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2-05-09 02:46张开发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现代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非比寻常的作用和意义。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旨在促进学生的文化与艺术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3-0073-03

引  言

音乐教学以音乐美学为核心。美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阶段和不可忽视的过程。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能够发现、感受、表现、评价音乐之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使其形成完美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近年来,小学音乐教学已经不再以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和音乐“创造”为焦点,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之美。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和教师指导,能够了解各种形式的音乐内容;教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主题,能够让学生在舒适、快乐的环境中体验音乐。

一、在节奏训练中发现音乐美

著名音乐家舒曼曾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从生活中产生的,节奏也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索节奏的本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节奏,它们是音乐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之处和难点所在。节奏训练有助于小学生初期音乐素养的形成。所以,教師要深刻认识到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现状,探索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探索节奏的本质,通过节奏训练增强学生的节奏控制力和应用力。自然界有丰富而美丽的声音。教师可以将这些声音充分挖掘后,融入节奏教学设计,带入音乐课堂,让学生认真听,引导他们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懂得有规律的声音叫作节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探索节奏、找到节奏、掌握节奏、应用节奏。例如,汽车喇叭声、雨声、钟声、动物叫声、打球声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节奏。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节奏的身影,学会感悟生活,明白音乐来源于生活,节奏也存在于我们身上,就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节奏,反复听,反复练习,不断感受,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其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从练习最简单的节奏单元开始。无论快乐的韵律、童谣还是学生熟悉的事物的名称,都可以作为节奏训练的素材。例如,“猪八戒,困倦,打呼噜——噜噜;孙悟空,翻筋斗咕叽咕叽地飞上天……”,教师可以采用读童谣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发现音乐之美。总之,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之基。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综合运用各种节奏训练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二、在歌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美

歌唱不仅是人类本能的表现,也是一种很好的情感表达方式。歌唱活动伴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节奏,是小学生能接受的教育形式之一。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意义,具有独特的情感教育价值。通过歌唱教学,教师既要使学生正确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技巧,如歌唱姿势及呼吸方法,又要用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熏陶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音高、音准能力,又要使学生获得音乐表现能力。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温馨、快乐的歌唱教学氛围,让音乐课堂变得更有趣、更富有启发性与创造性,更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歌唱的艺术魅力,在歌唱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美。

例如,在教学歌曲《种玉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听唱法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出的种玉米的劳动热闹场面,使学生形成爱劳动的传统美德;接着再通过模唱、对比等方式唱准歌曲中带有附点节奏的乐句;最后使学生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欢快饱满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又如,在教学歌曲《小红帽》时,教师可以运用范唱、听唱、跟唱等教学法,在学生具备基本的演唱技能后,引导学生想象小红帽的样子,并对小红帽进行较为生动形象的模仿,还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大灰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歌唱学习中,提高歌唱技能和音乐想象力、感受力、表现力。

三、在快乐游戏中探索音乐美

通过玩耍,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世界。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在游戏中。喜欢游戏是学生的本能,有学生的地方就会有游戏活动。在玩耍过程中,学生大脑的感知记忆能力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当然,我们在此阐述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戏,而是音乐特色与游戏相结合的新探索、新实践,在音乐教学中被称为音乐游戏。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研究,笔者总结了音乐游戏与普通游戏的异同。音乐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强调音乐体验和感觉,从根本上服从音乐指导。在音乐课上,音乐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和魅力。在音乐游戏中,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学习,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活跃的小小音乐家和创作者,还能够团结合作、互相交流。而教师则要扮演好音乐游戏的“设计师”“服务员”,创设好“游戏”的情境,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作为“玩家”自由快乐地去感受、去探索音乐之美。

