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业资产使用效率的高低与效能充分发挥与否是衡量企业资产能否创造价值的两个关键维度。资产之于企业,就如同骨肉之于身体一般,支撑着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运行。近年来,行业间竞争日益激烈,各企业均在深度挖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努力在行业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若想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就要以战略为基,逐步扩大营运规模,其中依靠投资的累积而渐进式地扩大资产规模是首选之举。单纯扩大资产分布、实现数量积累只是打开规模集聚的第一道大门,只有在持续的日常运维中不断加强对企业保有资产的常规化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资产管理成本,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稳步提高。理论层面的构想需要实践经营的验证,在实际工作中,诸多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其无法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妨碍企业健康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加速了各行各业间的多元化交流,实现了融合共享,企业在资产管理瓶颈时,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带动资产管理提档升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从企业加强资产管理的背景概述、创新思路出发,梳理企业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必经通道,并在实际应用中,列举主要的管理瓶颈,同时提出与之相对的优化举措,望助力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职能的切实落实。
关键词: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控;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本文索引:陈瑜.<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9):-13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5(a)--04
对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可粗略划分为在用类、闲置类和报废类三种类别。在用资产包括企业自用和出租他用,这些资产均可为企业带来丰盈价值。其中,因设备技术改造等原因而被淘汰的资产能否通过自身调节适配继续使用,是各类企业节约资产成本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点。除了固定资产外,多数企业中的存货管理还十分重要,如何合理适量采购存货、如何保管存货,实现企业存货的安全饱有,也是各类企业亟需关注的重点。因此,企业需对资产分门别类地实施管控,并借助信息科技之力,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方能有效利用自身资产并发挥资产应有的功能效益。
1 企业资产管理相关分析
1.1 相关概念描述
企业资產既包括企业占有的,又包括企业控制的各类经营活动资源,且能以货币形式计量。每个企业在投入资产时,多数情况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以投入换产出,形成企业资产到资金的流转。因此,在资产实际投入后,加强资产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以节约、增收,为企业赋能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效益。常规而言,企业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存货等方面[1]。
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于企业内部生产而言,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以某热电企业为例,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庞大、数量繁多,且大部分供热管道铺设于市政道路旁,不利于日常监管,同时由于固定资产在使用与监控中涉及多流程、多部门,日常盘点、维修保养等工作繁杂,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安全及效率,若管理不善,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前行。另一方面,存货管理。存货相较固定资产而言,流动性较强,企业的存货会通过占用资金的方式影响其成本的构成。若未能对其进行良好的管理,存货周转率则会降低,最终导致资金周转存在风险;反之,良好的存货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助力企业集聚核心竞争力。
1.2 管理要点分析
企业的资产管理常会涉及四个维度,即是否物尽其用、是否人尽其责、流程制度是否完善、处置方式是否合理。所以,企业在开展资产管理信息化之前,要做好以下管理要点梳理,才能使后续的信息化管控动态有序。
具体而言,在资产的各项盘点与资料整理收集过程中,要对在用资产的使用频率及其效能发挥进行判定。企业需要对闲置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等维度进行论证,对拟处置资产是否达到报废年限进行核对,并由专业人员对其鉴定评判,确保资产物尽其用的方针得到落实。同时,流程管控是否到位和标准制度是否合理落实都影响着资产管理效率的高低。在资产购置时是否立项调研,是否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使用时是否有专人看管,人员操作是否规范,维修养护是否及时;资产处置时是否进行充分现场调研,处置价值的确定是否合理,内部流程管控是否到位,外部监督是否落实;闲置中或处置前的资产是否查明原因,存货器具等是否有不合时宜而长期积压的问题。上述问题在各类资产管理中属于管控的关键点,亟需企业管理者悉心关注,一一解决,为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通盘管控筑牢根基[2]。
2 企业资产管理新思路
在国家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及供给侧改革等市场化手段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各行业因环境、安全、质量等标准的全面升级,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有效配置企业资产资源,协调内部各部门活动,实现其经营运作中的实物流、价值流、业务流与信息流的四流合一,对全面提升其资产管理的精益化水平大有裨益。各类企业应厘清形势,认清现状,优化各项资产的全流程管理,确保资产安全运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安排配置的可靠性与合理性,方能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降低资产运行风险。同时,以此为基,通过各部门的团结协作,更好地培养团队精神,提升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企业要切实梳理好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新思路,以支撑合理管控前提下经管效益的高效建成[3]。
