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丽华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发现的问题,融合关键性经验、制定适宜的目标、采取相关策略,支持幼儿大胆实践、勇于创造、解决问题的课程实施过程。本文以微课程《树与我们的“毕业季”》为例,阐述微课程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幼儿充满不舍,非常珍惜大班下学期的短暂时光。幼儿制作了倒计时牌,想让时间能够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在日记中也呈现出对幼儿园的留恋之情。
一次经过小果园时,幼儿发现,满园的果树里有一棵果树没有发芽。幼儿纷纷猜测这个果树不发芽的原因:“可能死掉了。”“可能它发芽比较慢。”“可能是在冬眠。”……幼儿经常关注这棵不发芽的果树,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但是,时间过去了很久,这颗果树还是没有发芽。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围绕这棵树是否“活着”进行讨论,并实地观察探究,采访园林叔叔,最终确认这棵树已经死掉。植树节那天,幼儿提出重新种下一棵树,在离园后将树留给弟弟妹妹,作为献给幼儿园的毕业礼物。
大班幼儿种的树要当做礼物送给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会喜欢这个礼物?他们想要一棵什么样的树?怎么样才能知道弟弟妹妹的想法?经过集思广益,大班幼儿都觉得需要采访弟弟妹妹,才能知道答案。于是,幼儿制作了采访记录单,到小、中班进行采访记录。经过采访、汇总、统计后,幼儿发现,选择苹果树和樱桃树的人数一样多。怎么办?他们采用投票的方式,决定种植苹果树。
幼儿遇到了“没有树”的问题,一起开动脑筋。“向园长妈妈提出申请。”“让爸爸妈妈购买。”“到乡下爷爷奶奶家挖一棵。”“这棵苹果树是我们的礼物,应该由我们自己来买。”……幼儿最终决定自己买树。没有钱怎么办?幼儿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可以做手工卖钱。”“我去过跳蚤市场,可以把不用的玩具卖掉。”“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然后请他们给我一点钱。”……到底哪个办法更好?教师鼓励幼儿用图画的方式表征同伴的想法,最终制成一张统计图。再次讨论后,幼儿采用投票的方式,选择了“举行跳蚤市场”,理由是“玩具被拿到跳蚤市场卖掉后,大家可以攒钱买树”。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家长的赞同。幼儿通过画宣传海报,在自己的小摊前卖力吆喝,记录自己的收获。最终,幼儿将赚到的钱汇总在一起,交给一位有树苗资源的家长,买到了心仪的苹果树。
种树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保证种下的树成活?有没有好办法能够让树长得更好?幼儿将自己的问题进行了书画表征。带着问题,幼儿再次采访园林叔叔,了解到,现在正是种树的大好季节。种树需要哪些工具?幼儿纷纷从家中收集了一些认为可以用来种树的劳动工具,如铲子、小水桶、小镐子、网筛子等。挖多深?挖多宽?幼儿开始测量,每次都把树竖起来放到洞口,然后测量树洞的太小。一个幼儿提出了异议:大家每次都用树测量洞的深浅,让这棵苹果树被搬来搬去,长此以往,这棵树会受伤的。有什么测量的好办法?幼儿利用摆放在科学区的各种尺子,先量一下树根部,并记录下来,然后在每次挖洞的时候再量一量洞的宽度和深度。最后,师幼共同努力,成功种下了苹果树。
大班幼儿即将告别幼儿园,不能经常回到幼儿园照顾这棵苹果树。怎么办?幼儿又议论开来:“如果不能好好照顾,这棵树会像以前的那棵树一样很快枯萎。”“这棵树是送给弟弟妹妹的礼物,我们可以邀请弟弟妹妹一起照顾。”“中班弟弟妹妹就要升入大班,他们也是幼儿园的哥哥姐姐了,应该可以照顾苹果树。”……大班幼儿带着弟弟妹妹实地参观了这棵来之不易的苹果树,叮嘱弟弟妹妹今后照顾好这棵树。为了帮助弟弟妹妹了解照顾树的方法,他们还录制了一段视频,介绍这棵树的来历与照顾树的方法,并制作苹果树传承卡,将这棵苹果树命名为“毕业树”。
在与“树”的互动过程中,幼儿能够结合自身认知,并将认知与实践进行整合。追随幼儿的兴趣时,教师并不是盲目跟从,而是先思考,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中、大班幼儿的发展目标,从五大领域出发,制定微课程实施网络图,让清晰的发展目标成为课程组织实施的风向标。
在活动中,教师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教师,而是更有主见,更加笃定自己的想法。教师不仅要追随幼儿的兴趣,还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准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更好地支持幼儿在微课程中表现、表达与创造,从而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