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重任,作为思政课在小学的主要教育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具有时代性和技术性比较强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小学思政课的实效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将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网络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生活的学问,也来源于生活,因此生活处处是资源。网络的发展使课堂教学有了大量可利用的资源,也方便了教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少学校有专职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大多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教师需同时备至少两个学科的课,工作量极大,网络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人人通、乐教乐学等网络资源平台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了完整的學科教学资源库,包括了备课所需的教案、课件、视频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参考和范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班级和学生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也可以在平台上资源共享,建立本校或本区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资源库,为本学科的长期发展和深入研究提供资源储备。2020年,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就组织骨干教师制作了大量的思政课网络资源,上传到天津市教育网络平台和津课堂,方便教师开展居家网络教学,也为学生居家学习提供了专业、科学的指引。一学期的微课制作完成后,形成了天津市道德与法治一套完整的网络学习资源,成了今后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内驱力
(一)媒体导入,激发兴趣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学科,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呈现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画面,无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融入教师预设的课堂情境。需要注意的是,一切教学手段的使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在教授“我们生活需要谁”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大闹天宫》动画片导入,当齐天大圣孙悟空一出现,学生立刻兴致盎然。然后顺势提问:“你们猜猜制作这么精彩的动画片都需要哪些人呢?”学生纷纷举手,大胆猜测。教师适时引导:“制作这样一段小小的动画片,竟然需要这么多人!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维持我们的生活究竟需要多少人?他们都是谁?”其实学生生活中需要的人很多,但是教师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也比较熟悉的动画片导入,引出动画片背后的设计者、制作者、配音演员等众多学生之前可能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人,“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这样一个学生之前很少关注思考的话题就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领他们自主探索。信息技术真正能起到助力高效课堂的作用,教师要找到让效果事半功倍的切入点,这才是深度融合的意义。
(二)白板交互,加深体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学生的习惯养成、规则意识、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方面也注重在体验中增加生活经验,经历道德教育。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展现出来,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增加学生的体验。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他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方。例如,教授一年级“让我自己来整理”时,教师利用希沃白板创设了请学生帮“大头儿子”收拾房间的游戏情景。学生上台用拖拽功能将“大头儿子”乱扔的东西一一归位,并总结出“物归原位”和“分类整理”的方法。整理房间的场景单靠案例分析和想象在课堂上难以还原,也缺乏真实性。但是希沃白板的互动功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也激发了学生“助人为乐”的想法。新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也突破了这堂课上学习整理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教学重难点。这样的学习体验是传统教学方式所难以企及的。
交互式电子白板因其独特的互动性,可以创设多种游戏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体验学习过程。例如,在“学做‘快乐鸟”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希沃白板的互动功能将其创设为“送‘快乐鸟回家”的任务情境,用希沃白板制作了心语树,由学生选择要解决的烦恼,解决后,再由成功解决者用拖拽功能送“快乐鸟”回到它的家——心语树上。如果说一开始,学生是“快乐鸟”的追随者与学习者,但是当“‘快乐鸟无处可去,无家可回”的这个情境出现的时候,学生的角色就积极主动地从“追随者”的角色转变为 “解救者”。希沃课堂助手和白板的交互功能帮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这个角色,他们的学习就完全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学习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课堂上能感觉到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成就感也倍增。学生体验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学生也收获了快乐,实现了这节课的德育落点。
三、改变教学方式,提升主体地位
(一)微课点拨,引发自学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能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集中解析和展示,为教师施教提供最有力的辅助。教师适时引入微课辅助手段,能为教学注入丰富的活力。教学中,一些涉及知识性的内容可以制作成微课,用于课堂中教师点拨的环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我们小点儿声”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噪音的危害,教师先播放了课前测试的楼道、课间教室、课前教室等学生每天生活的地方的声音分贝,然后制作了不同分贝的音量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并思考:刚才测试的那些地方的声音分贝对人造成了什么影响,是不是形成了噪音?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身边的噪音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危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小点儿声”对自己也是非常必要的。