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兴起,教育工作者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老师只重视学生解题的结果,却忽略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从而导致了新课程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和理念都无法落到实处。正是根据上述现象,研究小学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就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能力;
前言: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为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学习数学离不开解决问题,因此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战略地位。所以,训练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更有着特殊的教学价值。以下就具体探讨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处理能力训练的对策。
一、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形成多元化评价方式
尽管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指标评价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但是教师可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学生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从过去的结果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性评价。
比如教师可以对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情感感受等方面作出评估,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还需要重视评估主体的多样性和评估方法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除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点评以外,还通过学生自己点评、学生间共同点评等的方法,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也要多让学生在班级中展示交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总结自己的进步,而且可以汲取别人的长处,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评估方法的多样性,主要是指老师能够运用活动报告、口头测试、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法评估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从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研究活动中,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协作沟通的意识,从成长记录袋中了解学生成长的点滴变化等等,总之要全方位、多角度、宽口径来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应该怎样创造合理的教学情景呢?老师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入手,找到最贴合学生生活的教材。他们的生活范围很有限,但校园、家里、甚至社区内的情景,都可以利用起来创设。老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特点创造使小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使小学生更有活力、更全身心的投入到问题处理的过程当中,并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俗语说"问能解惑,问得知新",因此,老师要尽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大胆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将自己的观点完整的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身心自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只有这样,学生从心灵上才是真正有安全感,才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学习。
老师要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思考问题,并自主地提出对解题的看法观点,并鼓励培养学生的追新求异思维,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拓宽学生的思维,注重对数学思考方式的训练
1.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建构数学模型
例如学完《圆》这一内容后,要求学生掌握“周长相同的情况下,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大”这一知识点。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告知学生答案,要让学生在经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以后,有的推导面积公式得到答案,有的通过实际计算得到答案,教师最后加以引导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主体验探索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对问题的结论也不再是机械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2.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某施工队计划修一条长 1800 米的隧道,已知前 3 天修了全长的 25%,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隧道还要多少天?”这是一道典型的一题多解题目,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解题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并正确评价每一种解题思路。学生常见答案如下:
(1)[1800×(1-25%)]÷(1800×25%÷3)
(2)(1800-1800×25%)÷(1800×25%÷3)
(3) 3×[1800÷(1800×2%)]-3
(4)(1-25%)÷(25%÷3)
一题多解的每一个方式都是对各种数学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数形结合思维、数学建模思维、分类思想等,教师都应以为契机渗透数学思维,从而培养小学生思考的逻辑性与严谨性,也为他们以后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解题检验和过程反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增强学生检验答案的意识,培养学生检验答案的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做完题目后不检查的情况,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检验答案的意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意识到检验答案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解题结果的正误。其次要教会学生检验答案的方法策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为代入法,将所求结果作为已知条件代入原题验证,如若符合题意即为正确。或者运用反证法,从反面证明所得结果是正确的。
2.加强学生反思的意识,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针对每一道问题解决,教师应在讲解后预留一定的時间给学生,让他们对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同时教师可以把两道类型相同的题目拿来作比较,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以便更深刻的理解题目。在遇到学生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要加强引导,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更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
结语:问题解决强调的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既包括问题解决程序思维的经历、体验、探索,又包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并非单一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结果。这种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会贯穿教师教学始终,影响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从而影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带来相应的理论启迪与实际参考。
参考文献:
[1]妥风仓.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分析[J]. 2021.
[2]冯小蓉.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J]. 轻松学电脑, 2018, 000(004):1-1.
[3]邓云喜.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6):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