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娜
前列腺癌是男性高发恶性肿瘤疾病,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前列腺癌已成为欧美国家男性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2]。通常患者由于躯体出现明显不适感或体检后发现才来院治疗,因而在确诊时,病情已进入中晚期,患者在知晓自身病情后会出现悲观、恐惧等多种负性心理情绪,因此需给予有效干预以缓解其负性情绪,使其积极接受治疗[3-4]。传统干预模式中通常将患者入院治疗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因此以相同的症状干预实施病情管理,对不同心理情况、入院阶段实施分化处理,往往导致各干预措施难以满足患者真实需求,致使干预效果不佳[5-6]。过程性分阶段管理模式作为新型干预模式,注重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针对性病情管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病情[7]。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给予过程性分阶段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手术患者108例,纳入条件: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均接受前列腺癌切除术或睾丸去势切除术;意识清晰。排除条件:存在手术禁忌证;发生前列腺癌远处转移;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伴随严重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不全;合并精神疾病;拒绝配合此研究。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年龄54~83岁,平均67.01±4.52岁;临床分期:T117例,T212例,T310例,T415例;学历: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16例。观察组年龄53~81岁,平均66.82±4.70岁;临床分期:T115例,T211例,T311例,T417例;学历: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17例。两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学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给予患者备皮,根据患者机体情况给予预防性用药处理,此外对患者实施前列腺癌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宣教,并给予纸质手术流程图,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对存在负性心理情绪者给予充分心理安抚,使其尽可能保持平和心态接受治疗。此外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鼓励其多食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
1.2.2 观察组 实施过程性分阶段管理模式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入院当日:干预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讲解,包括前列腺癌病理机制、手术治疗措施、预后等,以提升其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度,缓解其负性情绪。护理人员指导其实施术前口腔护理并给予制订针对性营养支持方案,让家属给予其充分支持和鼓励。
(2)术前1 d: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麻醉流程、治疗过程等,并告知其可能会产生的并发症和相应干预措施,耐心为患者讲解各种疑虑与困惑,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等刺激源,使其接受现状,明确只有在护理人员与家属的支持下进行相应治疗及干预才能够促使病情缓解。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充分做到不回避、言语不详等,尽可能避免其产生猜疑等情绪,掌握其真实想法,通过列举过往治疗成功的案例以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以平和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
(3)手术当日: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手术体位摆放、正确排痰方法等,采用现场演示的方式以促进患者理解,告知其麻醉相关措施和注意事项。
(4)术后第4天:护理人员在拔除患者导尿管前向其详细介绍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提升患者认知度,避免因出现突发情况而产生惊恐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随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在其出现焦虑、悲观等情绪时,指导其学会正确宣泄,可通过看书、聆听轻缓的音乐等以转移其注意力,帮助其缓解负性情绪。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嘱患者将盆底肌肉收紧,提起肌肉并保持10 s,然后休息10 s,每次练习20~30下,每天锻炼3次。
(5)出院当日: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出院后疾病管理相关知识,并将出院后居家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整理为文本并打印成居家康复管理手册,发放至患者手中。
(6)电话随访及座谈会:护理人员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次10 min,询问患者居家康复情况,详细解答其疑问。此外,护理人员组织同组患者来院参与座谈会,邀请过往治疗成功的患者来院以现身说法的方式为其讲述治疗心得和经验体会,患者间可相互交流。座谈会时间每次1 h,每月1次。
(1)尿控能力: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8]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尿控情况,共4项内容,总分0~21分,评分越低则尿控能力越好。
(2)负性情绪:采用简明心境状态量表(POMS)[9]中的消极情绪维度评价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共5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负性情绪越严重。
(3)生活质量:采用QLQ-C30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10]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共5个功能量表、1个总体生活质量量表和9个单一症状量表,5个功能量表和1个总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9个单一症状量表评分越低则生活质量越高。
(4)自我管理效能感: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11]评价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共3个维度28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5分5级评分法,总分28~140分,评分越高则自我效能感越强。
采用SPSS 22.0统计学方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ICI-Q-SF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CI-Q-SF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ICI-Q-SF评分的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疲劳、紧张、慌乱、抑郁、愤怒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疲劳、紧张、慌乱、抑郁、愤怒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5项功能量表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个症状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比较(分)
前列腺癌的发生原因与基因遗传、饮食作息、性生活等因素相关,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性生活较频繁者前列腺癌的发生概率较高,同时高脂肪饮食也可诱发此病[12]。由于患者患病部位的特殊性及手术治疗方式可引发其生理缺陷,患者易产生较大不适症状体验,不仅造成生理不适,且大部分患者对于治疗预期的未知、预后等多种因素,使其易产生悲观、恐慌等多种负性情绪,致使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不利于病情好转,因此有效干预措施必不可少[13-14]。在本研究中对前列腺癌患者实施过程性分阶段管理模式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后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实施过程性分阶段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升尿控能力。分析原因主要为,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术时,需切除其近端尿道括约肌,因此术后控尿需依靠远端括约肌,但因为术后局部缺血、粘连,手术致远端尿道括约肌受损等因素,从而使患者尿失禁风险增加[15]。而通过过程性分阶段管理模式干预患者在早期接受规律盆底肌锻炼,从而促进其提肛肌功能恢复,提升其尿控能力。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负性心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过程性分阶段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分析原因主要为,传统干预模式中,护理人员更注重自身业务层面的症状管理,对于患者心理层面的管理关注度不高,同时由于恶性肿瘤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因而需给予此类患者有效心理疏导[16]。过程性分阶段管理模式能够为患者建立正确认知体系,并对患者病情进程划分,
在住院期间全程实施细化管理,帮助患者了解其自身病情,使患者能够在干预人员的指引下积极进行心理调节,强化自我认知,并学会正确宣泄情绪的方式,从而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17-18]。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效能感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过程性分阶段管理模式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原因主要为,生活质量作为评估前列腺癌患者的重要指标,过程性分阶段管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的不同时间段给予患者针对性病情管理,自入院至出院后居家康复,各阶段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在此过程中明确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并实施针对性干预,帮助患者在面对疾病和治疗时能够保持良好心态。此外,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正确照护理论及相应知识体系,帮助其出院后能够尽快恢复健康,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19-20]。综上所述,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实施过程性分阶段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尿控能力及自我管理效能,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