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建设重点与实施路径分析

2022-05-11 11:56尤咏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高水平

尤咏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后勤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8888 )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1]。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双高计划”院校197所,包括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和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双高计划”是我国高职教育在制度设计层面从示范院校建设到高水平院校及专业群建设的一次重大转变。在此背景下,“双高计划”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但现有研究对“双高计划”建设重点与建设路径分析尚不够系统。有鉴于此,本文拟基于院校与专业双重维度,对“双高计划”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厘清建设思路,抓住实施重点,系统构建建设路径的概念模型,以助力“双高计划”的落实。

1 “双高计划”的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出专业优、技能强的高质量技术人才。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中,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时代,也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新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更加凸显了“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意义。“双高计划”的重要意义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双高计划”之高职院校建设路径概念模型

1.1 践行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双高计划”建设是对国家教育强国战略要求的有效践行。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强调了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的重要性。高职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益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双高计划”不仅是全面提升国家教育水平和工作的重要途径,更是践行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1.2 引领高职院校优质教育发展的方向标杆

“双高计划”建设可以引领高职院校优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双高计划”明确界定了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内涵和标准,其全面开展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政策导向和平台,在各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会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职业教育需求的过程,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会根据社会需要调整教育体系和内容。因此,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的建设是改善中国高职院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学办学水平,引领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的标杆。

1.3 契合行业和企业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

“双高计划”建设契合行业和企业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高计划”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会紧密联系行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培养计划,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实现与社会的全面对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满足相关企业和行业的人才发展需求。

1.4 提升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双高计划”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特征。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更加重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平台是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提升的必要条件,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和高水平专业的建设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投资软硬件设施建设,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构建合理的学科专业平台,提升教学教育水平,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培养环境。

2 “双高计划”建设的思路要点

2.1 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

2.1.1 坚持立德树人办学理念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办学理念作为高等院校根本任务。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双高”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根基。首先,要坚持贯彻并落实中央的各项教育方针,保证高水平高职院校各项思想政策方针的正确性。在实施过程中将新时代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融入日常办学工作,结合院校自身特色落实办学理念,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其次,学校要坚持高教性与职教性的统一,既要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性教育,重视学生德才兼备的培养,更要明确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办学定位,将二者融于学校的教育工作中。

2.1.2 坚持产教融合

良好的产业分析是高职院校建设的基本导向。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2]。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要不断思考产教融合的模式与效果,全面了解产业发展需求与运行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在此过程中适时调整融合方式,逐渐形成产教融合发展的共同体,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力量支撑。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建设的外在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并指出要促进校企合作。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由于高职院校旨在为企业、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要面向企业需求,需要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与需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在合作形式及合作内容方面,结合学生、学校、企业及社会性质进行适时调整。

2.1.3 打造双师型队伍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力量。要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队伍[3]。首先是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其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工作。其次,还要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即“双师”型队伍。在这方面,第一要注重高素质教师人才的聚集与引进;第二要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量身制作完善的培训及培养制度;第三要提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凝聚力与团队协作力。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专兼结合、双师组合、机制融合,提升综合育人效果。最后,还要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2.1.4 树立创新性思维

丰富的创新思维是高职院校建设的内生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动力,在高职院校建设中更是如此。因此,“双高”高职院校在开拓自身创新性思维建设的基础上,要丰富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将其融入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营造创新、开拓、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在学校管理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形成全新的学习习惯和氛围;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通过创新技能大赛的举办,鼓励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1.5 实施信息化管理

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力保障。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发展,“双高”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和相关管理工作,提升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既是办学理念,也是办学条件,更是发展趋势,因此,要在信息化基础上实现高效的管理工作与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多为“00后”,他们创新性更高,好奇心更强,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与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6 主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

高职院校建设要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会,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高职院校的发展要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瞄准重点领域,以培养大国工匠为目标。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教育国际化发展契机,分享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优良机制和优质资源,培养具有国际交流、理解、合作和竞争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升我国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2.2 高水平专业建设

