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效果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分别为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被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疾病的81例患者实施CTA(螺旋CT血管成像)、MR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效果。结果:MRA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和图像清晰优良率分别为97.53%(79/81)、98.77%(80/81),显著高于CTA检查的87.65%(71/81)、85.19%(69/81)(P<0.05)。结论:MRA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图像清晰度均十分理想,可考虑将其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脑血管疾病;诊断价值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方面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放射线暴露、价格高昂、会对患者造成侵入性损伤等弊端使之不能够作为常规的脑血管疾病检查、诊断方法予以普遍应用。因此,亟需积极探寻出一种有效且无创的脑血管疾病检查、诊断方法。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81例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经DSA检查被我院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中45例男性、36例女性,年龄上限值76岁,年龄下限值47岁,中位年龄(60.95±4.38)岁,具体疾病类型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现、颅内动脉瘤,分别对应31例、23例、19例、7例、2例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CTA、MRA检查,两项检查间隔5d:①CTA。检查中所用仪器为产自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Optima CT660型号128层高速螺旋CT机;嘱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并取双通高压注射器将8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以每秒3.5mL的速度注射至其体内,使用电流、电压、层间距、矩阵、螺距、触发阈值分别设置为250mA、120kV、0.45mm、512×512、0.993、200HU的螺旋CT机为患者实施自主动脉弓下缘2-3cm至颅顶的CT扫描,对所得扫描图像的处理工作借助EBW工作站完成。②MRA。检查中所用仪器为产自美国(GE)公司的Optima MR360型号光纤超导1.5T磁共振仪,检查模式、扫描序列分别为头颅线圈、SE序列,利用三维时间飞跃法实施横断扫描,TE、TR、矩阵、NEX、层厚、Flip25°三维像素大小分别设置为7.00ms、25.0ms、144×258、1次、1.0mm、0.4mm×0.4mm×0.6mm,成像时间6min50s,常规增加预饱和带,以患者颅顶-枕骨打孔-颈内动脉颅内段为扫描范围,经最大强度信号投影处理所得扫描图像。
1.3评估依据
①由三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师对CTA、MRA检查所得图像进行审阅,对比两项检查的疾病检出率。②比较CTA、MRA检查图像的清晰度,其中图像内不存在伪影视为优,图像内存在少量伪影但不会影响疾病诊断视为良,图像内存在可影响疾病诊断的伪影视为差,检查图像清晰优良率为优、良数量在总数量中的所占比例。
1.4统计分析
研究中所涉及数值皆加入SPSS 21.0进行计算,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0.05代表数据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对比CTA检查、MRA检查的疾病检出率
下表1:MRA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为97.53%(79/81),显著高于CTA检查的87.65%(71/81)(P<0.05)。
2.2对比CTA检查、MRA检查的图像清晰度
下表2:MRA检查的图像清晰优良率为98.77%(80/81),较CTA检查的85.19%(69/81)明显更高(P<0.05)。
3討论
为从根本上明确CTA、MR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为8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先后实施了CTA检查与MRA检查,所得结果显示:MRA检查的脑血管疾病检出率、图像清晰优良率皆明显高于CTA检查。
除DSA外,CTA(螺旋CT血管成像)、MR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这两种无创血管显示技术也能将患者的血管腔内形态改变较为真实的呈现给临床检验医师,辅助医生对其病情作出诊断,但前者只能表现病灶的横断面影像,不能实现对末梢血管影像的细致观察,亦无法明确认定早期缺血性病变及皮质下轻微病变,在诊断脑血管病变方面的价值不甚理想;而MRA则能通过对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扫描来帮助影像学医师更好明确患者的血管结构状态,不仅可做到于扫描图像上明确显示发生时间超过6h的缺血病灶,该方法检测低密度病灶的准确性亦较高,与此同时,MRA检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无需注射造影剂,能更好帮助患者规避检查中的潜在风险。
由此可见,MRA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图像清晰度均十分理想,可考虑将其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闫凤全,彭霞,刘丽,等.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诊断准确率评价[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2):294-295.
[2] 连涛,吴建发,黄永础. 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9,38(11):187-189.
[3] 张琨.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3):65-66.
[4] 滕云.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21,27(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