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洪伟
婴儿生长发育的每一阶段对于其日后的身心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婴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众多,如环境因素、营养因素、行为因素、遗传因素及婴儿早期基础保健等[1-2]。其中婴儿早期基础保健对婴儿日后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等高级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3-4]。因此,婴儿的早期保健干预对其生长发育是十分重要的。如何通过早期有效干预来提高婴儿生长发育水平也是临床医生重点关注的问题。婴儿早期基础保健作为一种新型的婴儿早期干预手段,目前已有在临床中应用的经验,高效、科学的婴儿早期基础保健不仅可减低婴儿死亡率,还可确保其机体健康成长,提高母乳喂养率[5]。但关于该模式对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较少。鉴于此种临床现状,本研究通过分析并比较不同干预模式下,婴儿智力水平、行为能力、健康情况等指标的差异,旨在分析婴儿早期基础保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以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医院出生的婴儿共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其中观察组婴儿具体出生方式如下:顺产(41例)、剖宫产(14例)、引产术引产(20例);对照组婴儿具体出生方式如下:顺产(40例)、剖宫产(13例)、引产术引产(22例)。两组婴儿其他基线资料如表1中所示,两组婴儿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包括:婴儿家属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包括:(1)婴儿患有先天性疾病;(2)婴儿家属依从性较差;(3)失访者。本研究通过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表1 婴儿基线数据
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均进行常规指标检查,具体包括:体质量检测、血常规检测等。对照组婴儿接受常规干预手段,干预周期为6个月。常规干预手段包括:(1)档案建立。婴儿出生后立即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婴儿及家长基本信息。(2)感染预防。婴儿免疫功能较弱,易被感染。对婴儿保持无菌原则,在干预时需及时对手部进行消毒,降低婴儿感染发生风险。(3)环境干预。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婴儿的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室内温度需达到23℃左右,湿度需达到60%左右。(4)家长管理。告知家长婴儿生长发育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依从性。
观察组婴儿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婴儿早期基础保健,干预周期为6个月,具体方案如下:(1)成立早期基础保健小队,由主管护师担任组长。在研究开始前查阅早期基础保健相关资料,并进行小队内培训。(2)制定个体化保健方案。依据婴儿及家属档案建立个体化保健方案,以确保保健措施的有效性。保健方案包括院内保健及院外保健。(3)院内抚触保健。对婴儿进行轻柔的抚触有利于激发其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护士需以轻柔手段抚触婴儿头部、面部、胸部、四肢、背部等肢体部位进行定时的抚触。激发婴儿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4)院内营养保健。依据婴儿个体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营养缺乏或贫血的情况。并给予对应的干预手段。(5)家长宣教。对于婴儿家属给予婴儿生长发育宣教指导。其主要形式包括:宣教手册、宣教动画及组织家长开展生长发育宣教讨论会。(6)院外保健。制定院外保健计划,指导婴儿家属在院外执行。院外保健计划包括:饮食保健及亲子互动保健两项。营养保健包括:指导并鼓励家属给予母乳喂养,在适当的时机添加辅食,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依据婴儿应用情况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亲子互动保健包括:讲解正确的亲子互动方式,鼓励适当进行亲子互动。充分锻炼婴儿触觉、听觉、基本认知能力。(7)微信网络指导平台。建立微信网络指导平台,家属可就婴儿保健知识进行提问,家属之间也可通过微信群进行讨论。专家可定期在群内推荐保健小贴士。
本研究共包含5个评估指标,分别为:婴儿智力发育情况、身体发育情况、行为能力情况、疾病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婴儿智力发育情况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3项,评估工具为Gesell评估量表[6],评分越高,代表婴儿智力发育越优。身体发育情况在婴儿1周岁时进行检查,具体项目包括体质量、身长、头围,评估标准依据婴儿生长发育对照表[6],婴儿1周岁体质量标准范围为:7.21~14.00 kg,身长范围标准为:68.60~85.00 cm,头围范围标准为:42.60~50.50 cm,婴儿身体发育情况在范围内则可判定为发育良好。采用 NBNA20项[7]评分标准对婴儿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包括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估价等5大项,共20个小项目。婴儿疾病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由护士在随访期间进行收集并记录。所有指标均在干预6个月后进行收集并记录。
统计及分析工具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用 (±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用(n,%)形式表示。P<0.05表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数据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婴儿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婴儿智力发育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婴儿智力发育情况比较(分,±s)
?
数据结果显示:两组婴儿体质量、头围均在标准范围内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婴儿身长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婴儿身体发育情况比较(x- ±s)
数据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婴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估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4所示。
表4 两组婴儿行为能力情况比较(分,x- ±s)
数据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婴儿疾病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5所示。
表5 两组婴儿疾病发生率比较
数据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婴儿营养不良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6所示。
表6 两组婴儿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
婴儿的生长发育问题是影响我国国民身心健康的重大问题[7-8]。良好的生长发育是确保婴儿未来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婴儿生长发育有赖于多种因素的保障,如生长环境、营养情况、亲子互动情况及疾病情况等[9]。在婴儿时期获得较好的生长发育结局对于提高日后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行为能力都有巨大的帮助[10]。因此,如何提高婴儿生长发育水平也是临床医生需要重点关注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方式对一周岁婴儿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水平、行为能力水平及健康状况的评估,判断婴儿早期基础保健对婴儿的生长发育的干预作用。
临床中对婴儿的常规干预模式多注重院内管理,通过感染预防、环境调整等方面进行干预。但婴儿在院内的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依赖于家庭保健干预。且常规干预对亲子互动、营养饮食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11-12]。因此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婴儿早期基础保健是一种新型的模式,该干预模式兼顾院内保健及家庭保健,这对婴儿长期生长发育具积极作用。院内保健部分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加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对提高婴儿日后的认知能力、反应能力均有积极作用。家庭保健部分则更注重亲子互动和营养问题,从身心两方面共同促进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婴儿早期基础保健不仅可增强母子感情,还可提高母乳量的增加,更对婴儿的器官、皮肤达到良性刺激目的,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促进胰岛素、胃泌素的分泌,提升婴儿对食物的吸收力,增强奶量,保证体质量,而且对改善婴儿自身免疫能力、抵抗能力有着积极性影响,更对婴儿的动作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对外界的刺激物分析等方方面面有着积极的增进作用,有效促进婴儿智力与体格发育。此外,婴儿早期基础保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更有助于家长认可与接收,从而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率。
既往研究表明,婴儿早期基础保健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可显著提高婴儿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水平[13-15]。在本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婴儿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更高,提示早期基础保健对婴儿智力发育有积极作用;观察组婴儿身长值更高,提示早期基础保健对婴儿身体发育有积极作用;观察组婴儿一般动作、精细动作及模仿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基础保健对婴儿行为能力提升有积极作用。此外,观察组婴儿疾病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更低,提示早期基础保健可预防婴儿疾病并确保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获得均衡的营养。上述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婴儿早期基础保健方案中的院内保健及院外保健在婴儿发育的全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重大意义。该保健方案弥补了目前常规干预的不足之处,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婴儿早期基础保健对提高婴儿智力发育情况、身体发育情况、行为能力情况具有积极作用。婴儿早期基础保健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因此关于该模式的其他优势仍有待于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