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2022-05-11 01:49卢雪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标师范生教学法

卢雪珊

(莆田学院 音乐学院,福建莆田 351100)

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自教育部颁布2017 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普高课标”)后,在各个教育阶段也方兴未艾。但是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出现两极分化,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大部分从中小学音乐课堂实践角度出发,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多热衷于专业人才培养、高师专业教育研究、专业课程构建等较宏观的研究。虽有少部分教师关注钢琴、合唱指挥专业课程研究,但忽视音乐师范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实际上,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从微观的角度研究《音乐教学法》课堂,符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也对师范生日后对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1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 《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困境

1.1 缺失教学经验,削弱课标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普高课标指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这既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也是引领广大音乐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的重要参照依据。

虽然普高课标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及内容有定义和阐释,但在那些缺乏教学经验的师范生面前具有纲领指导意义的普高课标显得抽象。他们无法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内涵。怎么审美感知?怎样艺术表现?如何在音乐中渗透文化理解?大部分学生在具体教学中无从下手,平铺直叙的表达形式无法触及学生灵魂深处,不仅大大削弱了音乐学科的价值,而且也将间接影响各个阶段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1.2 缺乏备课换位,扁平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 。”[2]可见,音乐审美感知具有两个特性。

一是听觉特性,这是从音乐学科属性出发。音乐不具备语义性,恰恰具有想象性空间。在《音乐教学法》课堂学生模拟教学中,学生大幅使用讲授法,使音乐课陷入“满堂灌”的方式,大大削弱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感受和体验。

二是独特美感的学习特性,为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这是从音乐教育学科属性出发,指明音乐学科实现其独特价值的路径。《音乐教学法》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是学生上台模拟普通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课程教师进行点评。这一模式从表层上看学生上台体验教师角色,课程教师点评学生回归学习者的角色,但学生上台模拟教学是建立在他假想的教师身份上,从俯视的角度单向输出,在备课上缺乏换位思考,缺乏服务教学主体的意识。

1.3 忽视理论学习,文化理解不够全面

“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3]它强调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理解音乐,音乐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承载社会文化价值,映射文化特色。它既是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的学习途径,同时也是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输出的重要通道。

文化理解需要教师和学习者站在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学习音乐,然而部分音乐师范生常重视一技之长,忽视理论学习,固有的思维模式易产生片面理解文化的问题。学生不重视自身理论文化学习,造成能力偏差,对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等理论课程学习不扎实,将给教学中的文化理解留下能力不足的隐患,音乐课程无法发挥其最大价值,削弱音乐教学的厚度。

1.4 封闭教学环境,影响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4]艺术表现是学生音乐审美感知的外化,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它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彰显音乐个性魅力,使学生能够获得情感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法》课堂实践中,由于课堂教学环境的封闭,学生无法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情况,缺乏教学对象即时及真实的反馈,上台模拟教学的学生像是一台艺术表现的播放器,一键到底,过程机械化、程序化,无法检验教学步骤是否科学、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无法捕捉教学重点,更不能突破教学难点。

2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 《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2.1 学习案例辨良莠,缩小课标距离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例为题材,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法。”[5]由于学生缺乏教学实践经验,教师直接讲授普高课标的理论,难与学生产生共鸣。采用案例教学能缩小学生与普高课标的距离,《音乐教学法》课堂所用案例教学主要是用教学视频、教案、说课稿等具体材料为教学题材,引导学生识别良莠,找出课标理论依据。如果把课标理论作为论点的话,案例则是有效的论据,师生、生生的交流则是论证。

2.1.1 什么是好案例

什么是好?学生对“好”的认识不是靠灌输而得,而要从学生感性入手对比得出。正如红绿相应,有无相衬,案例对比更易让学生分辨教学良莠。选出几位教师同课异构的片段,请学生根据良莠排序选择,降低难度,增强参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学生缺乏教学经验,为普高课标理论学习做准备。

