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策略探讨

2022-05-12 12:51何玉屏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产型企业管理者经营

何玉屏

(浙江埃克盛化工有限公司财务部,浙江 绍兴 312369)

一、前言

生产型企业以原材料加工方式获取经营效益,是市场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生产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均受到较大的影响,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生产型企业必须重视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就内控管理而言,其本身就是企业优化管理、控制成本和增加效益的重要手段。现阶段,生产型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企业内控管理的实效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阻碍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有必要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深层次分析企业内控管理的影响因素,系统化地进行内控管理模式和方法调整,以此来发挥内控管理的积极作用,为生产型企业的效益增长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偏重内控制度设计,忽视内控流程管理

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企业管理者系统地开展内控管理方案设计,明确内控管理目标,并在制定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后,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现阶段,生产型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重视制度设计、忽视内控流程管理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较多的生产型企业希望自身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具有更加完善的制度范本,但他们忽视了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管理。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范本是正确的,但企业管理者更应认识到,管理制度建设仅是内控管理的开始,而内控管理的核心在于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的执行,由此导致生产型企业在内控管理中存在偏离重心的现象。这一问题的存在容易造成生产型企业内控管理流于形式,影响内控管理实效性的真正发挥。

2.内控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生产型企业在内控管理中存在风险控制不完善的问题,这与生产型企业自身的行业属性和内控管理实施情况具有较大的联系。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生产型企业本身的行业壁垒较低,从完整的产业链来看,其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中游位置,在市场企业高度关联的今天,生产型企业对于上下游企业的依赖性较强,这增加了企业的外部风险,即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例如原材料加工、产品营销等。同时,结合市场上同类型企业情况来看,其多属于中小企业,此类企业具有经营规模小、资金额有限的特点,其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较低,抵抗力较弱,容易因自身财务因素或个人因素而造成经营风险,影响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益。此外,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生产及管理中,较多企业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业务拓展和生产能力提升层面,在内控管理时对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成为内控管理体系的两大短板,影响生产型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损害企业的经营效益。

3.内控管理缺乏监管机制

实施内控监管的目的在于规范落实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发挥内控管理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现阶段,不少生产型企业虽然开展了内部控制管理,但在实际管理中尚处于矢量化流程阶段,这种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应用过于粗放,尤其是对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和评估不足,降低了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效性。一方面,生产型企业在内控管理中未能系统地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使得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管和评价缺乏有效的指标,很难实现内控管理效果的准确判断。另一方面,有的生产型企业在内控管理的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监管工作,但这些监管体系、监管指标多具有相似性。同时,生产型企业未能做到结合实际经营状况,设计内控监管指标和流程,这造成了内控监管不全面、监管工作指向性不强的问题。此外,生产型企业对于内控管理的监督管理多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即其很少能做到生产经营及管理风险的事先预知和防范,这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将内控监管当作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终结环节,未能结合相关的监管结果进行内控管理措施优化和企业生产管理优化,这限制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对企业效益的增长带来较大阻碍。

4.内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信息时代,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经营管理成为生产型企业高效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业务实践过程来看,生产型企业主要的业务类型包含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受行业特征影响,其不仅对于产业链上游企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且与下游企业也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在此背景下,要提升生产型企业的内控管理质量,就必须构建较为完善的信息网络,提升企业内控管理的效率。现阶段,生产型企业在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层面的投入较少,阻碍了信息化内控功能的实现。从内控管理资源分配层面来看,较多企业在业务层面投入了较多的资金、资源,但在内控管理层面的资源投入不足,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完善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实现。同时,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对于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以及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操作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在实际管理中,部分管理者未能及时地进行管理理念更新,且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层次较浅,难以满足新时期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此外,基于信息技术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时,管理人员未能实现财务、业务信息的有效融合,且对于网络开放性和信息安全的考虑不足,致使企业内控管理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问题,降低了内控管理的效能。

