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辉,曾胜,蔡晶晶,肖键
(佛山爱尔眼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使用电子产品对儿童进行早教活动,导致部分儿童长时间用眼,近距离盯着屏幕,引起眼疲劳、干眼,甚至近视等眼部疾病,导致儿童近视发生率不断上升,不仅会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及学习,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眼球结构发生病理改变,因此需要尽早予以科学的治疗和干预[1]。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由高透氧性材料制成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具有无创、年龄限制小以及治疗风险低等优点,属于非手术治疗措施之一,在控制及延缓近视发展中具有良好作用[2]。屈光度是屈光力的大小单位,常用D来表示,正常屈光度范围-0.25~+0.25 D,>-0.50 D常会出现视远不清的近视症状,为进一步分析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的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7 月至2021年7 月于佛山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80 例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的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屈光度的不同分为甲组(n=40,<-3.00 D)和乙组(n=40,≥-3.00 D)。甲组男25 例(50 眼),女15 例(30 眼);平均年龄(11.35±1.97)岁;平均病程(3.79±1.22)年。乙组男22 例(44 眼),女18 例(36眼);平均年龄(11.38±1.92)岁;平均病程(3.75±1.24)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年龄8~18 岁;最佳矫正视力≥0.8,且眼压<21 mmHg 者;治疗依从性良好者;SER 为-1.00~-6.00 D,且规则散光<1.50 D 者;双眼佩戴角膜塑形镜者。排除标准:存在角膜塑形镜佩戴禁忌证者;既往伴有眼部外伤史者;既往有视力矫正史者;卫生习惯差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名资深医师对其裸眼视力、眼压以及眼表等进行仔细检查后再借助医学验光仪对其最佳矫正视力以及屈光度进行仔细测量,再通过尼德克AL-scan 测量两组儿童的眼轴长度及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曲率。由医师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并于角膜地形图指导下为其定制合适的镜片,取镜后向两组儿童及其家属详细介绍镜片的护理知识,告知其正确佩戴方法。两组患儿均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嘱儿童及家属每天夜间佩戴时间控制在(9±1)h[3],佩戴后均随访1 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佩戴6个月和1年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平K值、陡K值)、角膜内皮细胞、等效球镜屈光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增长量及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增长量。同时统计两组儿童佩戴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角膜点染、角膜压痕以及结膜炎,角膜点染分为0~Ⅱ级和Ⅲ~Ⅳ级[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佩戴前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比较佩戴前,两组裸眼视力、平K 值以及陡K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佩戴6 个月、1 年后,两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佩戴前,平K 值、陡K 值均明显低于佩戴前,且乙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甲组,平K 值和陡K 值均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佩戴前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nd corneal curvatur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wearing()
表1 两组佩戴前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nd corneal curvatur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wearing()
注:与本组佩戴前比较,aP<0.05
组别甲组乙组t值P值裸眼视力 平K值(D) 陡K值(D)佩戴1年后41.22±1.16a 39.05±1.07a 8.697 0.000例数40 40佩戴前0.40±0.17 0.42±0.14 0.574 0.567佩戴6个月后0.66±0.23a 0.87±0.25a 3.910 0.000佩戴1年后0.97±0.18a 1.11±0.15a 3.779 0.000佩戴前48.18±1.41 48.19±1.43 0.031 0.975佩戴6个月后43.15±1.56a 41.45±1.68a 4.690 0.000佩戴1年后40.28±1.80a 38.13±1.92a 5.167 0.000佩戴前48.25±1.50 48.21±1.52 0.118 0.906佩戴6个月后44.34±1.23a 41.48±1.19a 10.569 0.000
2.2 两组佩戴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比较佩戴前及佩戴6 个月、1 年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佩戴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ensity and area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wearing()
表2 两组佩戴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ensity and area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wearing()
组别甲组乙组t值P值例数40 40角膜内皮细胞密度(mm2)佩戴前3 237.68±250.18 3 237.59±250.20 0.002 0.999佩戴6个月后3 233.52±248.67 3 234.08±249.09 0.010 0.992佩戴1年后3 230.47±255.89 3 233.82±251.96 0.059 0.953角膜内皮细胞面积(A/μm2)佩戴前323.11±27.89 323.16±27.87 0.008 0.994佩戴6个月后320.11±28.56 321.08±27.74 0.154 0.878佩戴1年后309.77±30.31 310.82±31.25 0.153 0.879
2.3 两组佩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乙组佩戴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佩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wearing[n(%)]
2.4 两组佩戴前后SER 增长量及AL 增长量比较佩戴前,两组SER、AL 增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佩戴 6 个月和 1 年后,两组 SER、AL 增长量均高于佩戴前,但乙组SER、AL 增长量均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佩戴前后的SER 增长量及AL 增长量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 growth and AL grow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fter wearing()
表4 两组佩戴前后的SER 增长量及AL 增长量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 growth and AL grow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fter wearing()
注:SER,等效球镜屈光度;AL 眼轴长度。与本组佩戴前比较,aP<0.05
组别甲组乙组t值P值SER增长量(D)AL增长量(mm)佩戴1年后0.39±0.07a 0.23±0.05a 11.763 0.000例数40 40佩戴前0.19±0.08 0.20±0.05 0.670 0.505佩戴6个月后0.53±0.14a 0.29±0.08a 9.414 0.000佩戴1年后0.88±0.21a 0.51±0.13a 9.475 0.000佩戴前0.06±0.04 0.07±0.02 1.414 0.161佩戴6个月后0.20±0.09a 0.10±0.03a 6.667 0.000
近视作为眼科常见病,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的视物模糊,其发生受遗传及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治疗方法包括佩戴框架眼镜、手术以及佩戴角膜接触镜等[5]。据相关统计资料[6]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初高中生和大学生近视率均在70%以上,且近年来还呈不断上升趋势。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治疗中应用广泛,佩戴后可使角膜中央区上皮细胞向周边移动,能够帮助角膜形态重塑[7],目前已有较多研究[8-10]表明,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患儿视力矫正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佩戴6 个月和1 年后,乙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甲组,平K 值和陡K 值和均明显低于甲组(P<0.05)。两组佩戴期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佩戴6 个月和1 年后,乙组SER 增长量及AL 增长量均明显低于甲组(P<0.05)。提示对于不同屈光度近视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均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不会影响近视儿童的角膜功能,与屈光度<-3.00 D儿童比较,角膜塑形镜在屈光度≥-3.00 D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控制或延缓其近视进展。分析原因为,屈光度<-3.00 D儿童在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可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其可能会有间断停戴情况,因此易影响控制效果。伍灿辉等[11]结果显示,高度组治疗后的裸眼视力、AL 及角膜曲率均明显优于低度组(P<0.05);而牛丽丽等[12]报道显示,屈光度>-3.00 D 者佩戴角膜塑形镜6 个月后的眼轴增长值明显低于屈光度≤-3.00 D者,但二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角膜塑形镜在屈光度>-3.00 D患儿中的控制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角膜塑形镜在应用于不同屈光度少儿近视儿童中均有良好效果,并发症少,不会影响其角膜功能,但与屈光度<-3.00 D 儿童比较,屈光度≥-3.00 D 者应用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控制或延缓其近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