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的药动学研究

2022-05-07 06:11叶晓莉吴梅君王丛瑶王彬辉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时滞黄素结肠

叶晓莉,高 越,宋 清,陈 玲,吴梅君,王丛瑶,王彬辉

(1浙江省临床肿瘤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3;3台州学院医学院附属市立医院·浙江 台州 318000;4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200)

大黄素(Emodin, Emo)为中药大黄中提取的一种蒽醌类衍生物,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能有效治疗结肠肿瘤[1-5]。然而大黄素半衰期短,难溶于水,很难通过血液运输被机体肿瘤组织吸收,导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制约了大黄素制剂开发与临床应用[6-7]。

微丸又称小丸(pellets),是指直径约为0.5~1.5 mm的小球状口服固体制剂。属于一种多单元剂量分散型制剂,通常一个剂量由几十至几百个微丸组成,个别微丸制备上的缺陷不会对微丸整体造成影响。食物输送节律不会影响其转运过程,具有吸收均匀、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8-9]。研究表明药物通过结肠的时间与其体积成反比,因此,微丸是近年来制备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ral colon 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s, OCDDS)较为理想的剂型。本实验以大黄素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机以粉末层积法设计了时滞型与pH依赖相结合的结肠定位给药微丸;SD大鼠尾静脉给药,采用HPLC法研究载药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为大黄素结肠肿瘤靶向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

1 材料

1.1 仪器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LLB-400型离心流动型包衣造粒机:成都永泰制药化工机械厂;PHS-3C型精密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TGL-16B高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药品和试剂 大黄素(纯度>95%):成都农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LX-090320-5;大黄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56-2004110;肝素钠: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20308;甲醇和乙腈均为色谱纯。

1.3 实验动物 清洁级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80±10)g,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YXK(浙)2013-0184。所有动物实验均符合本校动物饲养和使用指南。

2 方法

2.1 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的制备

2.1.1 时滞微丸包衣 时滞层包衣液最佳处方:时滞层材料Eudragit RL 30D增重5%,致孔剂HPMC用量60%,抗黏剂滑石粉用量50%,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用量15%。取500 g载药微丸,置离心造粒包衣机内,开启设备。仪器开启参数为:主机转速100 r/min,喷气压力0.3 MPa,浆泵转速9.0 r/min,包衣温度35 ℃。包衣过程中持续搅拌包衣液,包衣结束后,40 ℃塑化12 h,筛分出18~24目微丸。

2.1.2 pH依赖微丸包衣 pH依赖层包衣液最佳处方:pH依赖层材料Eudragit FS 30D增重4.6%,抗黏剂滑石粉用量50%,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用量5%。称取适量时滞层微丸,置离心造粒包衣机内,继续进行外层包衣,按“2.1.1”项下时滞微丸包衣的工艺参数开启仪器。待包衣液喷完后,加入微粉硅胶2.0 g,40 ℃塑化6 h,即得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

2.2 药动学

2.2.1 大黄素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Emo对照品适量,用甲醇溶解定容置100 mL容量瓶中,作为对照品溶液。

2.2.2 血浆处理 大鼠血浆300 μL以1∶1加入等量30 % H2SO4,旋涡振荡30 s,(70±2)℃水浴锅中水解30 min。待冷却加600 μL乙醚,旋涡3 min离心(10 000 r·min-1,5 min),倾出乙醚层后在剩余水相中加入乙醚600 μL同法再萃取1次,合并乙醚液N2吹干,残渣加甲醇100 μL溶解。

2.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C18(1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75∶2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进样量20 μL。

2.2.4 专属性考察 取空白血浆、空白血浆+大黄素对照品溶液、口服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血浆,考察其专属性,结果见图1。色谱峰专一、灵敏,且峰形良好,内源性物质无干扰。大黄素的保留时间约为13.89 min。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1.大黄素)

2.2.5 标准曲线的建立 空白血浆中加入大黄素对照品溶液,得系列浓度:0.514、2.056、5.14、10.28、20.56、30.84、51.4 mg·L-1,用HPLC测定,以峰面积(Y)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Y=22.173+30.173 C(n=7)(r=0.9994)。

2.2.6 重复性试验 为保证在选用的色谱条件下大黄素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分别考察大黄素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的重复性。分别选择标准曲线线性范围的中间浓度点连续进样5次,结果大黄素的保留时间、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18%和0.82%。

2.2.7 精密度试验 制备质量浓度分别为51.4、20.56、0.514 mg·L-1的大黄素血浆对照品溶液,同一天内测5次,连续5 d各测1次,计算日内及日间精密度,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少于1.25%和1.91%,符合要求。

2.2.8 方法回收率试验 制备质量浓度分别为0.514、20.56、51.4 mg·mL-1的大黄素血浆对照品溶液,每个浓度平行进3针,测定方法回收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2.99±1.92(RSD=2.06)、94.36±3.68(RSD=3.90)、95.97±2.46(RSD=2.56),符合要求。

