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实施策略分析

2022-05-13 01:30曹菁
考试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培养策略教学方法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主阵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讲授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依然占主流,这些方法的应用需要以教师为主,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培养策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1-0001-04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教学方式方法依然比较传统,讲授法以及示范法等教学方法依然占主流,尚不能达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要求。因此广大教师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要保障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探索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实施策略,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推动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发展。

一、 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硬件设施不完善

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大纲中并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查作出明确要求,因此学校缺乏对教学质量考查的重视,未制定期中、期末考查制度。学习成绩考查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体现出教师教学质量,而成绩考查缺失,则容易导致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学校而言,没有成绩考查便意味着不能体现出教育成果,既然不能体现教育成果便意味着无需过多的投入。受此影响,导致学校的相关硬件设施不完善。目前,学校基本都能满足网络覆盖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其他硬件设施方面则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有的学校未能达到为每个教师都配备数字化媒体设备,有的学校的信息技术专用教室未配备电子白板等设备。硬件设施不完善,导致教师往往只能借助幻灯机开展教学,这虽然也能起到辅助教学作用,但是相较于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幻灯机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也会影响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实施效果。

(二)学科得不到重视

由于信息技术未被纳入高考考核体系之中,导致信息技术学科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语、数、外等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高中逐渐被边缘化。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资源的分配,学校都会向其他学科倾斜,甚至难以满足信息技术正常教学需求,更加谈不上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实施。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完善和作用的凸显,使得信息技术学科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信息技术学科在高中的地位,促使其从边缘化地位逐渐向中心地位转移,但是这种“转移”是有限的,因此与高中其他主要科目相比,信息技术学科依然存在很大的距离。信息技术属于前沿性学科,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以及更新速度较快,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也需要不断作出调整,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引起学校以及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只有信息技术学科地位提升,才能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实施,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技术水平。这里所指的教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同时也包括了其他学科教师,均需要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相关培训以及技术竞赛等活动,期望通过相关活动来促进广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一方面体现出了学校的重视和学校做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亟待提升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高中教育的有力支撑,不仅信息技术学科如此,其他各学科的教学也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助力。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影响学生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会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产生重要影响。部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学校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培训。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加强学习,强化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四)课程设置单一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更多的是结合教材进行课程设置。固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使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便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这才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单纯结合教材进行课程设置,会导致学生的思想被禁锢在教材之中,难以将所学知识技能与生活相结合,无法做到活学活用。在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也难以得到发展。

(五)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偏低

对高中生而言,虽然在小学阶段以及初中阶段也会接触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不属于升学考核内容,因此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普遍不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长期以来在信息技术学习中都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出自身的独立思维习惯,导致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得不到发展。另一方面原因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很少渗透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方面内容,导致学生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了解甚少,关注度严重不足。目前的高中生,普遍存在创造能力弱以及协作能力差的现象,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与理想水平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任重道远,教师需要承担的责任依然很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

(六)软件资源不够全面

在高中学校机房电脑的软件配置方面,存在着软件资源不全面的问题,通常电脑中都能配备photoshop以及office等软件,但是音频、视频处理以及网页制作等方面的软件则相对不足。软件配置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导致教学只能围绕图像处理以及办公等方面开展,学生难以多元化的掌握信息技术。

二、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实施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以项目学习理论为指导理念。项目学习是指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创设贴近生活的项目主题,并借助项目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在项目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项目主题,借助项目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对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素养培养实施的有效手段。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入手,采用综合性培养策略,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效果。

(一)课前阶段

任何教学活动在开展之前都需要准备教学方案和学生的学习资料等,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同样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准备项目材料、数字化学习资源,如相关软件的下载、搜集教学案例以及录制教学视频等。只有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才能保证项目学习的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成效,并借助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对项目学习而言,项目学习材料的制作是重要基础,而在项目材料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项目主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项目主题,并且要确定2~3个左右的项目主题供学生选择。其次,要准备项目学习相关文件,包括项目主题的介绍、项目计划表、项目学习导学案以及具体的任务分工表等,这些是项目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以项目主题介绍为例,要对项目主题的要求、问题等进行全面阐述,同时营造项目情境,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项目学习多是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开展的,因此需要学生填写任务分工表,在任务分工表中标注每名小组成员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这样可以确保项目学习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最后,在准备完项目学习相关文件后,教师需要对相关文件进行整理,并标注好文件名称,形成项目学习文件夹。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工作的全面开展,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好数字化学习资料。而学校进行数字化教学,以及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素质的训练工作,都需要以数字化学习资料为基础。在以往的信息化课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直接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同时演示相关操作,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满足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需求,因此要注重教学的改善与创新,更加注重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此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必然会发生转变,不再是知识的介绍者、技术的演示者以及练习的布置者,而是转变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收集者和制作者。具体来讲,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教学视频以及教学案例,借助教学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借助教学案例则可以为项目主题作品提供示范。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具备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并明确项目完成的过程以及最终的作品形式。准备教学视频与教学案例,教师可以直接从网络中下载,也可以自行制作,相较于网络直接下载,教师自行制作的教学视频与教学案例更具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更大。

