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露
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审美性,能帮助高中阶段的学生树立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是建立德育教育的一个良好的平台,而语文是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学生将更容易接受。对高中生而言,实施德育教育是建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德育进行渗透,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根据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用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自信心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积极意义;渗透策略
引言:教会学生做人是每个老师的责任,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承担起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合理化、科学化的德育教育活动,从而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德育基础。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
高中教材新课标指出:“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审美情操与道德品质,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连接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教师职业素养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高中生而言,此时的道德水平与思想意识正处于成形的关键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能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从而对形成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说,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着重点和方向,此方式可以转变教师教学方法,从之前的单纯的学科教学层面转变为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层面,并在此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的缺点,能更加深入地展开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职业生涯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理论,同时还要将德育教学穿插到教学的始终。下面就是如何就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阐述:
(一)通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课本中,德育案例在课文内容中都有体现,有的包含着深深的爱国情怀,有的则表露出忘我的高尚品格,有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等等。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且对这些作品有了自己的个人化的理解和认识。这个时候,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汲取课文中以及课外篇章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
比如陆游的坚韧,黄宗羲的通透,《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的勇气等。在这些作品的引导下,会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坚实而强大的道德基础。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课文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教科书中《离骚》,屈原在悲愤中阐述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灭亡的悲痛,我让学生们观看《屈原》电影,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感受到屈原那样的真挚的爱国情感。如此,把教材中的内容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爱国情怀。
(二)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入选到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蕴含著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们融合了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这些有价值的因素,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首先就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来进行。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主要就是以教材为主。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将实施德育教育与书本知识相结合。
例如,部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中,选取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主题,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古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考。充分显示了古代诗人家国天下的情怀。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紧紧围绕“责任与担当”的这一主题召开专题讨论会,从古人的爱国情怀中领悟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从而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的培养。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不能操之过急,文章情感的感受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对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感同身受,给予学生充足交流表达空间,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去。
(三)构建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进一步丰富高中语文德育教育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特性,积极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素养,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
例如,在现代高中教材中,不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词,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包含一些经典的名言、名句。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活动将这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内容的名言名句运用到学生的课外实践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本中的高尚品德,以及教学中涉及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每个学生经历了高中生涯阶段,仅仅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学到德育教育,没有一个高的综合素质,这就是一个失败了的方式,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帮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有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寓道于文,使学生从作品深刻的意蕴中受到熏陶感染,才能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突出“育人”的目的。总之,对每个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每个学生在健康中成长,并最终成长成有利于社会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参考文献:
[1]李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52-53.
[2]吕永晶.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1):169.
[3]王汉卿.互联网时代下高中语文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今古文创,2020(08):87-88.
[4]祝高波.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交际,2016(16):170-171.
[5]刘文娟.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