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按动推拿对腓总神经麻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2022-05-12 03:03何斌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肌力踝关节神经

何斌华,张 璐

(1. 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湖北 潜江 433100;2. 荆州市中医医院,湖北 荆州 434000)

腓总神经麻痹是周围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多因外伤、感染、代谢障碍、压迫等原因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患侧足趾背屈受限,常导致患者步行能力下降,部分患者因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而形成内翻马蹄足,甚至导致残疾,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方法主要包括口服或注射营养神经药物、外科手术治疗等,但因本病病因十分复杂,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电针疗法是指针刺腧穴得气后,在毫针上接通与人体生物电相接近的微量脉冲电流,将针刺和电流刺激双重作用于机体,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1]。既往电针疗法被证实具有镇痛、改善血液循环、刺激受损伤神经、改善神经系统症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对周围神经损伤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2-4]。推拿同样是中医治疗“痛症”“痿证”的重要方法,既往研究证实其联合电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根性坐骨神经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因腓总神经麻痹属于周围神经损伤疾病的一种,故本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探讨了电针联合按动推拿在腓总神经麻痹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神经病学》[6]标准:①存在腓总神经受压、外伤等病史;②肌肉、肌力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及减退;③临床表现为足趾背屈受限,足内翻,足下垂,足背部感觉障碍,走路呈现出跨越步态;④肌电图显示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拟定:①肢体经脉弛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②伴有肢体麻痛、拘急痉挛症状;③患者常居住于湿地,或有家族遗传史或药物史;④可结合西医临床理化指标检查确诊。

1.2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腓总神经麻痹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年龄18~70周岁,病程小于3个月,不符合外科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合并腘窝囊肿、腓骨骨折等需手术治疗者;合并肾、肝、脑、心、脾、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者。

1.4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6月江汉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2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观察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22~68(49.8±4.9)岁;病程16~81(51.3±5.7)d。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3~67(48.7±4.7)岁;病程17~83(52.7±5.5)d。2组患者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5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规格:0.5 mg]口服,每次0.5 mg,每日3次;维生素B1(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852,规格:10 mg)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联合按动推拿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先沿腓总神经走行按揉,3~5遍为1组;依次点按委中、梁丘、委阳、血海穴、丰隆穴、三阴交、侠溪、丘墟穴及悬钟穴,依次点拨足三里、阳陵泉。按动手法:仰卧位时,患者下肢近端垫枕头,与床面保持一定距离,先以右侧为例,操作师站在患者右侧位置,右手托起膝关节的上缘,使用拇指点按梁丘穴,左手扶住小腿,使用拇指点按悬钟,一边点按一边屈伸患者膝关节,3~5遍为1组;患者取俯卧位时,屈曲膝关节,依次点按合阳、阴谷、委中穴,并指导做膝关节屈伸活动。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 d,休息1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穴位选择足三里、阳陵泉、光明穴、下巨虚、悬钟、行间、解溪、侠溪。腧穴常规消毒,使用华佗牌一次性毫针(规格:0.35 mm×40 mm,由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提供)针刺,得气后给予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留针期间选择足三里和阳陵泉为一组、行间和悬钟穴为一组,连接KWD-808(I型)脉冲针灸治疗仪,波形采用疏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并出现足背屈运动为准。电针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休息1 d。2组共治疗4周。

1.6观察指标

1.6.1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 治疗前后使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维持踝关节中立位,以足外缘在足底的交点与腓骨纵轴线为轴心,固定臂平行于腓骨纵轴,移动臂平行于第5跖骨纵轴,连续测量3次角度后取平均值。

1.6.2腓总神经麻痹评分 以踝背屈角度0~5°,胫前肌肌力1级记1分;以踝背屈角度5°~10°,胫前肌肌力2级,小腿及足背感觉迟钝消失50%记2分;以踝背屈角度10°~30°,胫前肌肌力3级记3分;以踝背屈角度30°~40°,胫前肌肌力4级,小腿及足背感觉稍差记4分;以踝背屈角度40°~45°,胫前肌肌力5级,小腿及足背感觉正常记5分[8]。

1.6.3下肢运动功能分级 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法(MMT)评估患者下肢运动情况,以未触及肌肉的收缩为0级;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尚不能引发关节收缩为1级;已解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为2级;以能够完成抗重力全关节范围的运动,尚无法完成抗阻运动为3级;以能够完成抗重力及轻度阻力的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为4 级;以能够进行抗重力及最大阻力的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为5级。

1.6.4神经电生理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肌电图仪对患者腓总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情况进行检测。运动传导检测以趾短伸肌作为表面记录电极,踝背正中并向外侧旁开1 cm作为刺激电极,感觉传导检测以腓骨小头下作为表面记录电极,外踝和足背正中连线中点向上1 cm作为刺激电极,分别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