2.1.2 为什么是“好”案例

为什么好?这涉及“好”背后的标准问题。要求学生带着思考,从普高课标中寻找理论依据,开启探究普高课标的自主学习环节。它改变教师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探寻课标理论依据,将理性学习建立在感性学习之后,缩小学生与普高课标之间的距离。

2.2 变换角色识路径,体验审美感知

这里的变换角色并非上文提及表层意义上的“师范生模拟教学体验教师角色——教师点评”的训练模式,而是表1所示增加了步骤二和步骤三,步骤二教师借用恰当的作品,以学生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其现场施教,让学生以作品学习者的角度来体验错误教学方法产生的不良教学效果。什么是恰当作品?其一,作品来自中小学音乐教材;其二,该作品学生不是太熟悉且有一定难度。步骤三教师对产生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反思讨论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最后由教师点评归纳总结(见表1)。

表1 变换角色体验流程表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法》课堂实践模式中,在审美感知中常常高估教学对象的接受水平。无论歌曲速度快慢、节奏是否密集,仅聆听一遍就让学生集体拍打出整首歌曲节奏,随后教学快速进入下一个环节。虽然教师进行分析点评,指出问题所在,但收效甚微。要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该问题,需增设重要的步骤二。《中国军魂》选自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是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题曲,进行曲风格,副歌部分有八分休止符、三连音。作品朗朗上口,难度适宜,但脱离乐谱仅聆听一遍,不少学生不能完整拍打出节奏,集体拍打的效果可想而知。果不其然,当学生从学习者的角度体验糟糕的审美感知时,再引导学生反思改进教学设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施教者与学习者角色转换,虚拟与真实的场景切换,传授与学习传输变换,在变换角色的过程中体验错误,从而找出正确的路径,增强教学设计中审美感知路径的敏感性。

2.3 分工协作集优势,全面理解文化

部分师范生忽略文化理论学习,产生文化融入浅层及教学方式生硬的问题。利用学生差异资源,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分工协作,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日常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观察小组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是否有合理的分工、具体的合作。

首先,分组科学化。分组科学化是课题顺利完成的前提。组长需教师精心挑选,由能力强、威信高、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成员组建上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搭配,这样易于从不同的角度启迪思维,有利于全面理解作品。

其次,过程清晰化。过程清晰化是课题顺利完成的保障。分工要明确,小组需有每位学生发表的观点的记录,既防止个别学生在小组中滥竽充数,也为后续小组内部评分提供参考。

最后,评价综合性。评价综合性是展示课题后的反馈。可采用生生互评及教师点评,及时的反馈能促进学生反思内化。可以采取定性述评,也可以通过学习通等手机APP 平台定量测评。大数据处理信息的即时性,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课堂参与度。

小组分工合作取他人所长,提供以人观己的机会,引导学生重视各方面技能及理论的学习。

2.4 调查研究破时空,合理表现艺术

《音乐教学法》课堂模拟教学常因缺乏教学对象而引起自身艺术表现不佳的问题。以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社会调查,衔接课堂内外。“课题式的研究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把封闭式课堂变为开放式课堂,课内外相关,校内外互补”。[6]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开展调查,教师努力创设课题研究条件,组织学生深入实习基地观摩研究,培养问题意识,充分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通过个案研究,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并学以致用。通过课题,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努力探索《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路径。通过案例学会辨别良莠,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普高课标,缩小课标差距。教师用恰当的音乐作品,有意模仿学生常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学习者的角度体验自身的教学问题。利用学生差异性,进行合作教学,有益于学生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通过课题,有效衔接课堂内外。

3 结语

学科核心素养既是现代社会对人全面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研究成果,也是目前引领各个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人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地方高校培养音乐师范生的重要参照标准。音乐师范教育培养未来教师,《音乐教学法》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入职考试的重要科目。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对提升音乐师范生就业率及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能体会到综合育人教育观念、音乐学科教学的独特性、文化理解的多样性、艺术表现的全面性,但还存在课堂上应变不够自然、教学美感不足的问题。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仍需要不断改进,这不仅关系师范生成长和就业,还是关乎基础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课标师范生教学法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