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冰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对于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肩负着培养物流人才重任的高职院校也需要结合当前产教融合的现状、协同育人的理念,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拓和创新。文章将结合当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出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设计思路,并进行全方位的模式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解决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行业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professional talent quality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at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logistics talents also need to comb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o carry out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ode.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current advanced concep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ut forward the design idea of logistics application talent training, and carry out all-round mode analysis and research, hoping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cept;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地方,通过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学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通常情况下,学校会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革新,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针,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明了方向。结合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专业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力度,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型升级,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取得进展。
1 物流专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
1.1 “产教融合”合作平台的搭建尚未健全
目前,“产教融合”对于部分开设物流专业的职业院校来说,合作平台的搭建尚未健全,很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次挖掘校企合作的内涵,没有与区域内的物流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也没有对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深刻的领悟,没有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大多是教师带领学生对合作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知停留在知识与理解层面,没有亲自参与实操。在专业顶岗实习中,会安排学生参与到物流企业的仓储、运輸、配送等环节中进行实践,但是学生与企业员工在管理方式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企业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入监管,更是无法深入到考核和薪酬的层面。如此等等,导致学生只是学习物流管理的一般技能,缺少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创新的驱动。目前产教融合的整体机制还不稳定,不够完善,大部分院校的物流专业是自发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有些还是间接合作,没有相关的政策进行指引和支持。这样的背景下,导致学校为了维系合作关系,所花费的费用以及师生的实习成本很高,更是无法长时间维系。并且,合作的企业经常会因为没有优惠政策,逐渐失去了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无法达到稳定的状态。对学校对合作的企业都是不利的,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不利于产教融合理念的贯彻落实,也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2 “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主体较单一
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性较强,物流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较高,而且,因岗位设置不同对职业技能的标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立上,校企双方对人才需求的定位存在点与面的差异,难以兼顾双方。由于受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校企合作的企业很少能够提供岗位类型齐全的职位供学生实习,一般都是较为单一的岗位类型,无法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训需求。无法找到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习实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即便是学生前往企业实习实践,情况也不容乐观,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与此同时,对于学校来说,物流专业受到传统学科发展的影响较大,教学过程中偏向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性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有与企业发展脱节的情况存在,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合作的企业无法顺畅衔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不畅,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困难较多,运行效果并不理想,还需要加强校企沟通,建立完善的机制,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1.3 产教融合资源优化欠缺
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不仅包括学校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还包括学校合作企业的实习实践基地。但是在实际的合作发展过程中,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政策不完善、合作经费不充足,很多学校物流管理專业虽然建起了校内实训室,但校企合作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合作不深入,资源匮乏。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的实训室,在建设与管理上都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土地的划批、园区的规划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管控都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对每一位学生实际操作规范的把握,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规范,学校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学生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但由于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性并不高,导致学生在企业真实岗位进行实习实训过程中,还需要对物流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重新学习、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
除了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欠缺之外,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亟待加强。物流管理专业是新兴学科,在我国发展时间短,专业科班出身的老师数量较少,多数专业老师都是其他相近专业转学科而来,专业教师的数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导致有些专业课程需要外聘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或者聘请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进行补充,外聘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外聘教师为在校研究生,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过于理论化,实践经验缺乏,学生满意度低,在讲授过程中很难结合企业操作实际,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因此,物流专业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学校的考核机制,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在产教融合的资源配置方面,要从学校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优化和升级。
1.4 “产教融合”体制协同性较低
产教融合的目的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达到产与教的融合。在“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各地职业院校表现出的情况主要有:校企合作不够稳定和深入,过于停留在表面形式。校企之间的合作多呈现出学校进行人才输出,企业进行被动接受的过程,没有从物流行业的发展进行考虑和规划,也无法真正满足现实中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政策的引导方面,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没有建立联动机制,没有形成良性的激励政策,影响了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表现在学生实习实训中的积极性下降、专业技能提升缓慢、职业素养明显缺乏,再加上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学生无法进入大型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受到的制约较多,整个学校、企业、学生之间协同的体制偏弱。
2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其理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行业综合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贯彻落实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改革方针,积极开展与当地有影响力的物流企业的合作,不仅充分运用校内的实训基地,还通过合作的物流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完成真实工作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为企业输送更多专而尖的人才。深入的开展产教融合,还需要不断改革校企合作的模式,不断探索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学校的专业的影响力,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总体设计思路
