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鹏飞,徐新宇,应志康,钟清泽,崔 云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
近年来不育症患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影响了世界范围内大约15%的育龄夫妇,其中男方因素约占40%,而精子数量减少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男性精液参数分析中精子密度<15×106·mL-1或一次射精总数<39×106个,为少精子症(oligospermia)[4]。中医药在少精子症的治疗中独具特色与优势,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育情况,兹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少精子症的研究综述如下。
少精子症归属于“不育”“精少”“精薄”“精清”等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言“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巢元方有“肾藏精,主骨生髓,虚劳致肾气虚弱,故精液少”的论述,朱丹溪亦认为“精虚脉弱不能成胎者”。综合来看,古代医家认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房劳过度,或大病久病体虚,致肾精肾阳不足,气血亏虚而成本病[5]。国医大师王琦[6]面对生殖系统炎症、精索静脉曲张、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和性传播疾病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日益严重的困境,提出“湿热瘀毒虫”是男性不育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徐福松[7]提出肾精亏虚、脾肾不足、瘀血阻络、痰瘀互结和湿热下扰精室皆可导致少精子症,影响生育。崔云[8]认为精子数量的多少与肾阴的盈亏密切相关,并提出情志失调已成为少精子症的重要病因。秦国政[5]认为少精子症传统上多以虚劳立论,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生存环境、生活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变化,湿热下注、肝气郁结和精窍瘀阻已成为现代男性不育症的重要致病因素。综上,少精子症病位主要在肾,与肝、脾密切相关,病因多为肝郁、脾虚、肾虚、湿热、瘀毒。本病病机以肾虚为本,以湿热、瘀血、气郁等为标。
王琦根据阴阳、气血的不足以及病邪的性质将少精子症分为肾精亏损、命门火衰、气血两虚、湿热下注和气滞血瘀5种证型[9]。徐福松立足于“腺、性、精、育”四症体系,结合整体辨体质和局部辨精液,主张从湿热蕴结、瘀血阻滞、痰瘀互结、脾肾不足、肾阴亏虚5型论治[7]。鲍严钟[11]认为少精子症总体属虚,亦有湿热、瘀血等病理因素,将少精子症分为肝肾不足型、脾胃虚弱型、湿热瘀阻型。黄震[11]认为少精子症主要由于肾中精气不足,生精乏力,加之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郁、脾虚,出现湿热、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干扰精室,导致精子数量减少,藉此将少精子症分为湿热壅盛型、痰瘀互结型、肾阴不足型、肾阳虚衰型。虽然诸位医家分型不同,但综合各家论述,认为少精子症以肾虚血瘀、湿热下注、脾肾两虚、肾阴亏虚、肾阳不足5个证型最为常见。
3.1 辨证论治 基于以上辨证分型总结,阐述医家辨证论治情况如下。①肾虚血瘀证:秦国政[5]认为临床上对少精子症的治疗,可在补肾益精的基础上加予活血化瘀药物,主张使用聚精汤加减治疗,以增强生精能力。邓日森[12]研究发现桃花葚精汤可通过改善精索静脉曲张致肾虚血瘀型少精子症患者睾丸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睾丸温度,提高患者的精液量和精子密度。②脾肾两虚证:脾肾虚损是精液微观辨证中少精子症的主因之一,同时也是不育症患者体质辨证中偏颇体质形成的枢纽。宾彬[13]主张以强精煎脾肾双补治疗少精子症,同时提出“精少重子”的观点,认为治疗少精子症应重用子类药物(五味子、菟丝子、枸杞子等)。动物实验表明益肾健脾方可稳定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提高精子数量与总活力,从而改善生育能力[14]。③肾阴亏虚证:李曰庆[15]认为少精子症治疗上应“以补肾生精为则,以微调阴阳为法”,主张以六味地黄丸和五子衍宗丸合方偏补肾精,调和阴阳,以治疗本病。孙松等[16]以左归丸治疗肾阴亏虚型少精子症患者220 例,连续服药90 d后,患者的精子数量、精液量、睾酮和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为86.1%,表明左归丸治疗本病亦具有良好疗效。④肾阳不足证:禹长杰等[17]将124 例不育症患者分为右归丸观察组和左卡尼汀对照组各62 例,连续治疗3个月后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观察组(96.8%)高于对照组(72.6%),且观察组精液量、精子浓度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右归丸治疗少精子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精液质量。窦志强等[18]研究发现温阳赞育汤可提高精子数量、精子成活率和前向运动精子比例,并降低精子畸形率,改善患者生育情况。⑤湿热下注证:王琦[10]认为湿热下注,热灼阴精,可致精少而不育,主张以清热利湿,兼顾阴精为法,使用龙胆泻肝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此型患者。张良圣[19]治疗此型患者主张先清后补,先化裁八正散清热利湿,后使用益精灵补肾生精。
