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清荣
对于数学而言,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深度理解数学概念、数学内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知识的含义,同时,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扩充知识,延伸知识价值。对于小学生来说,深度学习有助于其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促使数学思维得到开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要从学生学习情况出发,构建深度学习环境,营造深度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理解及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再创造性学习。
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平行四边形知识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实践动手操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利用硬纸条、吸管等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通过此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互相转化的关系,建立数学表象,实现深度学习。
意义的建构是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学习对象的过程。只有认清事物本质,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不能只对文字进行简单直接描述,还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验证、体验,获取最为真实的感知。例如,对于“角”概念的建构,教师不仅要展示锐角,也需要向学生呈现直角、钝角、平角、周角、零度角等,通过多面展示,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角”的概念。
深度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聚焦于学生学的视角,变教为学,从深度提问、深度探究、深度理解、深度练习四个维度构建数学复习课堂。
在数学复习课中,深度学习需要从问题入手。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不同手段,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在复习课中,要将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使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考。
例如,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在复习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复习。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促使学生自主提问,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梳理知识。有的学生提问:“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加减时,为什么分母保持不变而分子进行加减呢?”还有学生提问:“如果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加减,如何确定分母?”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深度提问,学生不仅可以自检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在日后做题时,更好地总结、举一反三。这对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复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也能得到启发[1]。
深度探究需要经历简单到复杂、浅显到深入的过程。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具有探究性的氛围,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的复习、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在亲身经历、思考、分析中探究知识,获得经验。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感知数学魅力。
例如,在复习“圆”时,笔者通过设计数学例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笔者设置了题目:“假设有三张相同规格的正方形薄木板,边长12 厘米,如图1所示,将其剪成大小不一的圆,那么这些薄木板会剩下废料,哪块废料最多呢?”提出问题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鼓励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课堂巡视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会选择先计算圆面积,而后再用总面积减去圆面积,便可得到剩余薄木板的面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采用了对比方式,通过比较各图形圆的总面积,而后进行判断。通过探究、交流,学生惊奇地发现,薄木板剩余废料一样多。此时,笔者趁热打铁,进一步追问:“假设在同一规格的正方形中,剪出其他不同规格的圆,剩余废料是否一样多?”针对题目,学生展开了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而后进行图形转化,有效解决了问题。
图1
深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要理解数学知识。学生要认识到数学对象的外部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对应的心理表象,并充分调用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动态过程,进而通过重组,构建出新的知识结构,增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规律掌握中获得经验[2]。
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亿”这一概念,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体验任务,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任选其一进行体验活动。(1)1 亿枚一元硬币有多重?(2)数1 亿颗围棋子需要多长时间?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使学生感知问题的复杂性,并由此让学生思考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化难为简;而后,鼓励学生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如“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为5 吨,运输1 亿枚一元硬币,需要几辆卡车?”“一年有365 天,那么数1 亿颗围棋子需要几年?”教师通过此种体验活动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探究空间,并引导、启发学生多维度、多视角观察、感受,最终探寻到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获得对“亿”这一概念的深度理解。这种复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日后解决问题,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深度提问、探究、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深度练习。为促使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适度的练习必不可少。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探究,帮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规律及本质,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意识,提升其学科综合素质,实现深度学习。
图2
通过上文不难得知,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复习课堂上加强深度学习,有助于其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促使其数学思维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在复习课堂上融入深度学习理念,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重要推动作用。下面笔者主要针对如何提升复习课效率提出些许建议。
以往小学数学复习课堂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小学生只能被动听课,而后再进行大量练习。此种复习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感。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复习也会更加机械化、僵硬化,数学思维难以得到锻炼,解题能力更是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复习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复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内容时,教师需要明确的是,通过深度复习帮助小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应从对应的教学内容出发,优化设计数学习题,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实现深度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题目:已知有一个长方形,长为12 厘米,宽为5 厘米,其面积是多少?若是边长分别增加3 厘米,面积增加了多少?这种具有递进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复习知识逐渐深入。同时,学生在解决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逐渐加深了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数学学习积极性。
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娱乐形式,将其引入数学复习课堂教学中,可以构建“玩中学、学中玩”的高效课堂。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获得,而是需要经过长久有效的训练。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为实现复习课堂的深度学习,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精准定位教学主题,而后合理引入生活化游戏,对过往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以“统计”相关复习教学活动为例,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加深对统计作用的理解,强化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掌握计算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对此,为提升学生复习积极性,数学教师可以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考,在亲身体验中深入理解统计知识。
小学阶段的复习课,不仅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课的本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梳理相应的数学知识。此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课程基础知识,并逐步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明确复习目标后,教师可以借助错题,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反思能力。例如,“分数加减法”的复习目标是,要求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规则,并感受其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可以从为学生布置的作业题中选择典型的错题,让学生分析“题目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该如何解决?”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数学知识,结合错题资源完成自主反思。
除此以外,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复习效果,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设计相应的优化措施,为学生构建更具针对性的数学复习课堂。通过有效的复习课堂,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得到增强,数学学习兴趣也会有明显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复习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特点,考虑学生接受能力,逐步使学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习题训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开展深度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