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学科核心素质的培养受到了各方的重视,而初中音乐作为初中生必学的一门课之一,本身蕴涵了丰富的音乐思维,有助于启发初中生对艺术世界的看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根据未来教育的趋势,需要教师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展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运用教辅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现代化音乐课堂旨在通过运用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同时根据多种新兴的教学策略辅助授课。音乐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在于实践的重要性大于理论知识,音乐本身不仅包含乐理知识,还包含作者的情感及艺术影响。教师在授课时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并融入生活,同时借助高新技术帮助学生快速吸收音乐理论知识。
一、探究构建现代化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现代化音乐课堂的建设有助于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现代技术有得天独厚的优点——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视频进行教学、可以很方便复盘学生的歌唱情况等。且现代化音乐课堂具有学习深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音乐思维,让学生感悟音乐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同时网络的多样化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观念,让学生在多样的音乐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现代化音乐课堂的建设还有助于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学习网络上的教学实践,感悟多样的教学经验,最终形成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是长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同时要根据班级的不同现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现代化技术发展迅速,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授课效率。在建设现代化音乐课堂前教师要学习多媒体、投影仪等教辅的使用,同时要学习网络上多样的教学理念。
二、探究构建现代化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创设故事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音乐的讲授要从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在学习时根据不同曲目的特点为学生创建不同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乐趣。教师可以运用投影仪辅助创建故事情节。例如,在投影仪上呈现动画场景、歌剧场景或歌曲MV,通过结合图像教学,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我和你》歌曲时,可以播放歌曲初次在北京奥运会上展现时的影像,同时在进行多次播放时可以在投影仪上播放2008年奥运会中国夺冠的各类场景。通过创设奥运会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奥运会为中国健儿贺彩的氛围中。在《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曲目时,教师可以在投影仪上播放当时的红色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红军经过全国人民的帮助最终取得胜利的场景。故事情景的创立让学生对音乐的印象更加深刻,有的故事情节向学生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有的情节为学生展示了红色精神的伟大。故事的创立需要教师对歌曲有充分的了解,能围绕歌曲本身意义、作者情感、写作背景三个维度进行解读,然后教师将歌曲的情感展示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特殊音乐观念。通过故事化教学,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音乐作品在鉴赏和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要考量其中的乐理知识和表达技巧,更要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元素,但是从初中阶段受教育主体本身的学龄特征来看,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以及认知能力是相对较为薄弱的,这就导致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无法有效地建立共情。音乐鉴赏对学生而言抽象性概念性是相对较强的,学生无法有效地感受音乐背后的情绪和内容,进而导致音乐教学的实践开展的过程中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相对偏低,同时无法有效地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元素和音乐所讲述的故事,进而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其价值观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塑造。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音乐,更要通过音乐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作用于学生的主观思想。情境化教学的有效引入可以打破这一教育困境,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作者对音乐故事所给予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让音乐教学的实践开展的过程中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进一步提高。
(二)开展多媒体互动环节,赏析音乐曲目
音乐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便是赏析音乐曲目。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大数据给予学生不同的赏析方向,引导学生推敲曲目蕴涵的情感,最后根据歌曲本身的情感结合自身的感悟唱出来。同时在唱的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歌曲的唱法,以此加快课堂授课效率。
例如,在学习《爱我中华》曲目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在投影仪上播放各类与歌曲相关的MV,让各小组根据MV探讨歌曲中蕴涵的情感,最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中每个人演唱歌曲中的一段。其中教师可以鼓励各小组展现不同的唱法,如两个人一起唱一段、一起合唱歌曲、部分环节进行合唱等,通过分组练习歌唱歌曲,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互动环节还可以体现在教师对歌曲唱法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适展现自己的唱功,既可以活躍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教师更加尊敬,还可以为学生展现实时的样例,有助于学生唱功的进步。在学生进行歌唱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声音录制下来进行复盘,带领学生复盘唱歌中存在的优点或不足。通过唱功的多样实践练习,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与唱功,让不同天赋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歌曲。开展互动环节要注意的是做到照顾好每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名学生都融入课堂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对歌唱天赋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引导学生寻找适宜自己的唱法。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加强互动,引入更多的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和图片资源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起到较大的帮助和影响,而当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得到有效拉近后,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让学生更愿意参与音乐学习,愿意主动探究分析音乐作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让教师对学生的能力素养有新的认知和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目标作出有针对性的调节和优化。
(三)汇总曲目歌单,实行线下音乐氛围熏陶
