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玉佳,李 敏,陈 颖,董文燊,瞿发林
1 第904 医院常州医疗区 药剂科,常州 213000;2 南京中医药大学 翰林学院,泰州 225300;3第904 医院 药剂科,无锡 214000
口疮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整体,各五脏六腑与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还包括生理与病理的各个方面[2]。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脾主心”、“心主舌”的理论,认为口疮由心脾经蕴热所致[3]。而穴位贴能有效地刺激足底涌泉穴,使药性经皮毛腠理渗入,药力直达病灶,同时通过经络运行传至相应脏腑,从而治愈口腔溃疡[4]。
口疮穴位贴源于第904 医院一临床经验方,由吴茱萸、大黄、川黄连等5 味药材组成的贴膏剂,具有清热泻火、温助脾肾等功效,在临床上治疗口疮效果显著、应用方便。为确保该贴剂质量可靠,本试验对两味主要药材吴茱萸和大黄进行定性定量考察。
ATX124 电子天平(岛津公司);Waters2487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 公司);ZF-20D 暗箱式紫外分析仪(英峪予华仪器厂)。
口疮穴位贴(批号:20190705、20190715、20190723、20200307、20200404、20200516、20200613、20200711,含膏量1.8 g/贴),实验室自制。
对照品: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大黄素(批号分别为110802-201710、110801-201608、110756- 201913;纯度分别为:99.6%、99.7%、96.0%);对照药材:吴茱萸、大黄(批号分别为120909-201510、120984-201202),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甲醇、乙腈为色谱纯;三乙胺、乙醇、石油醚、盐酸、磷酸、无水硫酸钠、乙酸乙酯为分析纯;纯化水。
取贴剂(批号:20190705),除去盖衬,精密称取1g,加95%乙醇10 mL,摇匀并置于具塞锥形瓶,静置30 min,超声处理(30 ℃,100 Hz,30 min),过滤后即为供试品溶液①;另取阴性(缺吴茱萸)样品1 g,按溶液①制备流程制成溶液②;分别取吴茱萸次碱、吴茱萸碱适量,加95%乙醇制成3.0、4.0 mg·mL-1的溶液③、④;取对照药材吴茱萸0.4 g,按溶液①制备流程制成溶液⑤。吸取上述①②③④⑤溶液,分别为6、6、1、3、7 μL,在硅胶板(G)上进行点样,选择乙酸乙酯-三乙胺-石油醚(60~90 ℃)为展开剂,按3∶0.1∶7 比例,展开完成后于365 nm 紫外光下观察[5]。见图1。结果显示,供试品与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药材在相同位置上,显现相同荧光斑点,其他成分无干扰。
图1 吴茱萸的薄层图谱
取贴剂(批号:20190705),除去盖衬,精密称取2 g 于锥形瓶中,加20 mL 甲醇,超声处理(30 ℃,100 Hz,30 min),取其续滤液5 mL 蒸干,加10 mL 水溶解固体物,再加盐酸1 mL,回流30 min 后,即刻冷却至室温,萃取2 次(乙醚20 mL/次),合并萃取液并蒸干,加二氯甲烷1 mL 使固体物溶解,过滤,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①[6];另取阴性(缺大黄)样品2 g,按溶液①制备流程制成阴性溶液②;取对照品大黄素适量,加甲醇制成1 mg·mL-1溶液③;另取对照药材大黄0.2 g,按溶液①制备流程制成溶液④。吸取上述①、②、③、④溶液7、7、1、7 μL,在硅胶板(G)上点样,冰乙酸-石油醚(30~60 ℃)-乙酸乙酯(1.2∶18∶5)为展开剂,展开,完成后于365 nm 紫外光下及氨气熏蒸后观察,见图2。结果显示,供试品与大黄药材、大黄素在相同位置上,显现相同荧光斑点,氨气熏蒸后荧光斑点显红色。阴性溶液紫外检视图中斑点易混淆,氨气熏蒸后干扰斑点消失,其他成分无干扰。
图2 大黄的薄层图谱
2.3.1 色谱条件色谱柱:Lichrosphe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水-乙腈(53∶47);柱温:30 ℃;检测波长:225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20 μL。理论塔板数按吴茱萸碱计不低于2000。
2.3.2 溶液的制备对照品溶液(A):精密称取对照品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适量,加甲醇制成含吴茱萸碱(83.7 μg·mL-1)、吴茱萸次碱(46.3 μ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B):取贴剂,除去盖衬后,精密称取1 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70%乙醇25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00 Hz,40 min),冷却至室温,称定后用70%乙醇补足失重,摇匀过滤,即得滤液[5]。
阴性溶液(C):按口疮穴位贴剂处方制备缺吴茱萸的样品,同溶液(B)的制备流程制备阴性溶液。
2.3.3 专属性考察按“2.3.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测定溶液A、B、C,由图3 可知,1、2 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
图3 吴茱萸HPLC 色谱图
2.3.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2.3.2”项下的吴茱萸碱与吴茱萸次碱对照品储备液适量,分别制成含吴茱萸碱3.3、6.7、16.7、83.7、167.3 μg·mL-1系列浓度,吴茱萸次碱1.9、3.7、9.3、46.3、92.5 μg·mL-1系列浓度,依次进样,记录其对应的峰面积。以横坐标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进样浓度,纵坐标为其峰面积,得回归方程分别为:Y 吴茱萸碱=2.512 6×104X-1.407 4×104(n=5,r=0.999 8);Y 吴茱萸次碱=1.503 3×104X-7.064 7×103(n=5,r=0.999 8)。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在3.3~167.3 μg·mL-1、吴茱萸次碱在1.9~92.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5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适量(A)进样6 次,记录其对应峰面积,计算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峰面积RSD 分别为0.84%、0.5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6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批贴剂样品(批号:20190705)溶液20 μL,分别于0~20 h 连续进样(间隔4 h/次),按“2.3.1”色谱条件测定。RSD 测定结果分别为1.48%和1.52%,表明溶液20 h 内稳定。
