作的首要责任,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成为体育教育实践活动最主要表现形式(见表3)。

1979年“扬州会议”的召开重新端正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明确强调将重视学生身体形态、技能、素质提高的体质体育列入体育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1985年5月召开的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审议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党和国家将生理、社会、心理三个维度组合而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极大的推动了体育教育实践活动的快速发展。1987年体育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体育课程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得到充分体现。1990年3月12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1995年10月1日《体育法》的颁布实施,终结了体育教育无法可依的历史,迈入依法治体的新阶段,法制体育教育思想成为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工作成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法制的完善不仅为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体育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提出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工作,要使学生有健强体魄。到2001年,通过颁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例》、深化教育改革和器材配备等工作,初步建立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较为科学合理的体育、艺术教育体系,保证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教学水平。[8]1999年6月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以后,调整和改革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崭新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成为体育教育实践活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和呈现样态。

2006年12月23日,建国以来的首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强调从评价体系、体制机制、政策导向等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和体育考试评价制度。2007年5月7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工作,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确保初中学生每周保质保量上好3课时、高中生每周上够2课时体育课,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强大合力。[9]2009年8月8日设立第一个“全民健身日”,推动全民健身,培养终身运动者,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教育理念成为体育教育的灵魂,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保障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成为社会风尚,也成为体育教育的实践形式,体育教育回归了以人为本,增强体质的育人功能。

1.4素质体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11至今)

立德树人融入体育教育全过程;开齐开足体育课,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录取计分科目,学校体育教育实践开始注重对学生的身体认知,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加快了体育教育的改革步伐,确立了2035年建成体育教育强国的战略定位,注重体育教育工作顶层设计,由政府统筹、学校创新、社会参与的体育教育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各级各类学校排除万难,确保开齐开足体育课,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錄取计分科目,中小学每天安排课间操,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和基本内涵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进入了新阶段。2019年2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强化体育教育工作被列入第一个以教育教育现代化为主旨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中,推动体育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体育教材体系建设,根据大、中、小、幼不同的学段,建构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一体化体育课程,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应教尽教、应开尽开,发挥学校体育的主动脉作用。2021年颁布的多管齐下、多点发力保证学生每天校内外各锻炼1小时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强调深化体教融合、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负担的大背景下,惟有体育科目保留家庭作业制度,开启以“体育作业”为支点,搭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新阶段。北京市强力推行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课外体育锻炼不得少于45分钟的制度,中小学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保证运动负荷,享受体育教育的乐趣。体育教育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不再仅仅是体质教育,更是身心教育、全面教育。[10]党将“以体育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先进经验适时精准地移植到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赋予学校体育创新发展新的历史责任,身体回归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变革的实践导向(见表4)。

2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体育教育工作的历史总结2.1务必坚持党对体育教育的坚强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体育教育发展壮大的主线和根本,是科学实践的择决。党自始至终指引着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擘画出体育教育的远景,党不断强化对体育教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从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化体育教育工作。体育教育实现了在内容上持续发展、在形式上不懈创新、在内涵不断丰富,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党着眼国情,扎根中华大地办体育教育,遵循体育教育发展规律,坚持改革创新,认真汲取世界先进的体育教育先进办学理念,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体育教育办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体育教育的发展道路。学生体育赛事的举办与专业体育人才的培养,也为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超级能量和基础保障。

2.2务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持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有关体育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颁布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依照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年龄和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安排体育课教学。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人文体育观的主导地位,从最初仅仅关心体质指标的体质教育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终身体育,再到以人为本的关注全面发展的“健康第一”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渐渐返回人文价值观。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系中体育教育能够以体树德、以体启智、以体健美、以体促劳。[11]“双减”政策实施后,体育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学校、社会、家庭对体育教育的注意力和关注度节节攀升、步步跟进,借助“双减”之东风和“体教融合”之良好契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实践目标指向,丰富和完善学校体育,优质供给课后延时体育锻炼的内涵,拓展课后服务体育锻炼的课程,将体育活动作为学生自由享受天性的重要载体认真实施

2.3务必坚持党的教育方略,建构现代化的体育教育体系

体育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题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初就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方略,注重体育教育发展质量,重视优化和摆正学校体育位置,完善学校体育发展政策。“健康第一”“体教融合”“终身体育”等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的实践与发展,不仅有效促进了我国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提高国民综合实力提供了保障。从党的教育方针的引领,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从体教结合进而到体教融合,从体育救国演化到体育强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着体育教育蓬勃有序发展。体育教育的百年成长进程映射着时代变迁的踪迹,折射了不同阶段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3结语

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下的体育教育经历了从军体结合到体教融合、体质到法制、再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健康第一”的演变过程,最后发展成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科学实践形式。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是体育教育实践样态的重要一环,1923年将“体操”课更名为“体育”课,2001年又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看似简单的更名背后却是体育教育经历的一场场深刻变革,也蕴含着党领导体育教育事业健康科学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智慧;不断提升学生健康水准,开展课后体育活动,彰显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观念。体育教育理念的不断充实完善,使体育教育实践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特定的形式和样态。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教材编写组.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9-40.

[2]张文鹏,王志斌,潘凌云,等.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形塑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7(8):18-22.

[3]孙福胜.大力发展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J].中国体育报,2019-01-07:007.

[4]刘海元,周登嵩.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及其提出的基本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86-88.

[5]董敏莉.中央苏区赤色体育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9:16-18.

[6]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室编著.中国近代体育史简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65.

[7]王增明,曾飙编著.中国红色体育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4.

[8]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 (1998-12-24)[2021-11-01].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87.html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2007-05-07) [2021-11-01].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663655.htm

[10]张守冬,王朝军.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体育与科学,2021,42(4):21-27.

[11]宁本涛.“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5):1-5.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