高水平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合理的专业设置和完善的专业管理对高职院校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此过程中,高水平高职院校要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需求,建设一批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和专业群,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引领专业发展和专业人才成长。“双高计划”中的高水平专业建设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形成灵活的专业动态调节机制

基础教育看课程,大学教育看学科,职业教育看专业,高职院校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4]。要促进高水平重点专业带动专业群协同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注重专业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且要实时关注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了解产业发展动态。在大数据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记录产业发展内容,并将其融入学科专业建设与培养。同时,要充分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和用人需求,在综合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下,形成灵活的专业动态调节机制。如遇到企业合作的改变、行业需求的调整、学生群体的改变等情况,均能实现专业的合理设置、动态调节,保证专业教学质量。

2.2.2 建立完善的行业发展需求体系

在高水平专业教育方面,要时刻关注行业、产业发展动态,高水平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高水平高职院校是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安排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形成一支专业的分析团队,进行行业发展需求体系的构建,并进行专业需求的分析与总结,以进行对应的人才体系培养。

2.2.3 制定全面的专业交流学习制度

高水平高职教育要遵循“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打造学科专业特色,促进学科专业的学习与交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封闭、缺乏交流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因此,高水平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去,进入企业及相关机构平台进行交流学习,了解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学习优秀的经验和方法,形成成熟的学习交流团队,提升专业教育水平。

2.2.4 打造优秀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

高水平专业建设需要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化师资团队。在高水平专业建设过程中,优秀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是重要的软实力。在高职院校教育中,除理论知识的培养外,专业技术及实践操作的学习尤为重要,因此,要打造兼具学科理论与实践操作方面优秀经验的师资团队,提升专业教育水平,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专业。如极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研发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将行业企业中的最新技术成果和案例引进课堂,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态度与行为。

2.2.5 配备齐全的专业学习硬件设施

在具备软实力基础之后,硬件设施的配备也非常重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即为各项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如专业培训教室、相关实验器材和实验室以及其他专业设施等配备,基础硬件设施配备对高水平专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提供优质硬件设施的基础上,结合优秀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可实现良好的专业学习效果。

2.2.6 提供优质的专业科学研究平台

高职院校教育同样需要学术研究的支撑。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学历水平普遍为硕士以上水平,具备较高的科研等能力,需要学校为其提供足够的科研平台、相关政策及资金的支持。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比例的校外兼职教师,侧重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深入分析行业岗位特征,与相关科研项目相结合,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技能。

3 “双高计划”建设的路径分析

通过以上的梳理与分析,构建了“双高计划”之高职院校建设和专业建设路径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在“双高”的高职院校建设中,办学理念是其重要根基,思想理念指导建设工作的开展;产教融合是其基本导向,建设发展中坚持产业发展的了解与教学设置相联系;校企合作是其外在动力,高职院校教育具有更突出的专业技术性,需要不断提高其与企业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双师”型队伍是其核心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对高职院校发展建设至关重要,要兼顾理论型师资和技术型师资的培育建设,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保障;创新性思维是其内生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高职院校教育中更是如此,创新是其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其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建设对智慧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如图2所示,“双高计划”的专业建设中,要坚持“六力一体”。其中,灵活的专业动态调节机制是其保障力,保障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完善的行业发展需求体系是其引导力,有效引导专业发展方向与培养方案的设置等,实时契合行业动态发展需求;全面的专业交流学习制度是其核心力,交流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学习交流制度,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优质的专业科学研究平台是其推动力,学术科研成果对于专业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优秀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和齐全的专业学习硬件设施分别作为其软实力和硬实力,二者有效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图2 “双高计划”之专业建设路径概念模型

4 结语

“双高计划”作为新时代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是职业教育领域通过“扶优扶强”打造标杆引领带动整体发展的政策延续。结合新时期新要求,“双高计划”在落实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双高计划”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学校建设与专业建设的重点,找准方向,有的放矢,要加快学校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同推进机制,将高水平院校与高水平专业建设两个概念模型相融合,提高院校核心竞争力,加快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