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胜, 王瑞琦, 包卫国
(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00)
结球甘蓝简称甘蓝,又称卷心菜、包菜,是一种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甘蓝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其叶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据统计,我国甘蓝的种植面积约90万hm2,居世界首位,在全国蔬菜周年供应及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1],甘蓝也是加工脱水蔬菜的主要原料[2]。
甘蓝按球型分为扁球、圆球和尖球(牛心)类型。当前我国甘蓝种植品种繁多,各地种植主要选择适合当地生产条件和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甘蓝品种。其中,圆球型种植面积较大,品种较多,以中甘11和中甘21为主,尖球型以春丰为主[3]。目前国内育成的杂交品种中圆球类型占比大,尖球类型相对较少。圆球甘蓝产量高,耐储运,但风味淡,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市场上对甘蓝外观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菜农种植甘蓝的效益,急需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形美观、商品性好、优质多抗、口感风味好的杂交甘蓝新品种的培育工作[4]。
甘蓝杂交种的生产可以采用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两种途径。自交不亲和性在甘蓝中广泛存在,经连续自交选育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自交不亲和系,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杂种一代。但自交不亲和的制种方法有明显缺陷,存在自交退化、原种生产成本高、F1种子纯度不稳定、组合配置自由度低及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等缺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制种方法不存在自交退化的问题,且制种纯度较高[5],是解决十字花科类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在大量引进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甘蓝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经多年努力育成了牛心形甘蓝雄性不育杂交品种翠晓1号,现将其选育及栽培技术报道如下。
以球形美观、球色绿、口感细嫩脆甜、水分多、粗纤维少等作为主要育种目标,兼顾考虑耐热性以及霜霉病、黑腐病等抗性开展甘蓝选育工作。
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自21世纪初开始着手搜集和引进国内外甘蓝种质资源和雄性不育系材料,现已搜集甘蓝种质资源265份。对搜集、引进的材料进行品质鉴定和筛选,特别关注育种材料的球形、球色、口感、耐热性、抗病抗逆性等性状表现,对表现优良的种质材料开展自交系选育和雄性不育系转育工作,至2020年获得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圆球和牛心形甘蓝雄性不育系材料4份和自交系材料8份(表1)。
表1 育成的优良甘蓝材料情况
2020年春,根据育种目标将育成的甘蓝材料进行组合选配,按圆球和牛心甘蓝分类,以雄性不育系材料作母本、自交系材料作父本配制组合,共配制18个甘蓝杂交新组合。2020—2021年秋,在浙江省宁波市邱隘试验农场进行新组合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S1141719×C777组合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整齐度高,球形美观,口感细嫩脆甜,耐热。
母本是由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的甘蓝品种欧洲牛心,经6代自交分离纯化选育出的自交系作保持系,在选育到第3代时,在自交系继续选育固定的同时,用法国CLAUSE公司的雄性不育品种2号作不育源进行雄性不育系转育,连续回交5代,育成不育系MS1141719,其主要特征是株型开展,外叶中绿色,叶皱,蜡粉少;球色中绿,牛心形;早熟,定植至采收期约50 d。
父本是由荷兰比久种子公司的甘蓝品种卡瑞经8代自交分离、纯化而育成的甘蓝自交系C777,其主要特征特性是株型开展,外叶灰绿色,蜡粉中;叶球浅绿,牛心形,球内颜色黄;早熟,定植至采收期约60 d。
2020年将该品种命名为翠晓1号,2020—2021年在浙江宁波、嘉兴、台州进行区域试验,并在浙江多地进行试种示范,种植农户反映良好,2021年申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和登记。
