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2-12-13 05:03惠建荣李彬锋马润泓马桥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脏腑机体穴位

米 婧,惠建荣,2,李彬锋,马润泓,马桥林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2. 陕西省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2046;3.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曾经也被形容为“雅皮士感冒”,其主要表现是极度疲劳或易疲劳持续半年以上,休息后无缓解,同时伴有低热、淋巴结疼痛性肿胀、咽喉痛、头痛、关节痛和精神神经症状等表现[1-2]。中医里没有特定的病名,大致可归于“虚劳”范畴,其病因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耗损有关[3],临床上可表现为“懈怠”“周身乏力”“神疲乏力”等症。穴位埋线是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或将药物和埋藏线相结合制成药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性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4]。正是由于线体对穴位持续性刺激及其对机体代谢产生的促进作用,使穴位埋线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在当代竞争强、压力大、节奏快的环境中,遭受慢性疲劳之苦的人群日益扩大。穴位埋线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其应用广泛、优势突出,与传统针刺相比更省时省力,还可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使患者更易接受。本文旨在从中西医两大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论述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持。

1 现代医学对疲劳综合征的认识

CFS流行特点显著,特别是竞争力较大的城市更常见,多发于30~50岁之间,女性、脑力劳动人群及受教育程度高者居多[1]。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多因素并存、多系统紊乱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社会经济因素、免疫紊乱和神经系统因素等。其分类标准及评测方法也多种多样。药物、营养支持治疗、心理疏导及转变认知疗法等为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今后的研究方向多偏向于寻找CFS发病的高危因素,进行疲劳综合征的症状学、辨证分型、演变规律及预后的探究,从而为CFS的深入研究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

2 中医学对疲劳综合征的认识

中医认为CFS的病因病机复杂,常涉及多个病因及脏腑,外界环境压力因素、情志因素及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都与疲劳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基本病因病机多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肾虚致疲[4-5],中医药理论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通过四诊合参,综合、全面地认识疾病,并具体的分析推断、归纳总结出本病的病因病机,同时观察不同CFS患者的发病表现及疾病发展过程,辨证论治,三因制宜地推出相应的诊疗方案及治法方药,从而全面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促进阴阳平衡[4]。

3 穴位埋线治疗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

3.1埋线的中医学作用机制

3.1.1穴、线、针感综合效应 穴位埋线技术是一种在经络腧穴理论及刺法灸法的理论指导下,将医用可吸收外科缝合线或蛋白线、羊肠线、药线埋入人体相应的穴位内,利用穴、线(药线)、针感等共同作用对机体产生持久、柔和的刺激,以防治疾病的方法[6-7],集针感、线、穴等多重功效于一体,具有益气养血、疏理情绪、通调气血、脏腑、阴阳的功效,同时也弥补了传统针刺疗法对穴位刺激作用时间短、疗效难巩固等缺点,对治疗CFS有一定的优势。陈利国等[8]发现,在临床上经常通过留针来增强针感,且留针还能起到“候气、催气、气至病所”的作用。穴位埋线以线代针,可同时发挥穴位、(药)线及针感的连带作用,并兼具“留针得气”及“入里疗顽疾”之效,且其刺激感应维持时间远远长于常规的“留针”及“埋针”,可达到2 周甚至更长时间,尤其适用于慢性及顽固性疾病。

3.1.2疏其气血,令其调达 五脏是调节机体的核心机构,其中肝脏主要负责调整各种刺激所引起的气机变化,尤其在调节情志中肝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9-10]。此外肝脏能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构成了保护人体重要脏腑功能、器官、组织血液供应的屏障。因此,中医重视疏肝理气,就是为了保证肝脏在人体应激反应中可以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减少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的损害[10-12]。穴位埋线疗法能不同程度地调畅气机,改善异常情绪,减轻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侯岩珂等[13]使用穴位埋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将该病病机归纳为“气血瘀阻,运行不畅”致使局部关节活动不利、疼痛肿胀。其按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选用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双侧)埋线,从而起到调理脾胃、补气活血、通经活络的作用。

3.1.3调控补泻,补虚泻实 穴位埋线疗法可根据疾病、证候辨虚实,选取不同的刺激量进行调节,《中藏经》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病证属虚者治则为“实之”“补之”;症候属“实”者则“除之”“泻(泄)之”。肾和脾胃分别为先后天之本,若两者功能正常,各司其职,则气血生化有源,肌肉强壮、劳作有力,从而减少慢性疲劳的发生[6]。埋线疗法前期通过埋线针及羊肠线、蛋白线等吸收过程中产生较强的刺激,引发刺血效应、针刺效应和类穴位封闭效应,可强烈抑制、干扰,甚至排除替代实邪造成的疲乏感,均归属于“泻”之范畴。埋线疗法的后期则是组织损伤效应、留针及埋针效应的发挥。由于羊肠线、蛋白线等埋入机体穴位吸收后的刺激、激动作用相对减缓[14-17],因此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高德荣等[18]认为植线犹如施针,取线的长短及粗细决定了吸收时间长短和刺激程度的强弱(呈正相关),因此施术前通过对线的选择,可更好地调控补泻的力度。任晓艳[19]还根据虚实证型的不同,发明了药物羊肠线,分为开窍泻热(实)、逐瘀活血(实)、气血双补(虚)、益肾滋阴(虚)四种线体,有力地提升了临床疗效。

