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紫阳
摘 要:研学旅行已成为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正值建党百年之际,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地理实践力以及爱党爱国情怀的培养迎来了一个良好契机。基于长沙市岳麓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及其自然环境状况,可将地理实践教学活动与红色研学旅行有机融合起来,在实际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关键词:地理实践教学、红色文化、研学旅行
在新课程改革与地理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地理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逐渐被运用到各学科当中。地理实践教学是指培养学生地理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1],地理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更是要将地理实践教学融入地理学科,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近年来兴起的研学旅行又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了新形式,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校外参观体验活动,是学生在集体旅行过程中进行研究和学习的教育教学活动[2],地理研学活动的开展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旅行游玩中、在真实情境中、在集体活动中学到地理知识与提高地理技能。
随着我国迈入新时代,红色旅游景点日益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热门目的地,那么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承性、教育性,将地理研学旅行与红色文化融合起来,创新拓展地理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在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发展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党史的了解、对革命精神的认知继承,以加深当代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一、岳麓山作为红色研学地点可开发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市区内部,与橘子洲共同组成的岳麓山——橘子洲风景旅游区为我国5A级风景旅游区,是山水洲城长沙市的风景名片,每年都吸引着各地游客前往此处游览。岳麓山地处市区内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达度高,且历史悠久开发早、基础设施完善,因此为长沙市以及周边地区的中学到此组织开展地理研学活动提供了方便有利的条件。
2.自然环境条件突出
岳麓山是南岳72峰的尾峰,海拔300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备明显的的褶皱等地质构造,石英砂岩出露多,植被茂盛发育着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利于学生对岳麓山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考察。岳麓山脚下湘江中的橘子洲,又为学生对该处水文特征、流水地貌及其作用的考察创造了条件。
3.红色景点资源集中,文化浓厚
岳麓山为革命老区,无数革命烈士曾先后在此留下印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集中,其拥有新民学会旧址、麓山忠烈祠、岳麓山抗战文化园、烈士陵墓、橘子洲毛泽东头像等伟大壮阔的革命痕迹,在感受岳麓山优美自然环境的同时能够领略、认识伟人的光荣事迹,熏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红色革命精神,牢记党史于心中。
二、红色研学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工作
选定红色研学地点,提前考察研学路线,确定研学活动过程中指导老师的人选,做好活动前培训与安全教育,详细规划研学活动的目标、路线、方案等。
研學地点:长沙市岳麓区
研学路线:上午:新民学会旧址—麓山忠烈祠—岳麓山抗战文化园
下午:烈士陵园——橘子洲头
研学目标:①掌握岳麓山的自然环境特征,学会分析描述岳麓山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的基本状况。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能力,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地理实践力。③通过参观红色景点,学党史,领会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在学生心中培养树立起更浓厚的爱党爱国情怀。
学生分组:5—6人一组,组内明确分工,各自负责采集、拍摄、工具保管、数据记录、整理等工作。
活动总结:学生撰写研学报告、心得感悟,教师评价总结。
(2)学生准备工作
在研学活动开展之前学生要提前查阅资料,了解岳麓山环境的基本情况以及红色景点相关的背后历史事件,并且准备好研学活动中所需工具、必备用品,明确自身的任务分工。
2.活动开展过程
研学活动开展当天,在统一地点统一时间集合,按照活动开展前计划好的路线安排有序进行。整个环节要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参与性体验,使每一位学生沉浸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同时对岳麓山自然环境的考察以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主动交流、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在各小组旁边提供指导帮助,及时反馈小组的任务进度,确保研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拥有成功体验。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如表1所示。
3.研学总结
研学活动结束后,所有学生需要利用研学过程中所记录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可适当查阅网上资料或向老师请教,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野外实习报告,报告中要详细写出本组在野外实地考察中所记录下的各自然要素的基本特征,分析阐明教师提出的思考任务,做到格式正确,条理清晰,论述得当,体现出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规范性与科学性。同时,每一位学生在参观这些庄重严肃、激昂人心的红色文化景点之后,根据自身的真情实感,写下自己对伟大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英勇事迹的心得体会,提高思想觉悟、更加坚定自己的奋斗理想。
评价作为活动成果的反馈,能反映出对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实践能力、思想感悟等方面的变化。最后,学生之间互评与教师统一评价相结合,在讨论中发现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媛,韩雪珍,诸嘉.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2):238-240.
[2]丁运超.地理核心素养与研学旅行[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