以上海实满丰种业的甘蓝品种卡瑞巴为对照,2020—2021年在浙江宁波、嘉兴和台州进行区域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1.5 m×35 m,每小区栽植180株。四周设保护行,防止边际效应的影响。试验采用穴盘育苗,每穴播1粒,6叶1心时移栽。采用露地栽培,8月10日播种,起垄种植,株行距0.4 m×0.7 m,移栽定植后只治虫不防病,肥水及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同一般大田。
表2显示,2020年翠晓1号平均产量为41.2 t·hm-2,比对照增产1.98%;2021年平均产量为39.1 t·hm-2,比对照增产7.51%;2 a平均产量为37.2 t·hm-2,比对照增产3.99%。
表2 2020—2021年翠晓1号区试产量表现
由表3可以看出,2020—2021年,翠晓1号从定植至采收需50 d,单球重1.20 kg。对照品种卡巴瑞从定植至采收需60 d,单球重1.14 kg,低于翠晓1号。
表3 2020—2021年翠晓1号区试植物学性状表现
在区域试验中,整个生育期治虫不防病,以鉴定品种的抗病性。由表4可知,在2 a的田间调查中,翠晓1号均未发现明显的霜霉病,发病率低于卡瑞巴。2020年,2个品种的软腐病和黑腐病发病均较轻;2021年由于雨水较多,2个品种的软腐病和黑腐病的发病率均较高。总体上看,翠晓1号发病率低于卡瑞巴。
表4 2020—2021年翠晓1号区试发病情况
耐裂球性是评价结球甘蓝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耐裂球性越强,适宜采收的时间越长,能延长供应期,可根据市场行情调节采收时间,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还能避免因不能及时采收造成的田间裂球[6]。区域试验中,在达到生育期后的第7天,每个区域试验点抽取160株调查裂球情况,3个试验点共调查480株。由表5可知,翠晓1号在2020、2021年的裂球率分别为8.5%和12.1%,表现为不易裂球,耐裂球性均优于卡瑞巴。
表5 2020—2021年翠晓1号区试耐裂球性表现
外观是影响甘蓝商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表6显示,在区域试验中,翠晓1号的球色呈中绿色,叶球纵切面形状为卵圆形;卡瑞巴的球色呈浅绿色,叶球纵切面形状呈宽卵圆形。翠晓1号的口感细嫩脆甜,卡瑞巴的风味较淡。试验结果显示,翠晓1号的球型更美观,口感风味更好。
表6 2020—2021年翠晓1号区试商品性状
翠晓1号属早熟品种,适宜秋季露地种植。浙江地区宜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在塑料大棚内用50孔穴盘育苗,晴天中午温度较高时覆盖遮阳网降温保湿。
定植地块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4 t、过磷酸钙0.03 t作基肥,深翻30 cm,整地做畦,畦高12~15 cm,畦宽1.0~1.2 m,整平畦面,覆盖白膜或不覆盖地膜,以提高定植存活率[7]。
秋甘蓝定植时正值温度高、土壤湿度小、蒸发量大的季节,应选阴天或晴天傍晚定植。定植前苗床浇透水,定植时适当浅栽,有利于发根。定植水要浇足,缓苗水要早浇,并做好补苗工作,以保全苗。一般在苗龄25~30 d、5~6片叶时定植[8],株距35~40 cm,行距60~70 cm。
定植后1周左右,结合缓苗水,施尿素0.08~0.12 t·hm-2、磷酸二铵0.08 t·hm-2,促进发棵;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莲座初期株间穴施追肥,施尿素0.3 t·hm-2左右促进生长。结球初期株间穴施追肥,施复合肥0.23~0.30 t·hm-2,加速叶球膨大,并喷施叶面钙肥,预防干烧心,结球后期停止追肥。生长期间适当用1%复合肥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根外追肥2~3次。
未覆地膜时,前期注意松土透气,防旱防草,定植缓苗后及时中耕划锄,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系深扎。进入莲座期后保持土壤湿润,中期肥水齐攻,旱时及时浇水。采收前半个月控制水肥,以免叶球生长过旺而裂球。
在甘蓝整个生育期,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及时清理杂草,消灭病虫源,防止病虫扩散蔓延。应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防止和推迟病虫的抗药性。
定植后注意防治病虫害。霜霉病可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防治,黑腐病可用新植霉素4 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可用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或链霉素4 000倍液喷雾防治[9]。甘蓝的主要害虫有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等,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液或5%甲维虫螨腈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10]。
翠晓1号可根据其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陆续采收,一般秋季最佳采收时期为定植后50 d左右,此时叶球大小定型,紧实度达到八成,过早采收则产量低,过晚采收易裂球。采收时保留1~2片外叶,保护叶球不受损伤[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