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亮 黄旭明 张其明 周礼
【摘要】目的使用压力生物反馈仪来重建患者的腹内压,观察其改善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均为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利用压力生物反馈仪进行重建腹内压训练。利用躯干损伤量表(TIS)、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来评估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躯干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BBS、TIS以及MBI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建腹内压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腹内压压力生物反馈躯干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2--01
2019年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90/10万[1]。而在第一次脑卒中的患者中,至少有80%以上存在平衡功能障碍。正常的平衡功能是日常生活能力的基础。平衡功能障碍的出现就会导致患者无法日常生活活动自理。所以,尽早恢复平衡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均采取了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而我科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重建腹内压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有更好的改善效果。本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了重建腹内压训练结合康复治疗,通过三种评估方法结果观察,评价重建腹内压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2021年6月-12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据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中的诊断标准,经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年龄19~65岁;病情稳定,处于恢复期;意识清楚,对答切题,听觉与理解能力均正常;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合并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全身感染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恶化;具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或神志不清;既往无影响呼吸训练的相关疾病。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4.37±8.564岁。试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2.90±10.32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训练主要包括采用Bobath、PNF、Rood等神经促通技术训练,MRP技术[3],卧坐转移、坐站转移等转移功能训练,坐位、站位平衡训练,作业治疗,步态训练等,每次训练持续30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
1.2.2试验组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重建腹内压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两项:
(1)运用压力生物反馈仪行重建腹内压训练。仰卧位,双下肢屈髋屈膝,置于治疗床上,治疗气囊放在腰脊部,调整基础气压值为40mmHg;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维持肋骨与胸廓不要上抬或上翘,以降低辅助呼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过度收缩的胸式呼吸;肩部贴紧放床上,并朝足部方向下沉,手掌向上;吸气时,腹部向四周撑开,此时压力生物反馈仪上显示压力值会有所上升,并记录最大压力值,然后缓慢呼出气体。尽量每次吸气均能达到最大压力值。可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设定训练时间,一组训练维持在1~4min,每组间歇2min,每天重復3~5组。若患者每组仅能维持1min训练时间,则组数增加,然后视情况增加每组维持时间,减少组数。
(2)同第一步的体位摆放并进行以下训练方法:在每一次吸气末时,维持在第一步记录的最大压力值2-4s(开始时可先维持2秒,若可以尽量维持在4s),然后再缓慢呼出气体。重复20次呼吸次数为一组,每组间歇2min,每天重复3组。若患者每组仅能进行次数少,则增加组数,然后视情况增加每组次数,减少组数。
1.3观察指标
1.3.1躯干活动能力
躯干损伤量表(TrunkImpairment Scale,TIS)是目前国际上评估躯干功能障碍最常用[4]。共17个项目,分为静态坐位平衡、动态坐位平衡和协调3个分量表。3个分量表最高得分分别为7、10和6分,总分23分,分数越高代表躯干活动能力越强。
1.3.2平衡功能能力
Berg平衡量表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0~4分,总分共56分[5]。根据所得分数将评分结果分为4组:1、0-20分,平衡能力差,只能坐轮椅;2、21-40分,平衡能力可,能辅助行走;3、41-56分,平衡能力好,能独立行走;4、<40分,预示有跌倒的危险。
1.3.3日常生活能力
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共10个项目[6],每个项目得分都分为5个等级,总共100分。分级标准: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21-45分=严重功能缺陷;46-70分=中度功能缺陷;71-99分=轻度功能缺陷;100分=ADL完全自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试验组的TIS、BBS以及MBI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这结果说明了重建腹内压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躯干运动控制能力、平衡功能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并且效果均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中,有平衡功能的障碍、躯干运动以及感觉障碍等。从神经分布角度上分析,每侧锥体束80%-85%的纤维在锥体交叉到对侧,因此一侧脑组织受损,另一侧躯干控制力量将会有所下降[7],躯干稳定运动控制能力以及平衡能力也随之下降。目前核心稳定性训练可通过对整体核心肌肉的力量训练提高躯干的控制能力。但除了躯干整体核心训练以外,腹内压力的表现也会对躯干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腹横肌的收缩在脊柱负荷中起重要的作用[8]。
腹内压(IAP)是由膈肌、盆底肌和腹横肌调节的,并且是脊柱稳定性和刚度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吸气阶段,膈肌下沉,腹横肌和盆底肌维持收缩,使腹内压上升并维持一定的压力值。而在呼气阶段,腹横肌的进一步收缩,维持稳定的腹内压,可使脊柱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提升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多数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是采用胸式呼吸,大量的辅助呼吸肌(如: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等)参与吸气过程,使胸廓上抬。然而膈肌下沉的幅度不充分,腹横肌与盆底肌没有同时收缩,造成了没有形成有效的腹内压,从而降低患者躯干的稳定性。一旦躯干的稳定性下降,必将影响躯干的运动控制能力,甚至会影响肢体运动的能力。呼吸作为一项重要的功能,在姿势和脊柱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否能以简单、轻松的方式执行日常生活活动取决于有无正确的动态、抗重力姿势控制和足够的腹部压力。每人一天会呼吸25000次,若每次的呼吸都能形成有效的腹内压,则能让患者的躯干都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躯干稳定性以及躯干控制能力。
有研究表明,在临床评估测试中,腹内压与腹壁张力相关。因此,可通过利用压力生物反馈仪进行有效的腹内压重建训练,提高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腹内压重建训练和传统的腹式呼吸训练不一样。传统的腹式呼吸训练重点在于吸气时,腹部中间隆起,达到腹部肌肉收缩的效果。但这仅仅只是刺激了腹直肌的收缩,并没有起到腹横肌收缩形成有效的腹内压。有效的腹内压除了膈肌下沉和盆底肌的收缩,还是需要腹横肌的收缩,而不是腹直肌。所以把压力生物反馈仪放置在腰脊部上,就是为了更好地监测腹内压的变化。这时患者所看到的是很直观的腹内压力的变化,从而达到更好建立腹内压的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中的TIS和BBS分值均比对照组高,有显著的意义。这一对比,说明重建腹内压训练可提高患者躯干稳定性以及其运动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MBI分值的增加也提示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跟躯干稳定性运动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关系是紧紧相连。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可得出重建腹内压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軀干稳定性运动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1]《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编写组.《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11):737-74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3]施明,王勤俭,潘文平,夏琴,陈春梦,滕平.床边自主目标性呼吸训练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躯干稳定性的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2022,44(1):81-85.
[4]吴丹丽,解东风,宋梅思,陈培荣,马晓丹,刘思文,李奎,丘卫红.中文版躯干损伤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躯干功能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40-44.
[5]郭紫琦.脑卒中患者平衡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10):2481-2486.
[6]Duus P,Frotscher M著.刘宗惠,徐霓霓译.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M].第2版.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50.
[7]燕铁斌.物理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4-147.
[8]杨宽女,李建华,吴方超,张凯,胡金娜,李扬政.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研究[J].华西医学,2021,36(08):1062-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