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狭窄致急性胰腺炎死亡案例1例

2022-05-10 02:24:39张受恩林哲旭杨亮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0期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张受恩 林哲旭 杨亮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狭窄;肝胰壶腹部狭窄;死亡原因。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0--01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夏某,女,57岁,2021年11月10日以“上腹胀痛3小时”为主诉入某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后于2021年11月12日09时10分抢救无效死亡。

1.2资料摘要

据夏某在某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病历(2021年11月10日-11月12日)记载:患者因“上腹胀痛3小时入院”。查体:上腹部压痛(+),全腹叩诊呈鼓音,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肾区无叩痛,肠鸣音4次/分,辅助检查:肝胆CT:胆总管结石。

入院诊断:胆总管结石。

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及检验,明确诊断。肝胆CT提示胆囊炎、胆总管末端区域点状致密灶,腹腔积液。肝胆彩超提示:肝内多发囊肿,胆囊增大伴炎症,胆囊息肉,胆总管增宽,胆总管末端因气体干扰显示不清,不除外结石。胰腺改变,考虑炎症。向家属交代病情,目前胰腺炎病情较入院时有所进展,但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无感染性休克征象、急性腹膜炎体征等急诊手术指征,继续予对症治疗。患者后突发一过性意识不清,床旁查看患者躁动,自诉胸闷气短,腹痛加剧。治疗上予禁食水、抗感染、抑酸、抑酶、同时保肝、保护胃黏膜、抑制胰酶分泌、补充营养等治疗,稳定内环境,调整酸碱平衡及离子变化,及时纠正。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腹痛、高热、黄疸以及神志改变、严重休克(Reynolds五联征),病情进展较快,现出现肝肾损害、凝血功能异常、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功能损害,后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诊断: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急性肝损害、胆囊息肉、胆囊炎、肝囊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凝血功能异常、急性肾衰竭、心肌损害、乳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

1.3解剖及组织学检验:

打开腹腔,腹腔见咖啡色液体约510.0ml,大网膜未见萎缩,向右上腹移位,并與腹壁粘连,其表面散在大量黄白色斑点状钙皂。取出肠管,未见破裂及穿孔,充分暴露后腹膜,见后腹膜广泛坏死,呈黑褐色改变。探查腹腔各器官位置正常,肝脏、脾脏、肾脏均无破裂。夹闭肝总管,用镊子提起胆囊,用剪刀沿胆囊壁与肝脏分离,同时将胰腺周围组织分离,将胆囊、胰腺及十二指肠联合取出。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及后段管腔通畅,未见明显阻塞,胆总管胰腺段、十二指肠壁段及肝胰壶腹部管腔呈“细针”样狭窄(如左图),剪开十二指肠,见十二指肠大乳头肿胀。剖开胆囊未见结石,囊壁毛糙、增厚,呈炎性改变,胆囊管通畅、无异物阻塞。剪开胃,胃黏膜表面散在出血,胃内见少量淡红褐色液体,未见食糜。胰腺重164.5g,胰腺体积增大,呈暗红色,质地较软,包膜下见灶性出血及坏死,切面见大片出血和坏死,胰腺小叶结构模糊,胰管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见胰腺组织细胞自溶,胰腺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细胞结构模糊不清;坏死灶边缘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胰腺小叶内及间质有大量红细胞;间质小血管壁坏死。

2分析:

本案在解剖前的主要争议点在于是否为胆石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为保证鉴定质量及正确性,采取胆囊、十二指肠及胰腺联合取出,以避免因胆系疾病引起的胰腺炎,解剖中见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及后段管腔通畅,而胰腺段、十二指肠壁段及肝胰壶腹部管腔呈“细针”样狭窄,且胆管及胆囊内均未见结石。胆管和胰管在胆总管下端共同出口,因壶腹部狭窄和胆总管狭窄,造成胆道内压超过了胰管内压(正常情况下胰管内压高于胆管内压,胆汁不会流入胰管),胆汁逆流入胰管,引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

夏某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导致胰液外溢,造成胰肠周围及腹腔炎症,使大量的血浆成分外渗而引起有效血容量降低;同时激肽类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致使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使得胰酶及组织坏死、蛋白分解产物吸收,激活宿主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组织器官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起感染性休克,终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讨论:

胆结石反复刺激可引起炎症及胆道梗阻,从而出现腹痛、发烧、黄疸、呕吐等症状;胆管狭窄亦有腹痛、寒战、高热、间歇性黄疸等症状;两者在临床体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极易造成相互影响。由于胆总管位置的特殊性(胆总管在人体的位置较隐蔽、胆总管的中段在十二指肠后,下段穿行于胰头部)[4],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使得传统B超、CT在诊断胆总管疾病方面受到了限制。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被誉为胆胰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5],不仅可以显示结石所在部位、胆管走向、结石大小,还能显示胆管狭窄、扩张等病变,观察胃十二指肠及乳头有无炎症、溃疡、憩室。在法医学鉴定中,除了明确被鉴定人是否有胆管狭窄的相关诊断外,还应该细致的解剖必要时采取胆囊、十二指肠及胰腺联合取出的方式,以明确肝胆胰中是否有结石的形成,综合全面的分析问题,排除其相关因素后,方可得出确切结论。

参考文献:

[1].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第1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八篇消化系统疾病,2009.

[2].Bai Y,Liu Y,Jia L,et al.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China:etiology and mortality in 1976 patients J Pancreas,2007,35(3):232-237.

[3].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胰腺炎,379.

[4].宋健,钟慧闽,尹成才.ERC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胰腺病学,2010(7)6:381-383.

[5].ASGE Guide line:The role of ERCP in disease of biliarytract and thepancreas. GastrointestEndosc,2005,62:1-8.

猜你喜欢
法医病理学
扩张性心肌病伴肺动脉狭窄输液后死亡的鉴定分析
法制博览(2017年5期)2017-06-06 17:11:14
一起原因不明死亡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酒后外伤亚硝酸盐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1例
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分析的意义
颅脑损伤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传导系统疾病猝死的法医学分析
通过一煤矿透水事故浅析群体性死亡事件的法医学检验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45:00
胸部锐器伤致急性心包压塞致死一例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42:40
一例女性杀人案件的行为学及心理学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22期)2016-07-07 06:17:32
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绘制知识树法在《法医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