利用微课适时补充有关噪音危害的知识,既避免了教师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了普及噪声知识上,又及时回应了学生的认识模糊点,加深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道德反思,更加突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重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微课由于容量小、交互性强、使用方便,学生既可流畅地在线观看,也可将其下载到移动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进行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很适合学生在家时进行自学。课前调查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常常会用到的学生课前准备的方式。但是小学生的收集整理能力相对较弱,尤其缺乏社会经验,社会调查对他们来说有很大难度。而且班级中能力差异也比较大,往往只有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自主完成课前调查,因此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翻转课堂形式对学生社会调查行动做具体指导,确保学生调查行动能顺利展开。比如,教授“垃圾分类”相关内容时,需要学生对垃圾来源进行自主调查,但是学生的收集资料和进行调查的能力有一定差异。教师就可以提前制作微课,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场所的调查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进行调查前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是帮助调查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做好调查,從而提高课堂效率。微课呈现形式有很多,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与翻转课堂形成对接,借助网络交互平台推出学习指导,让教与学延伸到课外,既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又能提升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突出主体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中,移动终端设备有着其他的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已经有很多移动学习设备,如iPad、电子书包、包括很多可以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学习软件走进了课堂,掀起了教与学的方式的巨变。教师通过设计任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时,教师课前先请学生从各种渠道了解自己的家乡,收集并整理有关自己家乡的资料图片,发送到网络班级空间中,学生先互相浏览。课上,学生先在小组内用iPad展示自己收集的家乡资料并介绍自己的家乡,互相提意见,补充,再全班汇报。网络资源的优势使课堂容量扩大了许多倍,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时常走到学生中间,对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促进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而且提高了学生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如果说移动设备的使用对中低年级学生的助力主要是开阔了视野和资源分享面,那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移动设备则有助于彻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例如,在五年级“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上,教师讲到古人面临岷江的水患问题想出了修建都江堰的办法,在了解了都江堰基本构造后,请学生利用手中的iPad,自己试着设计都江堰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要部分的位置,并试着和同桌讲一讲设计思路。学生各自饶有兴趣地进行了各种探索尝试,设计出来的方案多种多样。用白板进行演示汇报的过程更引发了同学们的激烈讨论,思辨由此产生,学生也深深体会到了设计者之难。待教师在播放了李冰父子设计的都江堰原理后,学生才恍然大悟,却也不得不由衷赞叹:古人的智慧真了不起!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是顺着学生的困惑点进行引导。这节课中,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之妙不仅在于借用iPad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在于四两拨千斤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古人的科学智慧之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不仅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式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落实了思政课的情感道德教育目标,可谓“深度融合”。
四、延伸课堂内容,以评价促学习
(一)巧用平台,延伸活动
道德与法治是生活的学问,学生学习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用来指导生活实践。课本上每一课也设计了一些延伸活动,其目的都是希望课上所学都能延伸到生活中去。但由于课程时间设置,很多活动的效果是难以可视化的。教学网络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各种网络教学平台都可以进行课后分享展示,并能很好地保留过程性资料,作为后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资源。
比如,在教授二年级“学做‘快乐鸟”一课中,教师通过课前调查收集了每个学生的快乐和烦恼的事,但课堂时长所限,不能一一分享和解决。于是,为了把教育落到实处,课下请学生到“乐教乐学”班级空间中,欣赏其他同学的快乐故事,互相浏览,点赞评论。课后,还有学生不断在乐教乐学班级空间里分享着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大大提升了教育效果。利用乐教乐学平台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收集资源,分类整理,也巧妙地拓展了课堂内容,既突出了重点,又面向了全体,同时保留了学生重要的学习成长的过程性资料。
(二)利用空间,丰富评价
新课程倡导科学合理、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评价方式。以往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过程性评价比较及时,但是阶段性评价较少体现。各方面的综合表现评价更能准确体现孩子的品德情况。利用微信群和乐教乐学班级空间等方式,有助于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
教师可以将学生精彩的课堂表现及时发送到班级微信群或“乐教乐学”班级空间中,通过他人评价激励学生。比如,学习完“浓浓家乡情”后,笔者将学生上课表演的相声发到了微信群中,收获了家长和任课教师的好评,家长们纷纷为孩子的多才多艺而喝彩,也为教师的精心设计点赞。课后,笔者又通过乐教乐学软件发布了“学做一道家乡菜”的活动,自愿参加。学生兴致高涨,回家后,纷纷下厨,并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发送到了班级空间的学生主页和作业中。教师和学生纷纷点赞、评论。听到家长这样的赞许。在这样师生、家长和谐共生的环境中,孩子的心灵也得到了更好的滋养。
五、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善于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本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落实思政课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目标为宗旨,找准整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如帆,信息技术如风,只有牢牢把握住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风帆,小学思政课的这艘大船就能在信息技术之风的助力下扬帆起航,载着学生平稳地前进,驶向全面育人的理想彼岸。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