2.1 强化资产全覆盖与精细管理
对重资产企业比如热电企业而言,庞大而复杂的运行设备是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单纯从财务角度来管理资产,会出现只注重表内资产管理,而忽视已提足折旧或已摊销完毕而依然在用的资产的实际情况,造成不同程度的管控失利。尤其是新政府会计准则的深入推行,更能看出国家对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决心,故在企业内部,不仅要从财务维度加以高度重视,还应包括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突破原有表内资产管理的传统思路,全面梳理并盘活固有资产,切实展开对表外资产的相应分类统计工作,再针对资金类、投资性及经营性资产精细化管控,将各类资产及其管理部门的属性重新归类,厘清职责,分工管理,最终为资产管理信息化营造良性的管控氛围。
2.2 深入挖掘资产内在价值
企业应密切关注现有各类资产的使用状态,并对所关注的资产通过现场勘测、市场调研、专题分析等方式方法和各项资产风险管控视域对资产状态进行综合鉴定。同时,按风险状态类型将资产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可疑类、不良类及损失类等资产子项,针对薄弱环节和管控盲区,赋予重点关注。尤其是后三种类型,如对可疑类资产提高再用率,对不良类资产加强处置变现速度,对损失类资产使用尽量弥补、控制等方式,全面体现企业资产的管控时效。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资产损失的根本原因,同时加强与之适配的岗位责任制管理,切实根据具体原因制定与之相对的改进措施,方能深挖企业各类资产的潜在价值,全面提高其资产管理的风险防控能力。
2.3 实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以固定资产为例,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预算、立项、购置、持有运营及处置等环节,具体包括但不限于预算申报、购置申请、采购审批、合同签订、使用管理、损失界定、责任归属、后期改进、处置复盘等,所以企业应针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建立与之对应的各项评价指标。譬如,在购置阶段需立项调研,分析预期收益,模拟投产试算,以论证该项购置是否兼具可行性;使用中需指定专人负责规划,防止资产闲置,同时设置资产使用评价指标,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并对出现故障的情形进行预案处理,做好修理计划,确保资产使用安全;资产处置时,合理确定资产处置价值,实现合理管控的闭环。因此,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对资产各环节重点监督,通过各部门团结协作,打通各生命周期的信息壁垒,对资产管理方式进行全面升级[4]。
2.4 加强资产管理平台体系建设
大型企业资产数量繁多,并且存放地点涉及围墙内外,故其资产管理平台要以匹配度与灵活性作为平台支撑的砝码,旨在全面提高日常资产管理流程的质量与效率。平台体系功能需囊括资产风险状态鉴定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既要做到资产使用的“零损失”,又要全面细化平台管理机制建设等维度。在制度框架中,不仅要涵盖管理主体、权责分工等细化规则,还要在执行中秉承原则性与实操性并存理念,以信息共享、公开透明、权责明晰为基调,以企业战略为准绳,以业财融合为标准,以信息支撑为保障,全面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管控水平,最终促进企业资产管理与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共进。
3 资产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应用中的主要瓶颈
3.1 资产管理信息化管控的意识薄弱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中,由于企业特性,上至管理者、下至普通员工更为注重设备运行与维护过程中的安全管控细节,并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中,致使职工对各项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认知不足,部分资产合理性使用支撑缺位。例如,实际中的存货超量采购及设备超标维护等情形时常发生、难以避免,导致最终资产管理的最大功效难以得到发挥。同时,管控中意识薄弱具体体现在主要责任部门管理层意识的缺乏与考核机制的失利等方面。从目前来看,虽企业已初步实现业务、财务、实物等的多部门联动,但整体管控中难免缺乏统一管理与协调机制的有效运作,易形成部门间沟通不畅的尴尬境遇,甚至可能成为企业资产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5]。另外,在设备的定期维护与保养问题上,常存在忽视保养环节而直接进行修理环节的情形,不仅会增加维护成本,还会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些都是企业资产信息化管控中意识薄弱的主要体现。
3.2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较为守旧
企業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尚未全面进入信息化流程管控阶段,故现阶段亟需相关责任部门强化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维护、处置等分阶段管理模式,要打破部门间各自为政,全局综合考虑不足,片面追求部门局部利益的弊端,优化梳理、分项强化、一一突破,才能在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之路上稳步前行,其中建立相关标准制度则是一项关键的有力举措。具体而言,企业资产相关的管理制度应具体涵盖预算、采购、核算、评估、处置等职能,涉及多部门的相互交织作业梳理,但总体来看,现阶段的不少企业仍缺乏与之适配的系统性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纲领。虽然某些企业多年来摸索出的自有资产管理模式与制度具有实用性,但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同时,与之相对的绩效管理与奖惩机制尚未成立,执行运作能力不足,管理细则尚待落地等不完善之处都将制约企业资产信息化管理之路的健康发展。
3.3 资产管理监督与激励不够完善
界定各部门负责人的权责范围,确保资产管理项目信息化建成的顺利落地,是企业建立独立而全面资产监督机制的核心要义。然而,许多企业在实际进行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并没有跟进与之对应的、完善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从内部监督视角来看,多数企业虽设有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但内审机构仍未脱离财务思维,部分岗位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导致内审的独立性远远不足,即从根本上未能真正发挥其监督意义。同时,审计人员若多由业务部门的岗位选拔而出,就会因财务知识的匮乏而欠缺一定的执行力,因此无法确保预期成果执行的严肃性[6]。另外,从外部监督角度来看,企业试图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中介机构之力开展资产审计监督工作,但多数外部审计为定期业务,远不能做到对企业资产日常管理进行动态监督。因此,指导监督难免滞后,特别是企业对生产成果赋予高度关注而时常忽视与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奖惩措施,缺失绩效激励,也将导致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收益率低下。
