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屯堡文化,课例
一、生态文明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贵州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精神,贯彻落实《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具体工作内容要求,省教育厅研究从2019年秋季起,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地方课程。贵州省安顺市的周边有三百多个神秘的村落,屯堡村落依然保持着600年前独特的文化传统,人们把它称为屯堡文化。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安顺屯堡文化生态文明生存愈发困难。探析屯堡文化的发展现状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关系,有利于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本次研究结果为生态文明融入安顺市西秀区乡村学校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参考。
二、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安顺乡村学校的策略
(一)实践研究的基础,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为更好的完成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使得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和运用性,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用到了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教学实验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了我省开展《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背景和意义的相关政策性文献,调查了相关安顺乡村生态文明现状和屯堡生态特色文化现状的文献。当然,本次实践研究也离不开其他老师的教学资源整合。这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我们在“生态文明教育背景下的安顺乡村特色文化学校课例的实践研究”中有了具体的方向和思路,有了具体的目标和动力,对我们的帮助巨大。
(二)明确研究的目标,具体化科学研究思路
本次研究目的是在遵循生态哲学原则的基础上,将旧州镇屯堡生态特色文化融入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贯穿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将生态文明运用于高中教学的应用研究。本次研究结果为生态文明融入安顺市西秀区乡村学校地方课程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简单参考。
在本次实践研究中,我们培训学习了《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解读,结合西秀区旧州镇特色屯堡文化,梳理了本地区乡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践开展乡村特色文化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讨论了乡村特色文化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与对策。大致思路为“确定研究调查的对象,筹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以案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背景下的安顺特色文化学校课例”的研究,分析比较生态文明课程融入安顺市西秀区乡村特色高中教育研究与应用前后状况,对安顺市西秀区乡村特色学校的教师进行能力评估”。并按照上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科学的技术路线开展活动。
三、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安顺乡村学校的研究过程
1.研究前的准备。
在确定研究题目和方向后,我们确定了调查的对象——安顺市西秀区乡村高中学校教育的老师。筹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
2.以案例作示范引领。
在本次实施阶段初期,我们多次开展实地考查生态文明等活动。研讨如何将生态文明融入安顺市西秀区乡村特色高中教育的实施方案,研讨如何将生态文明融入安顺市西秀区乡村特色高中教育的应用的优质课。在案例研究中,分时段、开展生态文明进入安顺市西秀区乡村特色高中学校教育的研究,先后实地开展了《基于生态文明教育背景下 ——旧州古镇垃圾分类现状及垃圾后续处理方式的探究》、《旧州镇饮用水安全与结石病情况调查 》等一系列的案例探究和调查活动。在一系列的案例探究和调查活动中,培养师生生态文明观念,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对旧州镇的屯堡生态特色文化的宣传和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推动了《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新课程融入特色学校地方课程。
3.以优质示范课落实课堂教学。
生态文明融入地方课程之前,安顺市西秀区乡村特色高中教育研究与应用的活动分布较少。在地方课程开展后,我们分析了教育教学实践中无法开展《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地方课程遇到的具体问题和情况,并综合课题组的老师们在研究中的看法,总结经验,集体备课。组织相关教师实践操作进行课例演示,最终汇集为一节精品示范课,给全校师生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结束语
本次研究收获很大,将生态文明真正融入课堂教育,尤其是融入乡村特色学校,让乡村特色高中教师深入领会贵州省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意义和作用,确保课程顺利有效实施。同时促进了生态环保行动。响应国家垃圾分类、环境保护,使得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都能積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养成生态价值观念,让生活中充满绿色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刘讯;符裕红;孙秀华;汪学俭;武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实践与创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
[2]黄青.浅谈安顺屯堡文化[J].艺术科技,2018
[3]苏晓丽;景勤娟;卞凤莲;赵巧香;蒋再松.生态教育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关系探讨[J].消费导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