2.3.7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贴剂样品(批号:20190705),按供试品溶液(B)制备方法制备6 份供试品溶液,按“2.3.1”色谱条件测定,记录其对应峰面积,根据外标法(对照品比较法)分别计算得到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平均含量为1.096、0.662 mg·g-1,RSD分别为0.76%、0.87%,表明该法重复性良好。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口疮穴位贴剂0.5 g(批号20190705),依次加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混合对照溶液适量(按50%、100%、150%比例),照“2.3.2”项下平行制备9 份,按“2.3.1”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表明该方法准确度较好。计算得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3%、99.58%,RSD 分别为1.98%、1.37%。
2.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要求色谱柱:Lichrosphe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甲醇(35∶28∶37);柱温:25 ℃;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 μL。理论塔板数按大黄素峰计不低于2000。
2.4.2 溶液的制备对照品溶液(Ⅰ):精密称取对照品大黄素适量,加甲醇溶解制成含大黄素的对照品储备液(118.6 μg·mL-1)。
供试品溶液(Ⅱ):取贴剂,除去盖衬后,精密称取2 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h,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用甲醇补足重量,摇匀并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 后蒸干,加8%盐酸溶液20 mL 溶解固体物,再加入25 mL二氯甲烷,加热回流30 min(水浴),即刻冷却至室温,移至分液漏斗中,用50 mL 二氯甲烷进行萃取3次(20 mL+15 mL+15 mL),合并收集二氯甲烷液。以无水硫酸钠进行脱水,再次回收二氯甲烷至蒸干,用适量甲醇溶解固体物后转移至25 mL 量瓶中,甲醇定容并摇匀,即为供试品溶液(Ⅱ)。
阴性溶液(Ⅲ):按口疮穴位贴剂处方制备缺大黄的样品,同供试品溶液(Ⅱ)制备流程制备阴性溶液。
2.4.3 专属性考察按“2.4.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测定溶液Ⅰ、Ⅱ、Ⅲ。由图4 可知,大黄素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
图4 大黄HPLC 色谱图
2.4.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2.4.2”项下的大黄素对照品储备液适量,分别制成大黄素1.2、2.4、4.7、11.9、23.7、118.6 μg·mL-1系列浓度,依次进样测定,记录其对应的峰面积,最终横坐标为大黄素的进样浓度,纵坐标为其峰面积,得回归方程为Y 大黄素=7.892 9×104X+9.911 6×103(n=6、r=0.999 9);大黄素在1.2~118.6 μg·m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
2.4.5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大黄素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 次,记录其对应峰面积,计算大黄素峰面积RSD 为0.7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6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批贴剂样品(批号:20190705)溶液20 μL,分别于0~20 h 连续进样(间隔4 h/次),按“2.4.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RSD测定结果为1.73%,表明样品溶液20 h 内稳定。
2.4.7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样品(批号:20190705),按溶液(Ⅱ)方法制备6 份,按“2.4.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其对应峰面积,按外标法计算(对照品比较法)大黄素的平均含量为145.39 μg·g-1,RSD 为1.85%,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4.8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口疮穴位贴1.0 g(批号20190705),依次加入大黄素对照溶液适量(按50%、100%、150%的比例),照“2.4.2”项下平行制备9 份进行测定。表明本方法准确度较好。根据对照品比较法计算得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7.77%,RSD 为1.63%。
分别取8 份不同批次的口疮穴位贴适量,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分别制备供试品溶液,按 “2.3.1”和“2.4.1”项下的色谱条件分别进样,每个样品平行测定2 份,记录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大黄素的峰面积,按外标法(对照品比较法)计算其平均含量。见表1。
表1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n=2)
本实验为使展开剂配制简单,缩短实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即参考相关文献[5,6],同时考察了多个展开剂体系[7],包括石油醚-二氯甲烷-冰乙酸(9∶5∶0.5);石油醚-乙酸乙酯-冰乙酸(9∶2∶0.6)、(18∶5∶1)、(18∶5∶1.2)、(18∶5∶1.5)。最终选定最佳展开条件为石油醚-乙酸乙酯-冰乙酸(18∶5∶1.2)。
吴茱萸生物碱属于脂溶性化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8]。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60%、70%、80%、95%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以及有无浸泡过程对试验的影响。最终选定以70%乙醇超声40min 提取效果最佳,且采用的提取溶剂安全环保,耗时较短。
根据含量测定的结果,考虑到药材的质量会受其产地、来源、加工方式等差异的影响[9-11],故以该8批贴剂的含量平均值向下浮动25%,同时参照《中国药典》中原药材的含量作为口疮穴位贴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大黄素的含量下限,暂定本品每贴剂含吴茱萸以吴茱萸碱与吴茱萸次碱合计不得少于2.4 mg;含大黄以大黄素计不得少于0.2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