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山东德州旅游产业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2022-05-09 13:26:29王志飞梁晓林李亚文
中国商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德州市文旅融合

王志飞 梁晓林 李亚文

摘 要:现如今,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进程不断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文旅融合发展不仅能拉动经济增长,还能促进文化交流。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角度来看,山东省德州市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具备良好的融合基础,拥有较好的融合条件。因此,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下,针对德州市旅游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研究适合德州市旅游开发和红色文化传播融合发展的路径极其重要。

关键词: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文旅融合;德州市;发展路径

本文索引:王志飞,梁曉林,李亚文.<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9):-037.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5(a)--03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北侧,全市总面积10356平方千米。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曾是重要的漕运通道,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是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存德州市博物馆、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齐禹抗战纪念馆、烈士碑林、董子文化园等许多红色和历史古迹,恰巧为德州市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德州市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彻底、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区域分工不明确、旅游活动单一、景区知名度低等问题。因此,应该通过深挖红色文化、扩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打造具有德州特色的红色纪念产品、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等,推动德州市旅游开发和红色文化传播融合发展。

1 德州市旅游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培育旅游业成为德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是世界经济领域发展最快的产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业一直以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人民对旅游相关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德州市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不断培育旅游新业态已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新的需求。德州市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扩大德州市民就业人口,缓解德州市民就业压力,提高德州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德州市商业经济发展是一个经济和效益双向发展的过程,德州市红色文化与旅游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合作共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由此可见,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既是德州市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是旅游业优势决定的。

1.2 有利于拉动德州市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德州市的经济收入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发展模式比较单一和落后,德州市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生活质量较差,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实现加速发展、改善民生的目标,是德州市目前发展的重中之重。德州市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而加速德州市旅游业和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能给德州市经济提供新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增加人民的收入来源,从而更好地拉动德州市的整体经济增长,解决文化事业增长动力不足、速度缓慢的问题,符合当前市的发展趋势。促进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升级,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存的共赢发展趋势。

1.3 有利于弘扬和传承德州市的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沉淀、积累下来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需要传承、发扬,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热潮的兴起为其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载体。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红色革命文化的保护,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旅游是文化学习的重要形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的支撑力量,两者融合叠加能放大共同发展效应。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号召下,加速德州市旅游业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对培育、建设德州市独特的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有利于响应国家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号召紧跟时代步伐

当前,我国发布大力支持红色旅游,从《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实施到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已经超过15亿人次,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政治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纲要》表明,发展红色旅游,对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红色文化知识,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6年以来,“全域旅游”的大幕在中国的土地上徐徐拉开;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其进行详细部署;2020年,文化与旅游部对《全域旅游验收办法和验收标准》进行修订,降低申报全域旅游的门槛,更加注重和鼓励全域旅游的建设发展。我国的红色旅游发展已成大局,旅游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与红色文化结合成了当下旅游的热门话题。

2 德州市旅游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各个地区的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如今旅游业不断飞速发展,德州市是以怎样的优势在这一块巨大的“利息蛋糕”下分得绝无仅有的一块呢?

2.1 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德州市文旅融合发展提供难得的机会

正所谓成大事者需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只需占二便可占据极大的优势,德州市的旅游业便占据了“地利”和“人和”的优势。德州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正如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所言:德州“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它因黄河而命名,因运河而闻名。德州市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如今,德州市依然保持交通优势,东临渤海、南连济南、西靠石家庄、北接京津,是京沪、济邯、德石三条铁路交汇之处,可实现1小时到济南可上天、2小时到天津可入海,交通发达,地处枢纽,游客往来不绝,人气、财气也随着地理优势越来越旺,这便是德州市旅游业能够快速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所有旅游地的发展无一不依靠优秀的交通枢纽,多条交通干线、铁路交汇于此,给予德州独特的交通条件,而德州市恰巧占据了这绝对的“地利”。

2.2 深厚的红色文化为德州市文旅融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德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德州市乐陵县是冀鲁边区抗日战争领导的核心所在地,红色文化资源较多。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军委派遣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肖华带领部分干部抵达冀鲁边区,肖华先后组织了韩集伏击战、激战大宗家等战斗,严重挫败了日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德州市掀起参军的热潮,成为解放军的大后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德州市现存大量红色场馆和革命遗址,如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临邑县革命烈士陵园、常大娘地道遗址、齐河县鲁北第一党支部遗址等,还有许多其他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文物、戏剧、歌曲、红色作品等。可以说,德州市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毋庸置疑也占据了绝对的“人和”。

2.3 独特的地域环境为德州市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德州,自古就是中国腹地地域文化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坐标点,地处齐鲁、燕赵两大文化板块的交汇之处,多样性文化的碰撞、交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有齐鲁风、有燕赵风”的地域文化。

