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实深度融合的《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2-05-07 08:01张红丽王焰
物流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张红丽 王焰

摘  要:《配送中心規划与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的核心、高阶课程,其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教与学都要达成理实深度融合的目标。文章在分析该课程的特点及当前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课程内容、组织课堂教学、构建考核体系三个方面指出了理实深度融合的途径,并从高质量教材、高水平师资队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角度提出了建设策略。

关键词: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理实深度融合;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Distribution cente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 the core and high-level cours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Its professional,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a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should achieve the goal of deep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ways of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ree aspects: optimizing the course content, organiz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assessment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quality teaching materials, high-level teachers and effectiv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Key words: distribution cente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deep integr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0  引  言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的核心、高阶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谙熟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和运营管理知识,识别与分析配送中心运营问题,并能提出优化改善方案。具体来说,一是了解配送中心相关行业、技术、设施设备发展趋势;二是掌握配送中心布局、选址、规划的程序、内容和方法;三是掌握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和管理方法与策略;四是具备制定配送中心高效运营策略和评价体系的专业能力。

 现如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和智慧物流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新文科建设,对现代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新的技术背景和教育理念下,《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需要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交互式课程考核体系,激发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确保“理实深度融合”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特点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特点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包括系统工程、运筹学、工业工程、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经济学等。而且,该课程的重点在于配送中心基本资料的设计与分析、配送中心网点设置、系统规划、设施设备规划、空间规划以及搬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这些都要求学生不但要实地参观、调研相关类型配送中心,了解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的真实场景和案例,而且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模型、仿真工具、标准等计算、分析、评价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方案的优劣。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重。

1.2  当前《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1  课程内容体系中“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体现不足

 当前国内出版的《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教材屈指可数,改版、更新较慢,内容同质化严重,明显滞后于配送中心的运营实践。教材内容多集中于配送中心的概念类型与发展趋势、布局与选址、规划程序与目标、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系统规划、设备与技术、作业管理、绩效管理等内容,课程内容体系也多限于这些知识要素。但是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在配送中心得到广泛应用,配送中心的信息化配置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运营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材的内容和课程教学体系需要在这些方面予以强化,关于基本概念、流程、总体设计、选址、作业管理等内容应体现出这种技术和运营模式的变化,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2.2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达成学生理实深度融合的要求

 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以教师、书本或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急需改变。就目前来说,《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普遍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比如PPT+案例教学。但本课程内容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理论教学之外,应大力推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如专题方案设计、现场教学、仿真模拟、翻转课堂等形式,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1.2.3  考核形式单一  不能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本课程的考核,有的学校单纯采取闭卷考核或者课程论文考核方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综合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对物流新技术的理解。为了达到理实深度融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应当摆脱传统课程考核思维的限制,从个性化、多元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将案例分析、小组研讨、专题方案设计、调研实习、仿真实验等各种教学内容融入到全过程的课程考核模块中,激发带动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学习的动力。

2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理实深度融合的途径

“配送”是物流系统的核心要素与功能,也被称为“物流的缩影”。配送中心既是现代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更是现代物流及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场景与载体。加强《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理实深度融合,做到课程的求“真”务“实”,需要围绕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组织、过程考核三个方面下功夫。

2.1  以“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注重能力提升和素养培育的高阶性,培养学生解决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中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按照低阶的“配送知识讲授和学生学习”——中阶的“基于问题导向的规划、运营方案诊断、质疑批判和思维创新能力培养”——高阶的“学习素质、表达素质和领导素质”的逻辑,推动由“知识获取”向“能力培养”、再到“素质提升”的阶段跃升,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

 课程讲授逻辑要遵循基础、进阶、实战的原则,在概述配送中心的概念类型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的工作过程导向进行每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和开发,包括布局与选址、规划程序与目标、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系统规划、设备与技术、作业管理、绩效管理等单元。

 在每一个单元设置具体任务点,明确本任务点涉及的知识、能力及实践技能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知识应用和实践体验。比如,在“配送中心选址”这一任务点中,要求学生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搜集对郑州市产业与物流布局概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对某特定行业企业的配送中心选址进行分析。一来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二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汇总企业选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寻求切合实际的选址方案。每一个单元都是工作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学完所有的单元和任务点,也即掌握了本课程的所有重点和难点,初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课程知识体系。

