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欣
漳州市体育中心 福建 ·漳州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内的工作成效和具体业绩情况进行综合评判。
谭刚(2004)指出,对公共体育场馆公益与经营的效益进行评估,是提高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水平,促进场馆公益性得到较好实现的重要手段。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围绕公益效益与经营效益评价两大部分展开。
王进等(2013)采取特尔菲法,对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分值、评价细则等进行多次反馈和统计汇总,通过选取全国8 家大型体育场馆,对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测试后,将不易掌握的指标、客观性不强的指标及数据采集有困难的指标进行了调整,最终形成大型体育场馆综合运营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工作,分析当前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并借鉴和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体系,并以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为例,进行评价分析。
传统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使用特尔菲法和平衡记分卡法。
特尔菲法将进行评估的问题,通过匿名方式来征求专家意见,在得到反馈后将信息集中整理,再次匿名发放给各个专家,再集中整理,再匿名反馈,直至得出一致的意见。这种方法不仅过程烦琐,评价分析时间长,而且在评价分析的过程中掺杂过多主观认知和个人情感,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相对较差。
平衡记分卡法则从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运营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等方面来构建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法虽然是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方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过分关注业务层面相关情况的问题,而忽略了组织战略需要和战略执行情况。同时,平衡计分卡法应用过程需要获取和分析大量的绩效指标,过程复杂,可能面临信息共享困难的难题,导致该方法的可操作性不强、推广难度大。
传统的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效率性、完整性,并且更偏向于对公共体育场馆财务指标的衡量,相对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推广和市场化运营,进而影响公共体育场馆功能的全方位开发。笔者认为,建立科学的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体系应做到以下四点。
随着国家重视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再次得到强调,体育事业的建设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体育场馆。同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要求公共体育场馆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以适应各方面需求。
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对象不仅有城乡居民,还有行政单位、协会团体、社会经济实体等。利益相关者是公共体育场馆的重要服务对象,在构建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需要,因此需要将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主体,由场馆管理者单一主体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多主体,同时兼顾公益性和营利性。
在设计财务指标的过程中,相关指标需要尽可能量化,并提供相应的计算方法。基于各种数据和信息,可以使财务指标评价有可靠的数据支撑,通过数据也能更直观地分析公共体育场馆的财务、资产构成情况。
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的补充,不但可以评价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以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利用各项资源的能力。
随着体育产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公共体育场馆将成为城市建设、城市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发挥公共体育场馆的积极作用,需要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融入公共体育场馆战略管理和日常运营活动中,使绩效评价工作切实服务于公共体育场馆的整体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财务评价指标是以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为依据,对公共体育场馆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分析,为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决策,提供财务方面的有关信息。
在设计财务评价指标时,财务指标评价结果不仅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经营者,还需要兼顾公共体育场馆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财政单位、投资者等,使得财务指标评价结果能够全面反映公共体育场馆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需要对公共体育场馆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和有机整合。
非财务评价关系到公共体育场馆的未来发展,因此,非财务指标应全面、系统地反映公共体育场馆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使公共体育场馆能够针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非财务评价指标应反映公共体育场馆的未来发展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对公共体育场馆制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笔者建议在非财务指标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可持续影响力、社会效益、数量和满意度等指标互相融合。
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体育运动场馆的管理和使用,提供训练基地与相关服务,并为体育竞赛训练及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服务。
(1)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总体比较低,证明场馆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虽然2020年较前两年有一定幅度上升,但总体在可控范围内。
(2)运营能力。创收自给率: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近三年的创收自给率逐年增长,证明在公共体育场馆日常管理过程中,能够合理开发场馆用途,挖掘公共体育场馆的市场运营潜力。
收入费用率: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近三年收入费用率的波动较大,费用占收入的比重整体较高,需要在日常运营和管理的过程中注意维修和保养,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或避免大型维修维护。
(3)盈利能力。利润率: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近三年的利润率波动大,且总体水平较低,说明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在管理过程中,虽然能挖掘公共体育场馆的市场运营潜力,但是同时出现了高成本费用的问题,在控制成本费用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
(4)发展能力。固定资产占有率: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固定资产占有率较高,反映了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
固定资产成新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固定资产成新率近三年虽逐年下降,但总体水平较高,反映公共体育场馆整体的建筑较新,场馆结构、设计较符合当前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公共体育场馆整体成新率高,也为政府部门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可持续影响指标。场馆对外开放天数:通过数据统计发现,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近三年的全年对外开放天数,基本保持稳定,且开放天数较多。这不仅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而且方便居民进行体育锻炼,进而通过拉动体育消费,来推动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
(2)社会效益指标。接待运动健身人次:根据相关数据分析,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近三年接待运动健身人次逐年减少,这与场馆对外开放天数较多相违背。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应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分析接待运动健身人次逐年减少的原因。在外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服务能力,同时参与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推广活动,以提高公共体育场馆在体育消费过程中的吸引力。
(3)数量指标。承接体育比赛、群众体育活动次数:2018年和2019年,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所承接体育比赛、群众体育活动的次数基本持平。2020年因疫情原因,对体育比赛、群众体育活动举办有所限制,导致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所承接的体育比赛、群众体育活动的次数大幅度减少。
(4)满意度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从相关数据来看,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所提供的服务,基本能满足居民对公共体育场馆的消费需求。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针对体育消费者提出的需求,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能够及时满足;对于提供服务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也能及时进行整改和调整。这将有利于提高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和市场效能,有利于公共体育场馆的持续运营和发展。
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X 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体系
本文首先对传统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体系。最后以X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为例,对绩效评价体系和相关指标进行了详细说明,希望能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