三、生产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1.创新内控管理体系

新时期,基于提升生产型企业内控管理质量考虑,生产型企业要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重视内控管理体系的全面创新。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摒弃传统重业务生产轻内控管理的思想,深刻认识到内控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价值,要扩大内控管理宣传,并在企业文化中渗透内控管理相关理念,为企业内控管理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应注意把控企业内控管理的重点。在该环节中,应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协调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与内控措施执行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最后,完整的管理组织结构是生产型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内控管理中,生产型企业存在明显的管理队伍冗员、错位问题,因此,在新时期的内控管理体系优化中,企业应注重内控管理组织框架的建设,建立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内控管理组织框架,并且明确各个层级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企业的内控管理真正地落到实处。

2.加强内控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这些风险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增长带来诸多影响,不利于企业经营保持稳定性和长远性。考虑到风险要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危害,企业管理者要在内部控制管理中注重风险要素的系统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针对内控风险的管理应考虑以下几方面要点:

第一,在管理初期阶段,企业应注重自身行业定位的有效分析,明确自身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特殊位置。然后在经营发展与管理中,应不断加强自身向产业链上游的发展,同时应注重自身向产业链下游的延伸,从而在加大自身影响力及市场占有的基础上,减少外部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生产型企业的风险与自身业务的经营情况有较大联系。因此,在新时期的内控管理风险控制中,企业应从业务实际出发,对具体业务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管理,保证内控风险管理的实效性、全面性。例如,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产品研发在企业生产与经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需要从研发人员、研发环境、设计成果应用等方面开展产业研发环节的风险管理。而在财务事项管理中,生产型企业的资金额有限,这使得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对此应做好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资金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财务预算方案,实现财务资金与业务实际的高度匹配,建设有效风险预警、评估体系将对企业财务、业务活动带来积极影响,更有助于实现内控管理的实效性。

第三,在内控风险管理中,应注重风险管理方法、流程的控制。在实际管理中,应严格按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追踪、风险防控处理的流程进行管理,保证内控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动态性和有效性。

3.强化内控过程监督

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是内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确保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真正地发挥企业内控管理效果,从而在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内控管理过程监督管理中,首先,企业应注重内控管理监督评价体系的建设,应在该体系的支撑下,明确生产型企业内控管理监管目标,设置内控监管指标,为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的应用中,为提升内控监管、评价的针对性、实用性,企业管理者要强化自身业务经营实际分析能力,从原材料采购、企业生产、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开展监督管理和评价,以此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及内控管理中的问题,达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的目的。同时,考虑到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内控监督管理滞后性缺点,企业应对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尽早发现生产经营管理中隐藏的风险,提升企业风险防控的预判能力。最后,在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中,管理者应深化监管结果的具体应用。一方面,在准确获取内控监管结果的基础上,应从现代管理理念的角度出发,对这些监管数据进行细化分解,清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应从战略层面出发,结合这些问题对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内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创新,这样能为企业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为企业获取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4.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质量,生产型企业应系统地分析信息时代下企业的管理模式,深化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应用,提升企业内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加大在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层面的投入,尽早地引入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并依托这些设备设计内控管理程序,实施企业业务、管理、财务的各项数据处理,确保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全新管理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在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提升内控管理能力同时,还应深入学习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此外,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内控管理时,企业管理者还应重视信息安全建设,积极预防网络风险对企业内控管理数据的影响,确保内控管理数据的真实性,进而高效发挥内控管理作用,实现企业管理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变。

四、结语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生产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其能通过现代控制管理手段的优化,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升企业经营的综合效益。新时期,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从战略高度出发,在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既有的内控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创新,才能有效地提升内控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此,生产型企业在新时期的内控管理优化中,应创建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内控管理体系,实施内控风险监督,并在开展内控风险有效预判的基础上,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发挥内控管理的积极作用,促进生产型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生产型企业管理者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浙江生产型民营企业经济问题研究
生产型喷墨数字印刷机大盘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发布《生产型数字印刷机目录(2015年)》
论西部企业管理者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