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 燕
中华传统文化源于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承载着人们认知世界的方法和智慧,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特质与风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宝库。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凝聚与激励功能,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幼儿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品质。在园本课程建设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使其在传承中得以丰富,这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在园本课程建设实践中,教师要针对幼儿心灵纯净、模仿力强、记忆力发展迅速等特点,分析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园本课程建设的价值,并探索相关实践策略的优化途径。
虽然3~6 岁的幼儿年龄尚小,其掌握的知识经验相对较少,难以认识和理解复杂、深奥的优秀传统文化,但他们内心纯净,模仿力强,记忆力发展迅速,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独具优势。在开发与建设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时,我园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建设基于幼儿发展的游戏化园本课程,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元素融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滋润幼儿心灵,让幼儿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升幼儿园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互联网技术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不同观念与文化的竞相传播,加快着它们的相互交融,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同时也使传统文化遭受冲击,导致许多体现民族传统、契合民族心理的艺术和工技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幼儿阶段正是快速提升身心素质的关键阶段,传统文化对幼儿具有显著的亲和力与影响力。因此,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园本课程,能够引导幼儿了解民族文化,不断强化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符合民族发展对幼儿教育的期待以及幼儿自发展的规律。
作为教育的起点,幼儿教育要不断丰富教育资源,通过各类素材和载体,引导幼儿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其中,加强养成教育,塑造幼儿的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教学实践的核心内容。事实上,当前的幼儿教育教学内容还相对单一,各方面教学实践的开展仍然聚焦在智育开发上,“立德树人”的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大。我园要从传承传统文化出发,开展园本课程实践,丰富教育资源,完善教学体系,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民间,人们有春季吃韭菜、香椿的传统,教师以餐桌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及其背后蕴含的科学知识。中医文化提倡不吃生冷食物,细嚼慢咽,食不言,寝不语,保持饮食均衡等,教师可将一些小故事引入课堂,帮助幼儿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还可结合不同的季节特征编制营养食谱,或者设计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健康饮食,安全运动。例如,立春时,教师可鼓励幼儿多吃一些虾仁、牛肉、豆豉等可发汗驱寒的热性食物,以预防流感侵袭,少吃一些烧烤、油炸、辛辣类食物。
2.形成健康的生活规律
中医文化主张人们对着季节变化调整作息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行为特点,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作息规律。比如,教师将二十四节气和中医养生融入园本课程建设,引导幼儿根据季节变化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春季素有春困之说,宜早睡早起,教师要鼓励幼儿通过充足的睡眠消除疲劳,缓解“春困”造成的不良情绪,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不可久卧”,引导幼儿拒绝贪睡赖床。针对季节变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文化活动教案,如“健康过立春”“立秋的饮食起居”“小雪的良好起居”等活动,引导幼儿将文化活动与日常作息联系到一起,使传统文化深度渗透于幼儿的日常。
绘本教学是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绘本作为依托,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来丰富德育内容,引导幼儿学习优秀榜样。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绘本投放在图书区,引导幼儿了解历史故事,发展语言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将这些绘本故事改编成童话剧。例如,教师将“医圣”张仲景的故事改编成适合表演的童话剧,培养幼儿的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并使他们拥有一颗仁善之心。
神话传说是绘本故事内容的重要来源,这类内容在成语类绘本中十分常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成语故事融入绘本教学,引导幼儿在神话传说中学习语言知识,了解成语文化,学习高尚品格。例如,《纸上谈兵》可以警示幼儿重视实践,《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可以促使幼儿意识到勇气和毅力的重要性。
1.融入传统艺术形式
教师可在春节来临之际,结合本土资源,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年画主题,组织文化实践活动,与幼儿一起了解年画,制作年画,张贴年画,将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融入园本课程建设实践。不但可以使幼儿感知本地传统文化,了解年画的艺术魅力与制作工艺,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剪纸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饰物,主要通过剪、粘、抠、刻等方式,呈现美术创意。它的主要材料是纸张,操作难度相对较小,比较适合幼儿开展手工活动。在园本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多样的、新颖的传统艺术呈现方法,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促使他们手眼协调,较好地完成精细动作,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第一次接触剪纸时,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随意剪粘,再为自己的作品命名,使其初步了解这种艺术形式和基本操作;接着,教师鼓励幼儿将叶子,漂亮的熟料纸,铝箔等新型材料融入剪纸活动,通过手工游戏材料的变化得到新的艺术呈现效果,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1.拓展国学资源开发路径
园本课程开发的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为了强化园本课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提升园本课程建设对幼儿的积极影响,幼儿园可将国学经典融入启蒙教育。教师可以在交叉性原则、兴趣性原则下,在园本课程中融入更多国学资源。此外,教师可以国学经典中融入动画和歌曲,通过新媒体将国学知识立体化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营造生活化国学氛围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园本课程开发,教师应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将贴近现代生活且对幼儿身心有益的部分提炼出来加以应用和丰富,以提升国学经典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园本课程开发实践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不同年龄层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3~4 岁幼儿喜欢韵律感强的童谣和儿歌,教师可将《三字经》融入日常教学;4~5 岁幼儿对故事类内容表现出极大兴趣,教师可将故事性较强的《千字文》融入教学,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由来;5~6岁幼儿的内容输出意识逐渐提升,喜欢与他人谈论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将《百家姓》融入教学内容;其次,园本课程开发实践要重视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的联系,促使幼儿将国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例如,教师可将《弟子规》中的礼仪文化融入“一日生活”设计,引导幼儿学习礼仪;将《三字经》中涉及养成教育的部分提炼出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要积极探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价值,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元素挖掘、弘扬、表现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元素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形成园本课程。一方面,教师不但要引导幼儿在各类形式的阅读中学习传统文化,而且要在备课与教学实施中加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其文化素养。网络平台上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二次开发将其化为己用,并从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制作技术;另一方面,幼儿园要为教师学习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教学方法提供便利,如向教师推荐优秀书目,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等。
总之,幼儿有自由的想象力以及学习和创新的欲望,园本课程建设要在尊重幼儿天性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我国特有的中医文化、神话故事、传统艺术、国学经典融入教学内容设计,并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实施方法,发挥开发幼儿智力和引领价值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