3.4 资产管理全面信息化建设尚待加强
当前,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尚有不足,主要体现为其虽更加注重安全管理、设备、运行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但固定资产管理、存货管理等模块的运作老旧粗糙,不够细致。以实物资产为例,其在发生调配或因技术更新改造而发生变动时,资产确实实现了物理位置的转移或价值的变化,但在财务系统中未能同步更新,缺乏动态管理,极易造成账实不符、监督无序的情况,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产回收利用的效率。同时,目前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投入不足,各环节手续繁杂,流程缓慢,缺乏多维度动态分析,难以提供及时精准的数据,运作决议仍存在偏差,实际与需求匹配乏力,以上皆为阻碍企业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的关键问题。
4 提高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优化路径
4.1 强化信息化管控意识
企业对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影响着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只有提高企业管理者资产管理风险的防范意识,让其真正认识到资产管理的核心地位,不断改善现有不足,持续抱有创新性关注,真正向完整性与融合性方向发展,才能使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早日达成。同时,领导层以身作则,形成通上达下的关注,并通过加大对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培训力度,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实现全员宣贯,最终创新出一套与资产高度密集企业相匹配的管理方式。另外,企业设备安全平稳地运行至关重要,而职责分工是否合理也是检验内控能力的关键,加强信息化管控意识,有助于内控能力的提高[7]。在信息化建设中,可以通过打破传统卡片的形式,使用二维码、条码对其进行编号管理,并启用扫描枪等技术定期进行资产盘存,可实现思想与行动的同频共振。
4.2 建成全流程管理机制
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在总体管控思维上,要凸显其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在具体作为上,应从固定资产、存货等细化入手,严控资产投资规模,应采尽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为了使资金花在“刀刃”上,需提前做好规划预算,并认真梳理现有流程,增加资金使用及相关流程的透明度,增强监控力,降低资金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方面,管理信息化开展前需做好固定资产账实核对工作,相应地还需建立健全人员约束监督机制。同时,在日常经营中,需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查,盘查内容需更加全面,包括固定资产的实际状态、设备是否老化、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等,即盘查过程中不仅要盘查數量,还应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资产实情,以实现系统的盘点统计,避免问题的累积影响后期管理。另外,存货管理制度亦然,盘点应全面且有效,通过对存货数量及状态的盘点,规避资产损失的风险,同时使企业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通过具体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借助信息平台之力,可以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动态更新,使财务与业务既权责分离,又数据交互,从而形成一个全流程、多部门良性信息体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8]。
4.3 改善内部监督激励机制
为激励财务人员、实物管理人员尽责尽力,需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加强激励监督,真正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助力企业资产信息化管理提质升级。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可将资产管理效率提高等方面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甚至设立单项激励,并匹配内、外部审计之力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真正落实激励与惩罚手段,提高部门管理者与岗位员工的关注度。同时,内审部门应梳理各审计岗位专业人员的适配程度,并贯彻实施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审计,让真正的专业人员全面掌握资产状况,确定潜在风险,制定防风险管理手段,并依据市场导向,实时修改与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努力帮助相关管理部门将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进而从监督保障上营造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良性工作氛围。
4.4 跟进信息化管理进程
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其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需结合内部控制,将管理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具体细化规则嵌入系统中,提高内控自动化、有效性与精准度,提高运行效率,规避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从业财融合视域匹配财务自动化管理进程,如统一配置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业务处理规则,固化会计科目,细化卡片填列等,提高资产集中管控进程。另外,精准识别与科学分析经营管理相关风险,评估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的有效性,同时合理统计历史数据,找出其中的规律,判断是否存在过度检修、过度采购等情形,及时给出风险预警与管理建议。此外,资产信息化不仅要实现与日常经营管理的同步,还要将信息同步反馈至财务报告编制和内部审计监督部门,使之从预算立项到评估核准,全过程动态反馈,及时跟进,最终共同发挥管理与监督作用,带动企业资产管理全面升级。