德州市是京杭大运河的必经之地。毗邻北京,北京是中国的文化、政治中心,受到首都文化的辐射作用,德州市日益成为南来北往的商客、文人途经、聚集的地方,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德州处于文化融合、交汇的地位。多样文化的输入,给德州市带来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宗教文化、伟人轶事、历史传说等。抗日战争时期,德州是革命的重要地段,面对日军的侵略,德州人民英勇抗战,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令人振奋的英雄事迹,为德州市历史文化增添了一抹鲜艳的红,这抹红代表着德州烈士的鲜血,更代表着中国人民的胜利。同时,赋予了德州不可磨灭的红色文化,打开了德州博物館继往开来的篇章,出现了德州人民英雄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建筑群,浓厚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革命文化,构成了德州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

3 德州市旅游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策略

3.1 建立红色旅游产业

建立一批有纪念意义的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可以对现有的旅游旧址进行改造,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完善旅游产业链,同时吸引顾客拉动消费,促进景区经济发展。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民宿和农家乐餐厅的建设,对提升周边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德州市的红色文化遗址大多位于偏远郊区,基础设施落后,给游客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完善交通建设和通信技术,增强区域之间互通刻不容缓。旅游方面,要打造新的旅游路线,同时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建造红色文化广场,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

3.2 加快红色文化乡村建设

将一些红色文化元素应用于乡村,建立一批红色文化乡,给现有的乡村产业融入一些乡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利用现有的农业优势,开展红色文化农业旅游,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结合各乡村文化特色,制定和进一步完善乡村红色文化建设发展和制度规划,找到乡村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点,建立一个个红色文化乡村建设基地。抓好乡村红色文化建设,利用适当机会进一步拓宽乡村红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另外,还可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医疗教育体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3.3 打造红色旅游纪念产品

围绕红色文化,打造一些纪念品,游客旅游的同时,能够参观欣赏纪念品,加深红色文化认知。红色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通过情景再现,很容易被其吸引感到身临其境,增强游客参与感,也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制作不同的纪念品,使其更加有影响力。利用各地文化优势人文因素,创造发展各地独特的文化产品,打造强力品牌,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游客购买,提高品牌的优势和影响力。另外,可以吸引政府相关企业资金政策支持,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广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产业链。

3.4 加强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推广

如果不宣传红色文化,那么必将无人知晓,所以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大力增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如微博、快手、抖音、电视广告等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如今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在网络上发布旅游文化信息,宣传旅游产品,也可以在电视上播放红色文化影片,通过广告牌及车站、街头各种显示屏也可以展示和宣传,增强群众认知,让更多的人知道,扩大市场。学校也可以举办红色文化宣传活动,让学生办一系列红色文化手抄报,可以组织红色旅游活动,参观红色纪念馆和红色文化基地等。另外,可以建立红色旅游景区公众号,及时发布红色景区相关信息,设计关于红色旅游景区的热点、焦点、难点板块,并及时解决,确保红色旅游景区宣传推广有序进行。此外,还可以设计推出更多的旅游线路,主要以红色文化旅游、旅游公司与红色旅游捆绑促销,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提高知名度,提高品牌整体优势,同时进一步推广红色旅游。

4 结语

红色革命文化是神圣的、需要传承的,更是不掺杂任何利益、金钱等物质因素的,这种文化本身的纯洁性和教育意义使得其很难与旅游产业发展融合起来,这就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借用现代技术,实现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创新点正是德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所以引出了如何实现红色革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讨论。本文从德州市旅游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进行阐述,深入剖析德州现有的文化,挖掘深层次的未开发文化,打造德州独特的红色革命文化旅游产业。

红色文化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现代人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战光辉事迹的首要途径。德州作为具有红色革命文化的样本点,要积极响应文旅融合发展的号召,以红色旅游景区为载体,全面推进红色革命文化旅游建筑群的建设,拓展互联性、复合性红色旅游市场。通过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业文化融合、资源融合、区域融合,形成以红色革命为主题的全方位多业态叠加跨界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德州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升级,与社会需求同步前行。

參考文献

周娇,沈凌云.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以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9):15-19.

刘建平,刘红梅.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J].新湘评论,2012 (3):27-28.

金鹏卢,东曾,曾小乔.中国红色旅游研究评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6):764-768.

沈凌云,王永兵.曲靖经开区规划实践[J].城乡建设,2017(9):39-41.

刘曦璟,湛风涛.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传承[J].党史纵横,2016 (6):59-60.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精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2018-11-08.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8/11/8/art_2259_28967.html

黄鹂.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上饶市为例[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8(5):55-57.

姚军.文旅融合的4大趋势与机遇[J].市场观察,2018(5):54-55.

黄立新.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烟台文化产业的发展[J]理论学刊,2016(3):165-166.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Red Culture in Shandong Dezho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Shandong Huay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zhou, Shandong  253034

WANG Zhifei  LIANG Xiaolin  LI Yawen

Abstract: Nowadays,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s accelerating, a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has become the general tre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can not only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promot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red culture and tourism in Shandong Dezhou have a good foundation and conditions for integration. Therefore,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ra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ath suitable for Dezhou'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d culture 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zhou's tourism and red cultur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Keywords: red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Dezhou City; development path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德州市文旅融合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杂技与魔术(2022年1期)2022-03-16 10:22:48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当代党员(2017年22期)2017-11-27 21:48:39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渭南市旅游一卡通业务的推广与普及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14:29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2: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