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06 03:58崔兆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麻醉护理人员发生率

崔兆坤

随着近十年科技的迅速发展,医疗水平也随之逐步提升,在麻醉方面也已取得了十分可观的进展,并在临床治疗和手术中广泛使用[1-3]。近年来我国各大医院逐渐设置了麻醉专科护师的岗位,麻醉护理工作质量逐步提升。但是,国内涉及麻醉护理的教育、培训以及护理管理模式仍在逐步探索中。麻醉护理措施与病区的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麻醉护理的人流量比较大,大部分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并且病情变化也比较快速,对护理的要求也更高,然而,在护理过程中,麻醉护理和常规病症护理存在着差异。麻醉护理质量与围术期医疗质量安全息息相关,鉴于此,麻醉护理的要求性更专业,也更加苛刻,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完美的体验,才更能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4-7]。文章目的是探究麻醉护理管理中进行四级质量管理的效果,选取144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试验,得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医院进行麻醉的手术治疗的14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72例,观察组7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41~45岁,平均年龄为(43.24±1.59)岁。观察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41~45岁,平均年龄为(43.36±1.4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在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期间护理人员合计10名,包括4名护师,6名护士;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为(33.06±5.19)岁;学历水平:大专3名,本科5名,硕士2名。研究开展期间,护理人员无变动。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麻醉管理:术前叮嘱患者各项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配合手术医师做好护理工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组采用四级质量控制管理下的麻醉管理,具体包括:(1)构建四级质量管理体系,由麻醉科主任以及麻醉科护士长牵头,依托于三维质量结构理论,并结合麻醉科日常麻醉护理工作实际建立“麻醉科主任-护士长-质量控制组长-质量控制小组”四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2)明确质量保证小组成员职责,并对成员的不同职责进行小组细分,即安全小组、药管小组、器材小组、感染控制小组、教导小组。各组分别安排一名高专业水准的麻醉师护士进行管理,且每个小组安排2~3名、工作年限最少3年的护理人员。如安全小组主要负责建立麻醉护理质量信息数据表,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实时监测患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寒颤等并发症情况并准确录入至电子系统。品管组主要根据数据结果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再制定详细策略以及相关护理方案,以实现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处理。如若方案执行后,并发症无降低,及时开展组内讨论,结合文献检索等方式,总计既往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方案优化,提升护理工作规范化的同时,达到逾期护理效果;如感染控制小组认真研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感染管控标准,结合标准制定针对性的感染管控制度。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感染控制,一是人员,二是麻醉物相关的药品,选取护理评价指标,如手卫生依从性、麻醉物品消毒合格率等,每月3次定期对手卫生依从性相关指标进行评价,以每月菌落数检查结果作为麻醉物品消毒合格率评价指标严格评估;如果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小组讨论不合格的原因,再针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措施;如教导小组,其主要工作是负责理论以及操作培训,定期进行示范教学以及考核等,对于出现不合格再次进行教育学习,通过以PBL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知识素养等,将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以及会议到场的情况进行最后的考核;如药管小组,根据医院药品管理制度,主要负责麻醉药品及制剂的使用管理。基于药物名称、使用场景、药理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制定药品管理表,定期组织药品检查,及时淘汰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定期进行新老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比评价,提高麻醉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如器材小组主要负责麻醉所用器械的管理,从厂家到医院,再到科室,构建器材的三级保养制度。小组成员根据仪器的使用场景以及使用特点,从仪器使用整洁度、仪器配件齐全度、仪器使用后功能良好度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仪器保养表,定期对仪器器材的保养情况进行评价稽查。此外,针对急救用器材制定专用的检查手册,每月固定2次进行严格稽查,详细记录使用情况。(3)组长质量控制,主要内容是负责小组成员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每月进行1次会议,主要总结并反馈本月的工作情况,另外收集每个组员的考核成绩,并传递给护士长,各个质量控制组的组长,再根据考核成绩的结果,分析组内存在的问题,建立组间的协调机制,并提出解决方案。(4)护士长负责全面安排和相关协调工作,并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反馈直接负责。同时,护士长还需每个月汇总1次各组长提供的护理情况,定时向上级汇报,并由此作公开的表扬与批评和个人绩效的评价指标。(5)主任则负责全部麻醉的质量控制,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议,总结工作和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法。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对麻醉产生不良反应(低血压、低体温、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压疮等)的发生率,分发满意度调查表[8],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对比两组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的麻醉护理品质,围绕麻醉记录完整、手卫生依从性、麻醉物品消毒、知识与技能考核、会议出席及仪器保养6大方面进行分析(对两组6大方面一年内考核次数进行记录,考核每项分值100分,60分及以上即为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

根据研究结果可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麻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例(%)]

2.2 患者满意度调查

其中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统计为(84.39±2.83)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6.72±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4,P=0.001)。

2.3 两组质量控制管理前后麻醉护理品质的比较

两组在质量管理之前,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管理后分别与管理之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观察组质量控制管理后其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和表3。

表2 (续)

表2 两组质量控制管理前麻醉护理品质的比较[例(%)]

表3 两组质量控制管理后麻醉护理品质的比较[例(%)]

3 讨论

麻醉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也是关乎围术期安全的关键环节。有相关研究[9-13]表明,对手术麻醉的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同时大大降低了体温过低的发生率。随着麻醉学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人本精神的回归,建设规范且标准的麻醉护理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趋凸显。麻醉管理的事项繁多,涉及面广,小到麻醉药品的摆放、器械设备的规范整理,大到危重患者的抢救、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实施,均是麻醉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如何从安全、器材、药物、感染及数据统计等诸多方面入手,实现麻醉护理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麻醉护理管理质量至关重要。在麻醉管理中实施四级质量管理办法,实际是通过一种层级分明的模式,明确各级成员的责任和任务,并通过各小组之间的联系与协作,不仅能够督促醉师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心,并且能够极大提升护理人员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患者对麻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属于一种系统性管理措施,其综合考量了麻醉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医疗发展等多方面干扰因素,进行持续性的改进管理[14]。本次研究将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麻醉护理管理中,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及麻醉护理品质作为观察指标,研究其应用可行性、有效性。确保了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安全推广。

根据文章的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麻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7.78%),在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的分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于建海等[15]研究结果一致(实施四级质量质控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品质、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四级质量质控前),表示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实施,能通过安全组、药管组、感染管理组、器材组、质控组的协同配合,提高麻醉安全性,降低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相对舒适的渡过麻醉期,具有可靠性。另外,观察组麻醉护理品质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强调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质量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麻醉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进而实现了麻醉护理品质的提高[16-17]。

综上所述,在手术麻醉的管理中采用四级质量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对麻醉的不良反应,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麻醉护理品质也显著提高,因此建议扩大其在临床的使用范围,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麻醉护理人员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