5 结语
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显著地位,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与效率,能够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资产信息化管理建设进程中,应努力解决实际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高管理意识,形成全流程动态管理模式,并注重监督环节的协同跟进和信息平台的大力支撑,促进企业资产管理逐步向高效、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助力企业更好地蓬勃壮大。
参考文献
李彩放.信息化在制造业企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1(15):132-133.
刘星.基于资产管理规范化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动态监管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5):191-192.
刘霞.优化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2):48-49.
郭屏南.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1(22):53-54.
于童.关于热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2):17-18.
杨同飞.热电企业一体化节能监控优化平台的应用[J].齐鲁石油化工,2020,48(2):162-166.
邹旭.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1(3):117-120.
宋环环.S企业资产管理的“四问”和“四不放过”[J].财务与会计,2021(2):40-42.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sset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n Enterprises
Guangdong Yudean Zhongshan Co-generation Co.,Ltd.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45
CHEN Yu
Abstract: The us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assets and the full use of efficiency are two key dimensions to measure whether enterprise assets can create value. Assets to an enterprise, just like flesh and blood to the body, support the operation of various business activities of the enterprise.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etition among industries is increasingly fierce, and all enterprises are digging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deeply, so as to make efforts to take the lead in the industry market competition.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leader in the industry, you have to take strategy as the basis and gradually expand the scale of operations, among which the accumulation of investment and gradually expand the scale of assets is the first choice. Simply expan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ssets and realizing quantity accumulation is only the first gate to open the scale agglomeration. Only by constantly strengthening the regular 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retained by enterpris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asset utilization and reducing the cost of asset management in the continuous dail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an the profits of enterprises be steadily increased. Theoretical ideas need to be verified by practical operation. In practical work, many enterprises still have various problems in asset management, which make them unable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business objectives and hinde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has accelerated diversified exchanges and realized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among all walks of life. When enterprises are in the bottleneck of asset management,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omote asset management file upgrading through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verview and innovative ideas of strengthening asset management,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necessary channels for enterprises to realize asset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lists the main management bottleneck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function.
Keywords: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