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东 王喜萍 赵媛媛 杜铮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冠状动脉内血供减少或中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心肌缺血进而引发的心肌细胞坏死,以病情危急、最佳救治窗口期短、易合并多器官功能异常、病死率高为特征[1-2]。近年来,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3],备受人民群众及医护人员的重视,当前多数研究注重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冠状动脉再通术后6周及1年期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仍出现30%和21%的心绞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管理目标转向对患者生存质量的管理[4]。急性心肌梗死存在多重危险因素,早期评估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已经成为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研究[5]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可防控的疾病,因此掌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预防的首要条件。本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合理干预提供参考。
收集2020年2—6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43例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6]《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7]中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岁。排除标准:合并恶行肿瘤、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重度异常者;合并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本研究经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采用翻阅病历方式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记录患者入院时血脂 [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r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肌钙蛋白水平。记录观察组患者在院期间治疗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143例心绞痛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观察组134例患者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7例。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心肌梗死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性、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肌钙蛋白、三酰甘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s)
注:对照组为心绞痛患者;观察组为心肌梗死患者;CK-MB为肌酸激酶同工酶;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为因变量(是=1,否=0),以可能影响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并赋值:性别(女=0,男=1)、高血脂史(无=0,有=1)、吸烟史(无=0,有=1)、高血糖史(无=0,有=1)和高血压史(无=0,有=1),带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男性、高血脂史、吸烟史、高血糖史、高血压史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6例患者予以阿替普溶栓治疗;15例患者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其中5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1支、5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2支、4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3支、1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3支以上。4例患者术中出现出血事件,血红蛋白最低值分别为131 g/L、118 g/L、114 g/L、73 g/L;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2例患者出现脑梗死;4例患者行再次血运重建,其中3例为非缺血驱动型、1例为缺血驱动性;4例行三尖瓣置换术;4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理改变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典型的胸部症状表现为胸骨后及胸部疼痛不适感,并伴有多种症状群出现[8]。急性梗死也是临床心力衰竭的死亡因素之一,约50%的心力衰竭患者确诊心肌梗死后的5年内死亡[9]。研究表明,性别在单因素分析时与死亡相关[10]。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增加冠状动脉血管病变风险,且糖尿病常累计微小动脉引发病变,导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死亡的复合因素增多[11]。血脂异常包括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升高以及HDL-C水平降低,常与肥胖糖尿病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调查显示,国外人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代谢综合征比例为41%~50%,心肌梗死患者代谢综合征比例达51.7%[12]。杨丽霞等[13]发现,与未吸烟或戒烟者相比,吸烟者急性心肌梗死患病风险可增加更高。可能原因在于吸烟引起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及巨噬细胞活化等,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14]。另有研究[15]表明,对于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香烟中的多种化学组分可能影响抗凝药物的代谢,造成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异常波动。
既往研究[16]表明,高龄、糖尿病、使用对比剂、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且易诱发急性肾损伤。本研究结果中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均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且样本量较少,从而为得出与既往研究相似结果,在后续研究中将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肌钙蛋白、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刘永国等[17]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CK-MB升高超过20倍的患者发生室壁瘤/左心室血栓的风险将大幅增加。因此,对于CK-MB异常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心脏大血管病变及血栓的发生。Kim等[18]研究发现,HDL-C及其受体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从而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随着诊疗技术的提升,国内已提出一系列相关诊疗路径及处理原则[19],应当不断优化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流程,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应当对具有多重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加以提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包括男性、高血脂史、吸烟史、高血糖史、高血压史等,对此需要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