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善美 徐胜 吴丽琴 姚东伟 曹健
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9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科技知识、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也发生着变化。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管理》课程实践性强,涉及到的设备类型比较多。 因此,在教学中以站务员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并将其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针对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采用信息化手段,并结合每个项目的特点,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来解决学习中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工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成了教、学、导、练一体化,做到课前引导学生学习,课中引导学生训练,课后引导学生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实际工作岗位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通过召开专家访谈会或到相关企业和单位收集、准备各种规程、规章、技术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等资料,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确定专业所涉及的工作岗位及岗位标准。结合本课程内容,划分若干项目,分解各个项目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学生今后职业发展需求,确立核心技能目标和拓展技能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技能学习特点,知识难度从容易到复杂,技能要点从单一到综合。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标准,和地铁站务员岗位技能规范,着重培养车站机电设备的基础理论、日常操作以及故障应急操作能力。
例如,根据地铁站务员岗位要求,融入混合式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和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学生学习更主动。项目化混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式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站务员岗位分工,选取任务驱动法和角色扮演法进行实施。结合学生实情,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三维动画、虚拟仿真实训室、信息化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实时录播、智慧职教、腾讯文档等,以车站设备操作为主线,赋予学生站务员角色,通过紧密相扣的教学环节,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最终掌握知识技能。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过程流程图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课程的内容确定为以下12个项目,具体为:环控系统、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自动扶梯、低压配电及照明系统、站台屏蔽门系统、乘客信息和导向标识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车站行车技术设备、通信系统与设备。
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传统学科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根据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采用项目化教学,在每个项目中再设计对接地铁运营岗位的子项目,辅以具体的项目任务和教学情景,围绕项目任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例如,以地铁车站屏蔽门安全事故为例,教师以视频呈现“某地铁在屏蔽门灯闪铃响的瞬间,乘客被屏蔽门夹住,这时你如果是现场当班站务员该如何去做?”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事故处理流程的思考,并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写出处理的流程,并规范使用相关设备,使学生做到知流程、能操作,最终达到让学生自己成功地学习新知识并运用知识的目的。
地铁车站是多岗位联动的工作场所,日常事务的处理会涉及到相关岗位人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要求设置不同的岗位工作场景和角色,学生在假定的环境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在这种游戏式的场景中还原工作现场,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可视化,课堂互动性和创造性更强。提高学生灵活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助精神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等。
例如,在学习屏蔽门应急处理操作时,可以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值班站长、站务员、乘客、行调、维修人员的角色,通过模拟屏蔽门单道门不能关闭的紧急事故处理,进一步掌握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并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到地铁车站现场,对专业有直观的认知,并对后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目前我校通过校企合作,与地铁共建,享受企业现场实训基地资源,这也为现场岗位教学提高有力保障。
合理使用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建有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环控系统等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训室,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
地铁车站现场及专业实训室的实践教学,使得教学方式更丰富有趣,通过现场学习及实际操作,将抽象的书本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主要表现为移动化、碎片化和视听化,更加注重信息量、互动性和趣味性,关心学习进度的量化结果。这些特征都是构建学习体验模式时的重要参考点。
利用智慧职教等网络平台,探索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合理使用资源库丰厚的教学资源,增加课前、课后学习比例。加大了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可以多角度便捷准确地掌握学生作业情况、互动次数、小组成员协作的情况。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模式,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另外,校园网络设施完善,校园内、学生宿舍都实现了WIFI 全覆盖,让学生的学习、师生互动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学校建设有先进课程录播室,购买有比较丰富的数字化数据库,为教学资料包的录制、文献的查阅,创造了便利条件。
针对教学内容,结合站务员岗位分工,教师重点解决基本知识、规范操作、问题解决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在于技术把关、知识点拨、技能提升等方面。通过课程教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直接对接行业职业岗位标准。在学习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工匠精神,提高了学生对轨道行业的热爱及维护社会安全的责任心。
(1)理论、模拟、实操多维混合教学模式,破解教学重难点,教学更高效
结合学生实情,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解决了传统课堂中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在绘制流程图、仿真操作以及岗位角色实操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协作交流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2)紧密相扣的教学环节,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最终掌握知识技能
以学生为中心,工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成了教、学、导、练一体化,做到课前引导学生学习,课中引导学生训练,课后引导学生提升。
(3)全过程、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更科学
通过匹配设置激励性、互动性、侧重性的评分体系,做好课程评价基础工作。 课前通过自学并完成导学测试,课中通过课堂测试及表现,以及组内自评及组间互评,邀请地铁导师从现场工作的角度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反思提升。课后通过平台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价。做到课前引导学生学习,课中引导学生训练,课后引导学生提升,及时督促进度落后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环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圆满达成教学目标。
(4)培养学生职业情感,引领学生“服务为本,乘客至上”的职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对轨道交通事业的重视。通过课堂上的模拟仿真和实操训练,感受运营工作岗位的严谨和规范性,岗位间的联动协作。职业情感不是一时一课就能养成的,因此,教师在日常应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饱满的热情引领学生对职业的认同和向往。
在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下,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管理》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与要求,联系学生学习特点,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合理化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进行课程实施,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从而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