1.6.5临床疗效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9]制定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肢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正常,肌力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患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肌力提高2 级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缓解,患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肌力提高1 级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患肢运动、感觉功能及肌力未得到任何改善。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6.6安全性 包括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及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1.7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相关样本秩和检验;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时以t检验,方差不齐时以校正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和腓总神经麻痹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和腓总神经麻痹评分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腓总神经麻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腓总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和腓总神经麻痹评分比较

2.22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后2组下肢运动功能分级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腓总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分级比较 例

2.32组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均明显增大,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快,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电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腓总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

2.4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腓总神经麻痹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52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及针刺不良事件。

3 讨 论

腓总神经位于膝部浅表位置,起源于L4~S2,是坐骨神经两大分支的一支。因腓总神经具有非常特殊的结构特征,其行走在腓骨头上下区域的表浅位置,神经周围均为坚硬的骨组织,当这些骨组织受到外力损伤或压迫时,腓总神经因无任何缓冲保护而极易造成损伤[10]。腓总神经麻痹主要是因腓总神经受到外伤或局部压迫所致,患者在临床上大多表现出踝关节背屈或外翻受限、足下垂,伴有足背和小腿外侧皮肤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诊断主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外伤病史进行,确诊并不困难,但临床上还有部分患者并无外伤病史,需给予多种检查排除腰骶神经根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疾病方能确诊[11]。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为本病提供良好的鉴别诊断和定位诊断,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有效判断腓总神经是否发生损伤,并能明确受损部位和损伤程度[12]。从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上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动作电位幅度明显下降,受损神经支配部位的肌肉募集电位的能力减弱,神经传导速度变慢[13]。

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再生,提高肌力,恢复感觉功能是临床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重要目标。甲钴胺属于维生素B12制剂,其进入机体内能迅速转移入神经元细胞器中,促进神经内核酸、脂肪及蛋白代谢,进而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因而对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维生素B1是人体中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并能抑制乙酰胆碱水解,而乙酰胆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因此,甲钴胺与维生素B1常被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腓总神经麻痹归属中医“痿证”“痹证”等疾病范畴。本病主要是因患者感受湿热邪气或温热邪气,或遭受跌扑损伤,或久病耗损,或内伤情志等,导致内脏受损,肢体筋脉失于濡养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肢体筋脉,并与肾、肝、胃、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机主要为经络受阻,气血不畅,血不荣筋。针对上述病机,本研究对照组给予按动推拿,操作师根据经筋和经络走行施以局部经筋疏通手法,并结合远端点按腧穴以加强刺激,最终能够发挥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之功效,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修复受损神经,结果显示有一定疗效。

针刺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其通过促进受损神经元胞体与神经纤维再生,改善神经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或促进其再生[14]。阳明经为多血多气之经,“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之一。本研究针刺处方中,足三里为足阳明经的合穴与下合穴,功效为健脾和胃、通经活络、培元扶正及活血益气[15];下巨虚属足阳明胃经腧穴,同时也是小肠下合穴,功效为通经络、养气血及止痹痛,主治下肢痿痹;解溪穴为足阳明胃经经气运输之枢纽,功效活络舒筋、通利关节,能治疗足阳明经经脉循行之处的病变[16];以上三穴均属足阳明经经穴,能起到益气活血之功,气血充足,筋脉得到濡养,则痿证病情缓解。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其作为筋会,是治疗筋膜麻痹的重要穴位,功效为通利关节、舒筋活络及通痹止痛,且其解剖位置位于腓总神经处,针之可直接刺激腓总神经,并能向足背部放射,使患者产生麻电感,有利于提高腓总神经处肌肉肌力[17];光明穴属足少阳胆经之络穴,能沟通胆经与肝经,功效为活络舒筋、通痹止痛;悬钟属足少阳胆经之腧穴,同时作为髓会,有健骨强筋、活络舒筋之功;行间穴属足厥阴肝经之荥穴,功效为活络通经、活血理气;侠溪穴属足少阳胆经之荥穴,功效活络通经、消肿止痛。另外,本研究在针刺基础上选择足三里和阳陵泉、行间和悬钟穴两组腧穴进行电针治疗,能够加强穴位刺激作用,促使经气疏通和传导,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且阳陵泉与足三里穴位处均分布胫前动脉与腓深神经,两穴相伍,可通调气血,促进腓总神经内部微循环,改善腓总神经细胞缺氧缺血状态。总之,以上穴位均分布在腓总神经麻痹病变区域内,针刺能够刺激该区域内的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恢复下肢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麻痹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分级及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针刺不良事件。提示电针联合按动推拿法能够调节腓总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保护神经,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且安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肌力踝关节神经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