2.2.9 稳定性试验 制备质量浓度分别为51.4、20.56、0.514 mg·L-1的大黄素血浆对照品溶液,每个浓度平行进3针,常温稳定性RSD少于2.0%,符合要求。

2.2.10 给药及采样 实验共分两组,大黄素溶液组和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微丸组,每组各6只SD大鼠,分别口服给药200.0 mg·kg-1(以大黄素量计算),并通过股动脉插管取血,血浆置于肝素化的离心管中,离心10 min (13 000 r·min-1),分离血浆,-70 ℃保存。

对照组:给予大黄素原料药,称取大黄素原药适量,配制成混悬液,大鼠灌胃给予大黄素混悬液适量,分别于给药后0.083、0.167、0.25、0.5、l、2、3、4、5、6、8、12、16 h取血0.5 mL。实验组:给予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经口插入聚乙烯管(直径4 mm),通过聚乙烯管给大鼠口服微丸适量,分别于给药后l、2、3、4、5、6、7、8、9、10、11、12、16 h取血0.5 mL。

3 结果

3.1 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微丸的理化性质 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圆整度好,粒径分布均匀,且包衣膜厚度均一,不易发生微丸间药物释放的显著差异。

3.2 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微丸的药动学 以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绘制大黄素溶液和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微丸药-时曲线。见图2。采用DAS2.0 药动学软件进行统计矩分析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见表1。并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方差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图2 大黄素溶液和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微丸药-时曲线(动物数:6)

由图1和表1可知,大鼠口服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微丸后,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max)和滞留时间(MRT)均延长,说明结肠靶向微丸进入大鼠体内释放相对缓慢,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延长了体内作用时间,pH依赖-时滞型微丸延长了其体内滞留时间,改变了其药动学行为。

表1 大黄素溶液和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微丸药动学参数

4 讨论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CDDS)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增加药物在结肠部位的局部浓度,避免药物在胃及小肠的吸收,可有效治疗结肠癌、过敏性肠道综合征和炎症性肠道疾病,使药物富集于病变部位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10-11]。本文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技术,首先制备了MCC空白丸芯,然后在空白丸芯表面层积药物层(大黄素),得到大黄素素丸;最后对大黄素素丸进行两层包衣:内层采用Eudragit RL 30D水分散体作为时滞层材料对大黄素素丸进行包衣,制备时滞微丸;再外层采用Eudragit FS 30D水分散体作为pH依赖层材料对时滞微丸进行包衣,即得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大鼠灌胃给予微丸后,对其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探讨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在大鼠体内的释药特性。

采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研究结肠定位微丸体内药动学时,给药方法是一大难题。灌胃针仅仅适合于溶液、混悬液的给药,并不适合给予本课题的微丸。因为制备的微丸具有较大的粒径,而常规的灌胃针针头直径较微丸的直径小,为了保证微丸在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能完整的到达动物体内,故在灌胃给予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时,采用在大鼠口中插入适宜大小的聚乙烯管(直径4 mm),依靠聚乙烯管的柔韧性及微丸良好的流动性,保证了灌胃至大鼠体内的微丸是完整的,确保了药动学研究的准确性。

从图2可知:大鼠灌胃给予pH依赖-时滞型结肠定位微丸和大黄素溶液后,实验组在给药4 h后才检测到大黄素,达峰时间在7 h,峰浓度为(3.84±0.12) mg·L-1,给微丸后6~12 h的血药浓度保持在2~4 mg·L-1。对照组给药后,药物吸收较快,1 h即达到最高峰,峰浓度为(12.81±0.47)mg·L-1,随后快速消除,6 h时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低于2 mg·L-1。可以判断,制备得到的微丸具有结肠定位的特征,并且血药浓度较为平稳,可以持续释放6 h以上,有利于结肠部位疾病的治疗。

从药动学参数可知:实验组平均滞留时间(MRT)为(16.42±3.19) h,而对照组平均滞留时间(MRT)为(2.71±0.20) h,实验组的MRT为对照组6倍;实验组和对照组AUC0-∞无明显差别。实验组的Tmax较对照组延长6 h;表明制备的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微丸提高了大黄素在体内的吸收程度,延长了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起到缓释作用。微丸经口服依次通过胃、小肠到达结肠部位的平均时间约为5~6 h[12];因此,制备得到的微丸在时滞时间上与理论达到结肠部位的时间较为符合。结合以上参数,也可以判断制备得到的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具有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猜你喜欢
时滞黄素结肠
时滞非线性复杂动态网络的牵引自适应控制同步性
左半结肠一期切除术探讨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中立型随机时滞微分方程的离散反馈镇定
久用泻药要警惕结肠黑变病
千疮百孔的爱
茶黄素—咖啡碱互作机理概述
千疮百孔的爱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