3.1 找准方向,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抓准“应用”二字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学校的专业特色因材施教,并且结合专业所在行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改进和提升,打造出学校的专业培养特色,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学校可以考虑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一一分解,由上至下。比如:宏观层面,地方政府要重视、明确当地物流企业的协同育人责任,为企业开放优惠利好政策,提升企业的校企合作动力,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结合区域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双方密切交流与合作。微观层面,“送出去”——要提供学校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的机会,保证教师在每年都能够在合作企业轮训,教师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实操能力对企业实践任务进行目标细化,查缺补漏,达到良好的轮训效果。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企业开展专业知识的讲座,为企业员工提供知识的补充,通过轮训,保证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当地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还要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将行业前沿和企业真实岗位操作情况传授给学生、融入到教育环节。“请进来”——邀请企业的一线工人到学校进行实训指导,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的考核,以行业标准、企业操作流程作为考核依据,以此来达到良好地协同育人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保证后续在真实岗位上工作能够良好衔接。
3.2 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协同育人的平台需要把握“以需求为导向、争取全面开放、校企深度融合、合作创新引领”的原则,整合社会公共资源以及区域内物流企业的资源优势,合作院校共同探讨,进行校企合作的协同与创新,紧密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从行业内前沿趋势的角度,为学校的物流专业发展趋势提供最新的咨询,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时调整目标,优化自身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搭建校企共建平台,探索共建共享机制,最终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学校完成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技术技能型化人才的储备保驾护航,促进物流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腾飞提供人才支持。
4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4.1 构建以实践为主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从职业院校的角度来看,为了适应社会的日益变迁,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不得不考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适应能力,只有构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才能够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主动对接校企合作企业,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真正实现产教深入融合。结合区域物流行业的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定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践比例,实现“学——练——训”的有机结合,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加大企业兼职教师在“实训”环节的课时比例,改变以往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完成企业真实任务指导下的理论与技能双向考核,并且将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体现在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于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形成一个连续不间断的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
(2)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要进行创新,主要是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真实的工作任务,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融入行业工作标准,按照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到位,实现与企业接轨,让学生与企业的磨合过程更加顺利通畅,真正的能够为企业节约人力培训成本,创造价值,从而提升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主动性
(3)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上,不仅要考虑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安排,还需要结合整体的经济环境对学生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加创业管理以及创业实训的课程等,学校也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创业大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与企业的交流更加密切,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融合先进理念,协同创新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先进教育理念进行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还要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建立长久互利互惠的制度,使“人才培养——师资团队——学生就业——企业培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带来能够直接上岗、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通过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极大地降低了企业新人的培训成本,为学校培养了优秀的师资队伍,充实了专业兼职教师的数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了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多方共赢。学校还需整合现有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训平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实训岗位,提升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带动學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开展校园讲座,提供交流平台,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紧跟时代的步伐。
4.3 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制度,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如何与学校加强沟通和交流,完善协同育人制度、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共建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长久的“课题”。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说,培养出满足生产需求的专业人才,就要主动参与到合作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并且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结合行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懂得物流行业的生产运营流程,做个真正的职场人,从学生的角色向职场的角色进行转变。对学生来说,要积极主动的参与专业实习实训,深入了解物流行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完成阶段性的任务,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为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4.4 制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能够融入多元化的考核机制,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体系的构建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共同制定,主要分为学生的目标达成度考核以及企业的满意度评价两部分。从学生目标达成度评价角度来说,是指整个培养的过程能否达到当初设定的培养目标,比如学生对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实操部分进行评价,顶岗实习实训的成绩,学生是否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的情况等。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对上述几方面先进行自我评价,再在同学之间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三个部分的得分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就是学生毕业时候的考核得分。从企业满意度评价角度来说,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的企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实习的满意度评价。比如学生在具体岗位的操作情况,学生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度以及学生的职业素养等方面,通过企业对于学生的评价,来促进学校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有针对性的去改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的匹配度,让学生更快地融入企业,并提升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5 结束语
在“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校企双方协同育人,培养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必然的趋势。虽然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还在探索中,但学校、企业都通过各种途径探索融合的途径和育人的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制定完整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机制。相信不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会有更多的突破,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带动整个物流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文军,杨传明.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7(4上):52-53.
[2] 包慧坚. 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广西教育,2018(11):172-174,176.
[3] 王晓平. 高校物流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6(9):209-210.
[4] 关春燕,关秋燕,黄解宇.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项目教学方法探索[J]. 运城学院学报,2016(4):69-71.
[5] 黄智铭. 项目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析[J]. 改革与开放,2017(12):32-33.
[6] 陈抗. 基于技能大赛的物流项目教学开发的实践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0):72-73.
收稿日期:2021-09-02
作者简介:原 冰(1982-),女,新疆乌鲁木齐人,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物流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