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华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扩大中,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使其更加符合工匠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人员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工匠人才培养的方案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对工匠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进行健全,不断提升人才的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互联网+”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4(a)-0000-00
Thinking on Training of Craftsman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ZHANG Zhonghua
(Changchun Polytechnic,Changchun,JilinProvince,130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various industries is expanding.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how to make it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craftsman talent training requires educational staff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cheme of craftsman talent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alents, improve the top-level design of craftsman talent training,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o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Craftsman spirit; Personnel training;Measures
在社會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民众的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中,“工匠精神”在个行业与领域中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长时间的发展,国家与政府对“工匠精神”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与肯定[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工匠精神”对于社会大众来讲是一个极为熟悉的词汇,具有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本质含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
1.1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的缺失
在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处于一种浮躁的风气中,企业在实际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与即时效益,逐渐在社会中形成了不正之风。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当学生进入实习环节或者进入工作岗位,很多学生会出现得过且过的心态,在生产社会中不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最终导致生产的商品在质量上存在不足[2]。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制造业与“工匠精神”追求的精益求精内涵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整个社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缺乏脚踏实地、肯钻研技术的工作人员。当下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致力于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甚至许多的职业院校在国家的各项技能大赛中都可以获取良好的成绩。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职业品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学生进行就业岗位之后,对事业的认同度不高,对职业的敬畏心不强,缺乏一定的奉献精神与创新精神。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工匠精神”的融入已经变得急不可待。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将“工匠精神”逐渐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职业有更高的认同感,对职业产生责任感与敬畏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优势,有助于就业率得到提升。
1.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
在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模式不足是其中极为关键的问题。在当下的发展环境中,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3]。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家与政府在不断的促进校企合作、提倡产教融合,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高校与企业之间真正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与无缝对接的并不是很多,很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实习的机会不重视,导致在实习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收获,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就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最终导致院校与企业之间出现结构性的矛盾。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院校首先就必须要具备一支具有较强的“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在近年的发展中,教师的素质处于一种滑坡的状态,教师的奉献精神不足,教师为人师表的观念越来越淡薄,教师的责任意识也不够强烈[4]。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对理论知识的教授比较重视,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训不足,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口述的形式,真正达到“双师型”的教师数量极少。
2“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
2.1将“工匠精神”融入创新创业环节中
在高校中要对人才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对课程的体系进改革是进行创新创业的基础途径,也是开展创新创业在教育教学中着力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大多都是专业的基础课与主干课,在这个过程中对创新创业有关课程体系的融合是极少的,因此,也就无法实现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等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就无法将专业课程与职业精神以及道德教育进行融合,也就无法将实践与生产进行有效的联系。“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融合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学校要不断的对课堂教学体系进行改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不断将“工匠精神”的有关元素融入其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分年级进行,对学生在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基础性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激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有关知识的衔接与融合,引导学生了解与掌握专业前沿的技术与理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格与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上创新。
2.2创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与高水平教师队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拥有一支具备“工匠精神”、高水平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极其重要的,在人才培养中要实现创新创业的实效性,必须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可以帮助学生进答疑解惑,同时教师也具备一定的健全人格和较高的职业理想[5]。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邀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青年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创新创业的理念逐渐地融入人才培养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思维进行培养。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社会中杰出的企业家以及企业中的能工巧匠为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这种形式奖励一支稳定性比较强、从事创新创业事业的教师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可以与成功的创业者或者优秀企业家进行面对面相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匠心匠气,可以对创业的艰辛与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深刻体会,进而使学生的信心、勇气以及产业的激情都可以得到激发。
2.3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校园环境文化中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环节中,可以有效地借助校园环境文化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精神氛围,在对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丰富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助推作用。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校可以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使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进行一定的融合,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运用这一资源,可以将其贯穿于高校创业人才素质培养的各个阶段。借助校园环境文化活动的平台,将“工匠精神”与特色活动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可以通过“工匠精神”宣传材料的散发、“工匠精神周”活动的开展、开展工匠故事的演讲比赛、悬挂宣传横幅、组织并开展“工匠精神”的征文大赛、创建文化墙、开展“工匠精神”主体班会等形式进行[6]。在此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地对校园中的各种景观赋予一定的精神与知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工匠精神”与企业的文化及高校的校园主体活动进行融合。总而言之,就是将校园环境文化活动作为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传播的平台,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其得到一定的传播与扩散。
2.4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开展在职培训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实训是对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关键时期与机会,在实训前要依据实际情况制订培训的计划,在培训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贯穿、渗透在培训内容之中。在培训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与实质、深刻地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进行体会。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训,不断提升“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质量。在企业中参加实训,便是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与团队中,个人的刻苦钻研与埋头苦干已经不再符合实际的发展需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团体,因此,团队合作在运行过程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就必须对团队中所有的资源与才智进行调动,以便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对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团队意识以及竞争意识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也就是实现了“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通过经验的交流,各种技能大赛的参与,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高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求企业之间合作的机会,在发展过程中与企业不断进行衔接,进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使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得到落实,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还要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落实,高校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努力建立长久的发展关系。在人才进行培养过程中,对于部分重点的专业课程,在学校授课结束之后,可以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将学生输送到企业中,使学生亲身体会工作的环境、对专业技能进行锻炼。
3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给高校的教师队伍与人才的培养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对人才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实现的,需要社会、国家以及学校、企业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不断提升“工匠精神”的实际性,不断提升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进行认识。通过具体手段,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使学生能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 谢朝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商科人才培养优化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4):232-233.
[2] 薛岩.“互联网+”背景下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20,37(32):28-30.
[3] 张秋霞.“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5):26-27.
[4] 王琦.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9(21):60-62.
[5] 刘淑云.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6] 张桂萍.技进乎道[D].深圳:深圳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