例如,在教学“儿童在游戏”时,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拍小皮球”,聆听音乐,根据自己的爱好,创编音乐。学生便会利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变化,告诉其他同学“我的身体会跳舞”,尽情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又如,在教学“对对碰”游戏时,教师也可以创设游戏情境,送给学生一份特别的礼物——包装精美的“邀请卡”,邀请同学到“白雪公主”家里玩,并告诉他们路上可能会遇到一点险阻,但只要大家不畏艰险、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到达“白雪公主”家里。随后,教师可以播放《探险者之歌》,带领学生随着《探险者之歌》音乐边唱、边走、边跳。在遇到险阻时,教师可以敲木头和小鼓,让学生把这两个音唱出来,并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然后大家一起连唱这两个音……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美,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合作能力。

四、在器乐教学中表达音乐美

器乐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动脑、动耳、动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演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还要培养学生通过演奏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积极利用和开发教学小乐器。乐器是音乐的基本元素,将乐器引入有节奏的训练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技能、技巧,还能使有节奏的训练更有规律、更有效率。学生在掌握乐器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之前,应先了解多种乐器。在器乐教学时,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生活实际的练习曲目。例如,为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伴奏,在听视唱结合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会音乐抒情、活泼的情绪后,尝试用碰铃、三角铁、沙球等为歌曲伴奏、创编,采用教师领奏、学生跟奏和学生独奏、合奏等形式进行,激发学生演奏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和表达音乐美的能力。

五、在舞蹈教学中展现音乐美

音乐是有声音的语言艺术,它向我们讲述了美好动听的故事,传达了声音的美和动人的情感。舞蹈是一种有形的人体语言艺术,可以展示出美丽的外形和动人的画面。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美丽”的感情体验,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展现音乐的“韵味”和美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小学生也特别喜欢用舞蹈和姿势来表现他们的心情和感情。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跳舞时间”是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最积极、最快乐的时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

例如,在教学歌曲《娃哈哈》时,教师可以结合视频指导学生学习舞蹈动作,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创编。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对面站,在唱到“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时,学生一个站立,一个蹲下,双手做托举太阳状;在唱到“花园里花朵真鲜艳”时,双手自然放下展开在身体两侧,手臂与肩齐;在唱到“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时,两人互换站立,双手做托举太阳状;在唱到“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时,学生双手左右分开托在自己的小脸蛋下面;在唱到“娃哈哈、娃哈哈”时,双手放嘴巴前做喇叭状,并左右晃动;在唱到“大姐姐你呀快快来”时,左手叉腰,右手做招手状;在唱到“小弟弟你也莫躲开”时,指着对方,手做摇手状;在唱到“手拉着手儿唱起那歌儿,我们的生活多愉快”时,学生手牵着手,绕圈子一蹦一跳。

六、在欣赏教学中鉴赏音乐美

开展音乐欣赏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能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间接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2]。当前,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注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和音乐体验活动。有些课程虽然关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以音乐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还未能真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落实。在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时,教师也是随手拿来,未能根据教学实际自主创作[3]。小学音乐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途径,运用不同手段、方法,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知识、拓宽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理解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验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例如,在欣赏《天鹅湖》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倾听《天鹅湖》音乐,适时配上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接着让学生用红色和蓝色两种色彩的笔,随着乐曲情绪的变化,画出上下起伏线,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教师要对所教授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即为了提高音乐欣赏的教学效率,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备案。教师不仅要增加设计图、幻灯片、视频、图像和信息的数量,还要提高音乐教学中的艺术感染力。此外,教师的教授方式必须足够活泼、灵活,让学生能够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聊天、讨论故事,甚至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节目等,活跃课堂气氛。也就是说,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音乐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结  语

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强化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关注音乐体验、学生生活、情感体验。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非易事,音乐教师要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节奏训练中发现音乐美,在歌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美,在快乐游戏中探索音乐美,在器乐教学中表达音乐美,在舞蹈教学中展现音乐美及在欣赏教学中鉴赏音乐美,让学生在舒适、自由的小学音乐课堂上,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张陶然.小学器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孙亚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华辞赋,2019(10):239-240.

杨仪.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智慧,2019(25):138-139.

作者简介:张开发(1974.4-),男,福建仙游人,就职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重视儿童心理特点,完善小学音乐教学
用流行音乐激活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