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共病老年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2022-05-07 03:37陶代娣顾朋颖丁西平杨倩李楠刘梦茹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病慢性病功能障碍

陶代娣,顾朋颖,丁西平,杨倩,李楠,刘梦茹

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老年医学科,合肥 230001;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干部病房

共病是指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慢性疾病的状态[1]。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速,老年共病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衰弱是机体老化过程中生理储备的降低和平衡机制的紊乱[2]。衰弱和共病虽是完全不同的2种概念,但研究[3]表明衰弱能预测共病,共病可诱发衰弱同时能加速衰弱进展。我国关于衰弱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纳入17个社区调查数据显示老年衰弱、衰弱前期发生率分别为12.8%、45.4%[4];住院人群中老年衰弱发生率可高达46.6%[5];Xu等[6]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住院共病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率竟达到77.6%。而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共病患者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住院共病老年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衰弱早期个体化干预提供更多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214例老年共病患者病历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同时患有≥2种慢性病。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意识障碍,不能配合评估的患者;(2)正在参加其他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方案通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服药种类、患病情况等。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收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

1.2.2 评估项目

1.2.2.1 共病严重程度评估 采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7]进行共病评估,共病积分:(1)1分疾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肝脏疾病或糖尿病(不伴并发症);(2)2分疾病:患偏瘫、中或重度的肾脏疾病、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等;(3)3分疾病:中或重度的肝脏疾病;(4)6分疾病:恶性肿瘤伴转移、艾滋病。年龄积分:50岁以上者每10岁增加1分。CCI 评分由共病积分与年龄积分相加之和所得,分为低度(2~3分)、中度(4~5分)、重度(≥6分)3个级别。因参与本研究的每位患者均患有2种或2种以上慢性病,并且年龄均≥60岁,CCI总分均在4分或以上,CCI分级均在中度及以上水平。

1.2.2.2 衰弱评估 采用Frial量表[8]进行衰弱评估,包括疲惫、爬楼梯、步行、疾病(患5种以上慢性病)、最近1年体重下降>5%等5个条目。每条1分,总分为0~5分,0分为无衰弱,1~2分为衰弱前期,≥3分为衰弱,本研究分为非衰弱组(包括无衰弱及衰弱前期)、衰弱组进行研究。

1.2.2.3 营养风险评估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RS-2002)[9]:包括疾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受损程度及年龄3部分,总分0~7分,<3分为无营养风险,≥3分为有营养风险。

1.2.2.4 认知功能评估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10]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评估,内容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注意和计算、短程记忆、命名、复述、执行、视空间、即刻记忆、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评估本研究患者认知情况,总分为30分,>24分为认知功能正常,≤23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14例住院共病老年患者年龄60~99(73.8±10.7)岁,男性占65.4%,位于前三位的慢性病由高到低分别为高血压病(70.6%)、卒中(63.55%)、糖尿病(45.33%),见表1。

表1 214例住院共病老年患者各种慢性病分布情况

衰弱发生率为56.1%(120/214)、衰弱前期发生率为26.6%(57/214)及无衰弱者占17.3%(37/214)。2组间年龄、共病数量、CCI分级、卒中、服药种类、营养风险、认知功能障碍、RBC、HGB、TP、PAB、ALB、FIB、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衰弱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住院共病老年患者发生衰弱为因变量,以年龄、共病数量、CCI分级、卒中、服药种类、营养风险、认知功能障碍、RBC、HGB、TP、PAB、ALB、FIB、D-dimer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I分级、营养风险、认知功能障碍、PAB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衰弱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老龄化人口的增长造成了一种新的健康状况,即衰弱和共病。这两种疾病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们与残疾、住院和死亡密切相关[11]。

本研究结果发现,214例老年共病患者慢性病患病率位于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压(70.6%)、卒中(63.55%)、糖尿病(45.33%),再次证实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紧密相关的论点[12]。本研究中,衰弱发生率总体为56.1%,与Xu等[6]衰弱检出率相似;衰弱前期发生率为26.6%,与林紫薇等[13]衰弱前期检出率相似。应重视老年住院共病患者衰弱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将年龄分层发现,60~69岁患者衰弱的发生率为24.0%,而70~79岁和≥80岁患者的衰弱发生率上升至68.8%和91.4%;随着年龄层升高,衰弱患者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既往多项研究结果[6,13-14]一致。本研究中共病数量≥10种衰弱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衰弱组(P<0.05),英国生物数据库显示[15],在患有≥4种慢性病的患者中,衰弱发生风险明显增高。提示就某种单一慢性病而言,共病状态使得老年人的健康易损性增加,更易发展至衰弱。本研究进一步发现,CCI重度等级衰弱组患者比例亦明显高于非衰弱组(P<0.05),与周莉华等[14]研究结果相似,提示老年人从非衰弱到衰弱进程中,共病严重程度等级呈加重趋势,经过疾病的打击后会引起机体的恶性循环,加重衰弱。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与非衰弱组相比,衰弱组卒中患者的比例更高。这与老年卒中患者应激后,器官功能储备减退,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相关,从而发生衰弱。本研究中,与非衰弱组相比,衰弱组患者服药种类多,考虑到衰弱组患者共病数量多,服药种类亦增多,药物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而致不良反应风险增高,从而促发跌倒、睡眠障碍、营养不良等老年综合征,进而引起或加重衰弱。本研究中,衰弱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比例高于非衰弱组,与国内外研究的报道相近[16-17]。认知功能下降速度与衰弱正相关,衰弱和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化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18]。本研究发现,与非衰弱组相比,衰弱组患者营养风险比例高,血清TP、PAB、ALB水平较低,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19]。衰弱综合管理中营养干预最为重要[20-21]。本研究还发现,衰弱组患者血液RBC、HGB水平较非衰弱组低,贫血使机体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虚弱、体力活动减少和步行速度缓慢,促进衰弱的发展。与非衰弱组相比,衰弱组患者凝血标志物FIB、D-dimer水平较高,Xu等[22]也发现相似结果。FIB、D-dimer等凝血标志物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促进凝血活化导致血栓事件的发生,使躯体功能下降,进而促进衰弱发生发展。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CCI分级、认知功能障碍、营养风险、PAB是住院共病老年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猜你喜欢
共病慢性病功能障碍
以社会支持为中介的唐山市共病老年人衰弱与失能的关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共病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