3.2 中成药治疗 杨长海等[20]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0例脾肾虚损型少精子症患者分为还少胶囊治疗组和五子衍宗丸对照组各100 例,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精子数量均得到明显改善,而治疗组的配偶妊娠率(29.17%)高于对照组(18.09%)。相关研究表明龙鹿丸能够改善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等血清性激素水平,提高少精子症患者生精功能,增加精子数量[21]。尹静等[22]研究发现,强精胶囊具有补肾、活血功效,能够提高精索静脉曲张型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数量与活力,改善其精浆中酸性磷酸酶、锌和α-糖苷酶的含量,保持精子发生与成熟的内环境稳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
3.3 针灸治疗 数据分析针灸结合治疗少精子症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现代医家多使用传统针刺、温针灸和电针联合艾灸的方法来提高精子数量,并建议临床治疗上可选用膀胱经、肾经、脾经及任脉经穴,将关元、命门、太溪、足三里、肾俞、三阴交等作为主穴进行腧穴的配伍[23]。蒋荣民等[24]将少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取关元、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及气海,得气后留针45 min,隔天1次)和麒麟丸对照组,治疗8周后,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精液量、精子密度、中性α-葡萄糖苷酶和精浆果糖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优,提示针刺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良好效果。张晓艳等[25]将少精子型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与安慰灸组,两组均选取关元、神阙穴,治疗12 周后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艾灸组(90.47%)高于安慰灸组(78.26%),表明艾灸治疗少精子症的有效性。此外,亦有采用铺灸治疗肾虚型少精子症的报道[26],亦表明针灸在少精子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3.4 中西医结合治疗 陈乐仲等[27]采用七子汤加味联合维生素E及克罗米芬治疗少精子症患者,治疗90 d后结果表明此联合疗法可补益肾精,改善体质,并补充人体必须微量元素,阻断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作用,增强睾丸间质细胞对LH的敏感性,提高生精能力。高松等[28]将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左卡尼汀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助育汤,治疗3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精子数量和前向精子比率优于对照组。张国祥等[29]采用麒麟丸与他莫昔芬联合的方法治疗肾精亏虚型少精子症患者,治疗12个月后患者的精子数量、前向运动精子比例和妊娠率均得到明显提高,同样表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少精子症具有显著优势,且治法丰富,采用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等方式,在提高精子数量、改善生殖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中医主张辨证论治,不少特发性少精子患者并无明显症状甚至无证可辨;②各医家学者治疗男性不育的学术观点及遣方用药经验散见于诸多著作中,如何筛选出适合于现代临床的诊疗方案及方药,是中医临床医师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③目前临床报道虽多,但样本量相对欠缺,可信性与可重复性较低,循证医学论据不够充分,难以形成较强说服力,需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研究;④现代中医在少精子症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及疗效鉴定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如何建立中医药治疗少精子症的诊疗和评价体系,为规范临床治疗提供标准和依据,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