为了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印象,同时方便学生预习接下来的歌曲,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搜集所需学习的各类歌曲并汇总成不同的歌单,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划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听歌,让学生反复听必备歌单,使学生的基本音乐储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拓宽学生的音乐面。除了必修歌单外,教师可以开设各类其他类型的音乐,以此启发学生的音乐天赋。
例如,在音乐课开设初期,教师备课时通过网络搜集各类歌单并进行分类,如必修歌单、红色曲目歌单、外国著名歌单、摇滚歌单、约德尔风歌单等。在上课时,教师将歌单文件夹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听必修歌单,其他类型的歌选听。而歌单的选取应具有范围广、著名、正能量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每日交作业小程序,考查学生的听歌情况。给予学生完整的歌单,能丰富学生的音乐储备,同时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强化实践训练,实现线下音乐氛围的熏陶。线下课程布置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听歌情况,让教学方法得到落实。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示范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广泛信息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大多十分规范、严谨,教师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筛选,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内容。在这其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而为学生提供示范教学,让学生通过模仿信息技术所呈现的内容,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进行合唱训练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唱过程所需表情、姿势、口型等内容,而这一内容也是练习过程中的难点。教师要通过网络渠道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练习方法。其中,教师要让学生表现规范的姿势和生动的表情,只有学生有正确、规范的姿势,才能为接下来的合唱练习打下基础。于是,教师便可以将正确的体态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保证学生身体保持端正,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且,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坐姿进行规范和纠正,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肢体习惯。在学生进行演唱时,教师要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演唱内容灵活变换口型。在一般情况下,口型是椭圆形,根据不同的咬字、吐字过程而保证口型的变化。于是,在这其中,教师便可以将正确的做法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并让学生每一个人自备一个小镜子,模仿视频中的样子进行练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之处。同时,教师还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指挥者的手势变化等一系列内容,将这些信息整理在PPT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这种具有条理性的学习思路,而逐渐掌握合唱的方法和技巧。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情感的投入。比如,在讲解摇篮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并配置以画面,让学生通过观看和倾听而感受到其中所蕴涵的静谧、柔和的氛围,让学生能通过信息技术这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强化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这样便能以一种合适的方式抒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拥有更加优良的学习体验,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和音乐素养。
(五)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教育理念发生转变。音乐教学一直是边缘化学科,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逐渐得到各个教育阶段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贯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初中音乐教学开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就包括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音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音乐学习。因为有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会高度集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有效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学习逐渐产生兴趣,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欣赏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中能发挥极大的作用,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初中音乐教学过程。
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对音乐教材进行深度的挖掘,及时发现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元素,然后围绕该元素设计实际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审美素养大幅度提升。例如,在《保护黄河——〈黄河大合唱〉选曲》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开展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真聆听。真实的视频资料可以对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激昂的节奏带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更加愿意了解该曲背后的故事,这时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该曲的创作背景,将学生拉回到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的审美素养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六)打破教学顺序,确立专题性教学
就当今的音乐教学而言,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打破教学顺序限制,确立专题性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初中音乐教师可以作品体裁为线索,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倾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二胡协奏曲《我的祖国》,让学生進行辨听、比较,总结协奏曲音乐题材的特点、演奏形式等,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体会不同的音乐情感。在优美的音乐引领下,学生一会儿进入缠绵悲壮的爱情故事,一会儿又仿佛走到古老悠久、气势磅礴的长江之畔,感受到了志愿军望着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美丽景色,感受所抒发的无限爱国之情,以及表现的英雄主义气概。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享受音乐之美,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音乐课堂增强了课堂授课效率的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观念,启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看法,同时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强化了教师个人的授课能力。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现状进行教学策略的合理分配,根据现状进行不同的课时安排,同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了保障初中音乐课堂的质量,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知识的魅力,制定好每个人不同的音乐角色,最终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