3.1.4调节脏腑,协调阴阳 CFS的病机以重要脏腑虚损为本,与情志、外界环境相关。患者心脾肾三脏虚损,精气神皆虚衰,精不全则气不充,气不充则神不明。治疗以益气养血,培元固本为法,宜上中下三焦同治[8-9]。任晓艳[19]认为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复合性治疗手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对人体的刺激强度会随着疗程的进展而出现改变。埋线伊始刺激作用强,可以抑制脏腑阴阳失调中偏亢的部分,后期刺激逐渐减弱,又可以滋养补益脏腑阴阳之不足。这种“因势利导、刚柔并济、相辅相成”的刺激过程,可以对脏腑进行整体性调节,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可削弱CFS患者的疲乏感,更有助于患者对自身压力、情绪的调节与控制。尹芳秋等[20]提出埋线疗法可以对机体进行双向良性调节,此法可以对失衡的脏腑阴阳起到调节、整复、平衡的作用。综上所述,埋线在持续性协调平衡脏腑阴阳、提升正气以抗病邪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3.2埋线的现代医学治疗机制

3.2.1神经-穴位、神经-中枢综合效应机制 埋线疗法通过植入药线后产生的持续良性刺激及神经递质影响,对神经系统起到纠正紊乱和复健作用。张志强等[21]目前研究发现,穴位埋线疗法后产生的持续良性刺激及神经递质影响,对神经系统起到纠正紊乱和复健作用。穴位埋线初始植入操作过程中刺激性质为物理机械性,当机体活动时肠线和机体组织产生相对运动,对病变部位不断的挤压摩擦刺激,形成深入加强作用,一段时间后演变为生物化学性刺激,肠线作为异体蛋白在体内会经历一个软化、分解、液化、吸收的过程,机体在此过程中受到持久性刺激,受损的神经反射获得修复。禤达科等[22]发现植线入相应穴位会产生一种非特异性刺激冲动,这种刺激柔和并持久,部分冲动信息通过神经后根传递至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并下传内脏,调节内脏的生理功能。除此之外的冲动信息经后角上行至大脑皮质,使病理性刺激信息能被中枢所干扰、替换和抑制,同时还可促进相关细胞轴突生长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链,修复受损的神经环路网络。因此,CFS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也可缓解。杨添松等[23]发现针刺可以调节海马与下丘脑中Smad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而这两种物质与CFS密切相关, 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与下丘脑中Smad4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有关, 从而改善机体微循环,调节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途径对CFS起到治疗作用。

3.2.2细胞因子调节中枢,促进机体代谢 研究发现CFS 患者的促炎症因子有所增加,细胞免疫尤其是NK细胞免疫受损,以及患者的淋巴细胞比例失衡[24]。埋线疗法既可调节信使分子,亦能促进代谢。此外,金恒等[25]选取丰隆穴埋线对照西药治疗高血脂症发现,埋线运用的异体蛋白肠线可对腧穴产生长达20 d以上的生理化学特异性刺激,这种治疗作用的可持续性使药物治疗后的反弹现象得以有效解决[25-26]。在疲劳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可考虑充分利用穴位埋线的这一巨大优势。埋线疗法可以有效控制炎性细胞因子及凋亡细胞的释放,减少疾病诱发因素[26]。张贵锋等[27]研究发现穴位埋线可以有针对性地抑制IL-7、NF-κB p65的活性,达到快速消除炎性反应和修复受损黏膜的作用。邓沅江等[28]观察在“内关”“足三里”及“心俞”埋线对压力超负荷心衰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埋线疗法通过调节炎性因子和凋亡细胞,预防疾病进展及复发效果显著。

3.2.3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循环 CFS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障碍已经得到证实,HPA轴活力减退可能是免疫炎症、氧化和亚硝化应激途径激活的结果[26-29],这表明患者的疲劳、嗜睡等活力下降症状与神经系统、肾上腺素水平、免疫力等有关。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埋线疗法可以通过调控细胞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受损部位循环,加速疾病痊愈[30-31]。埋线还能促进穴周血管床的生长,从而调节血容量,改善穴周循环。另一方面,可吸收性蛋白线施术于腹部募穴、背部背俞穴及足阳明胃经腧穴所产生的理化反应,其刺激冲动和能量信号循经络传导进入体内可增殖活化胸腺T 细胞,促进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反应,增加免疫球蛋白含量,强化人体免疫防御功能[31-32]。因此,当人体发生应激反应时,人体免疫系统可减少应激反应对机体损害。夏德鹏等[33]发现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及常规针刺可以改善CFS患者疲劳状态,同时可调节细胞免疫因子的活性。

4 小结与展望

本文以穴位埋线治疗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作为切入点,在分析其病因病机及流行病学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目前中西医诊疗概况,从七个方面充分阐述了穴位埋线治疗此类慢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持。面对此病,西医治疗措施显示出相对的局限性,而穴位埋线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中的一种,在展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的同时,相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为其减少了就医次数,使患者依存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望今后能将穴位埋线的作用机制充分发挥到更多的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从而拓宽穴位埋线的优势病种,并且能挖掘出穴位埋线的更多潜质。现阶段,穴位埋线作为一种多效应复合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复杂,涉及范围广,现代研究尚不完善,文献报道真实性待考究,且单纯的病例数少,其远期疗效缺乏观察,另外,埋线疗法对机体产生的效益无法客观评估、记录,只能从患者主观症状方面评测,故其预后评估和症状改善的客观评估需要进一步探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脏腑机体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邓俊峰作品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