2.2  以“提升实践技能”为目标组织课堂教学

满堂灌的纯理论教学形式,不但教师讲起来抽象死板,学生听起来也枯燥乏味,想要达成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适应现代物流相关岗位需求的目标更无从谈起。本课程的教学应狠抓一个“实”字,在教学过程上,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问题驱动、情景分析、案例引导等,调动学生自发、积极、主动参与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和体验,在每一个章节或学习单元,结合课程内容,设置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单元测试,不但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衡量自己学习的效果,也能够让任课教师很清晰地知道学生学习的成绩分布和易错点,进而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指导;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积极采取企业现场参观、翻转课堂、专题方案设计、仿真模拟等手段,增强课程内容的高阶性、教学形式的创新性和课程要求的挑战度;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上,可以有多重形式,比如与其他课程形成联动,在构建前置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编制相应的应用程序,模拟配送中心实际系统运行状况,并统计和分析模拟结果,用以指导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与运作管理;也可以设置专题方案设计,将专业教师的学术研究课题、物流专业创新竞赛、物流配送前沿成果、物流实践基地企业案例导入课程,引导学生将理论前沿、企业一线实践保持一致。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对配送中心在选址、布局、工作流程、设施设备、管理系统等方面提出整体性的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价,达成本课程理实深度融合的目标。

2.3  以“全过程、多元化”为准则构建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虽有系统理论讲授,但是该课程的宗旨在于让学生身临其境于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运营全过程,掌握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谙熟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的方法和评价,进而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所以,本课程的考核不仅应有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而且应有职业要求、职业能力的考核;不仅应有单一性的知识点考核,而且应有综合性的专题设计方案考核。因此,本课程构建基于理实深度融合的课程考核体系应遵循“全过程、多元化”的设计准则。

在日常教学进度中,结合章节设置课前、课中、课后或单元小测验,在选址、仓储等环节设置案例分析或仿真模拟作业,把这些纳入过程化考核层面,考核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消化情况。在专题方案设计层面,可依据科技竞赛作品、实习基地案例、教师科研课题等不同角度选择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配送中心运作课题,设计综合性优化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考核学生资料搜集、统筹规划、创新思维、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通过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让学生的知识积累、实践能力培养等得到全方位的体現。

3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理实深度融合实施策略

3.1  统编高质量教材并统一使用

基于当前《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缺乏高质量教材的事实,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急需从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的角度,吸纳行业专家与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标准,统编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系列高质量教材。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深度结合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趋势,设定《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建设的内容、规范和要求,提供可资借鉴的《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保障《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达成。

3.2  培养与引进并举构建课程高水平师资队伍

 正确处理好教师引进和教师培养的关系,认真落实两手抓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涉及知识和内容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任课教师不仅应当具有扎实的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理论功底,还应具有一定的仓储配送中心建设、运营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同时也要熟悉工程建模、虚拟仿真、统计分析等工具,为指导专题方案设计、仿真设计大赛奠定基础。

 因此,本着培养与引进并举的师资构建原则,《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组一方面要加强现有课程教师的培养,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针对性锻炼和加强,可以采取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深入一线体验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以切实提高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進配送中心高素质管理人员和优秀的一线员工进入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展示配送中心在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经验技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深化学生学习成效。

3.3  校企通力合作建设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高校实践教学计划与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与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从当前的校企合作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合作项目因为缺乏项目主管人员、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校企互动等原因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项目,需要校企双方的通力合作确保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战略层面应当构建产学研用合作的互利双赢机制,增强彼此合作的兴趣和意愿;操作层面应当设置有力的项目主管人员,加强信息共享和良性沟通,在项目遴选与设置、项目进度与过程检查、项目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加强管理,确保校企合作目标的达成。

 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方面帮助企业识别和诊断经营管理问题,解决现实难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实训的岗位、科学研究的专题、未来就业的方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最终达成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

4  结  论

理实深度融合是《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需要任课教师既要明“理”,更要求“实”,在教学过程中持续精进业务、提升教学技能,尤其要做到以“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以“提升实践技能”为目标组织课堂教学,以“全过程、多元化”为准则构建课程考核体系。同时也期待统编高质量教材的面世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使用,进而确保《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段凤华,杨光华,林朝朋. 配送中心规划与运营管理课程改革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11):178-180.

[2] 沈凯,杨彩梅. 全景式《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课程群教学改革探讨[J]. 价值工程,2016(3):250-252.

[3] 刘晶璟. 基于未来课堂的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7):265-267.

收稿日期:2021-08-19

基金项目:中国物流学会2021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项目(JZW2021032);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JGLX055);河南工业大学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XYJ2020008)

作者简介:张红丽(1978-),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王  焰(1971-),男,湖北老河口人,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