(二)课中阶段

课中阶段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实施的关键阶段,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项目学习实施之前,教师应创设情境,并引入新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点阐述新知识中涉及的理论与概念,理论与概念既是项目学习开展的基础,也难以融入项目探究之中,因此这部分内容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介绍项目学习模式,让学生对该模式有所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项目学习的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项目主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展示项目主题的同时,还应向学生展示项目主题作品案例。学生结合项目主题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技术要求自主选择项目主题,然后再自由组成5~6人的学习小组,并选出组长。

选定主题并完成分组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解项目任务,并在小组中合理分配项目任务,并对任务时间作出规划,最终形成项目计划表,将小组不同成员负责的任务填写到表内,同时还要将任务时间做出明确规定。教师结合各小组选择的项目主题,为其提供学习资源包,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在经过以上环节后,学生便可以结合项目计划表来执行项目计划,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将遇到问题的做好记录,并注重保存好自己加工的资料。对遇到的问题,应先进组内讨论,如果组内讨论依然无法解决,在由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成员完成自己的项目任务之后,便可将全体组员的成果集合起来,最终形成小组项目主题作品,然后提交给教师。

在项目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小组选择代表来展示小组作品,并做相应的汇报,将本小组选择项目主题的原因、项目任务分解依据以及项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等进行汇报。通过汇报,可以帮助学生回顾项目学习的全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项目学习的心得体会,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总结,包括对各小组完成的作品进行点评,对项目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等。

(三)课后阶段

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而言,课后阶段同样不容忽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阶段帮助学生巩固与提高,保障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效果。在课后阶段开展教学,教师需要借助微信群或者QQ群,将相关数字化学习资源发送至微信群或者QQ群中,然后让学生自行下载学习。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学习资料进一步加深对项目学习的认识,了解项目学习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明晰项目学习的流程,进而加强对项目学习的重视。教师所发送的教学资源应包含知识教学视频、软件安装教程以及技能教学视频等,学生借助这些资源,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技能,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在课后阶段,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加强练习,针对课中阶段学习中存在的疑问或者薄弱环节加强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技能,强化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在课中阶段由于时间有限,因此难以保证所有小组都能完成项目学习任务。针对那些未能完成项目学习任务的小组,教师应在课后阶段引导其继续协同创作,并按照课中阶段的各项要求来完成作品,并将完成的作品提交给老师,由老师在进行线上点评。

三、 结语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教学方式方法依然比较传统,讲授法以及示范法等教学方法依然占主流。因此广大教师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要保障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而且還要积极探索素养培养实施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应从课前阶段、课中阶段以及课后阶段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同时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参考文献:

[1]董玉琦,王靖,伊亮亮,等.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3):基础、命题与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3):23-32.

[2]孙雪.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现状及对策:以内蒙古自治区三所大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4):72-75.

[3]蒋鸣和,肖玉敏,朱益明.信息技术助推学校转型:英特尔教育变革及技术整合研究项目上海项目研究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14(5):45-57.

[4]刘兴红,张曼,张军翔,等.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4):99-106.

[5]高丹丹,姬晨,马颖莹,等.联结学习技术与学习科学:第十一届亚洲数字化学习论坛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4):11-17.

[6]曲鑫,申云化,张艳莹.基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5):80-84+96.

[7]唐夏夏,闫志明,袁杰,等.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新战略述评:以Master Plan 4为蓝本[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11):27-32.

[8]朱皖元.面向学习者的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的实践研究:以马鞍山电大的信息技术应用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5-8.

作者简介:曹菁(1978~),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甘肃省天水市田家炳中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培养策略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