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荣霞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16)
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体能训练以及青少年运动员成长之间具有直接联系,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带动运动员体质不断提升,同时还可以引导运动员培养勤奋的素质以及良好的性格,在落实促使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均衡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青少年运动员这一后备力量的能力水平要求也大幅提升,开展体能训练是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是当前竞技体育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关学者在经过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后,对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以及体能训练的关系做出明确说明,二者之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紧密性。身体素质好的青少年可以更好地掌握体能训练要领。同时考虑到体能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的过程,良好的身体素质也可以确保青少年具备足够的精力以及能力参与训练,并从训练中获取成就感以及满足感。而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运动员在实际参训过程中,其体质也会随之增长,同时,在此过程中运动员也可以养成较强的自信意识,并积极参与后续训练。由此,运动员身体素质以及体能训练之间具备较为紧密的关系,是影响最终训练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有效提升运动员的参训积极性,提升训练效率。体能训练作为训练科目之一,其内容必然枯燥,长期持续会导致青少年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热情以及兴趣大幅削减。因此,教练员在安排日常训练方案过程中应注意适当地添加趣味性内容,一方面提升训练科目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活跃氛围,缓解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沉闷情绪,帮助远动员调节心情,实现推动运动员全面进步与发展的目标。
从训练开展成效角度分析,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提升体能训练有效性的重要基础环节。体能训练的本质目的是引导运动员熟练掌握运动相关专业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灵活应用于比赛之中。然而从当前训练开展实际情况分析,填鸭式教学方法依然长期存在,教练员在实际进行训练过程中仅是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灌输给运动员,对掌握程度以及理解程度重视度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也使得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普遍存在体能训练质量低下的情况。
在体能训练中,完善的设施和设备对提高年轻人的训练质量也有重要影响。此方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完备的硬件设施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最佳的训练环境;其二,良好的硬件设施可以有效保证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体能训练需要充分、完备的设施和装备体系作为支撑,如果缺乏此方面条件,为达成相应的训练目标则只能通过提升训练强度等方式。然而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这种方式会导致运动员对体能训练产生厌烦,甚至恐惧心理,进而导致训练成效大幅下降。由此可见,设施、装备等硬件条件对体能训练的影响。
本文在研究中对某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19位教练员专业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并得出如表1所示结果。
依据表1中结果可见,84.2%的教练员仅参加过省级或市级专业培训,参与国际级以及国家级专业培训的教练员数量相对较少。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相较于省、市级专业培训,国家级培训主要由国家体育总局承办,形式方面更为正式,同时国家级培训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授课教师均为国内外知名专家或是教练员,其本身专业素质能力较强,在实际进行培训过程中可以有效将其丰富的培训经验以及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参训教练员。而省、市级专业培训则主要由地方体育局组织,规模以及规格方面难以与国家级培训相比较,实际培训成效也相对较弱。这种情况导致当前该基地青少年女子铅球教练员在专业理论以及技能方面相对较弱,且缺乏专业培训以及进修的机会,其实际工作过程中仅能通过自学或是基地内教练员经验交流提升,进而导致其专项体能训练理论层面学习不扎实,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更新较为缓慢,实际训练过程中方法较为枯燥单一,极大地制约了运动员能力提升。这也是当前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表1 教练员专业培训情况调查结果(n=19)
青少年阶段正是身体发育阶段,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会不断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其在不同年龄段展现出的力量、速度等素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然而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当前阶段我国教练员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敏感期明显认识不足。本文研究中同样对该基地教练员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教练员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的认识情况(n=19)
如表2中信息可知,多数教练员并未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具有明确认识,实际开展训练过程中也难以根据青少年身体变化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一定程度上存在揠苗助长的情况。通过进一步调查分析可知,除教练员缺乏理论学习机会外,教练员缺乏自我提升意识也是当前实际存在的显著问题。考虑到当前我国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正处于特殊阶段,不同器官组织生长发育阶段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以及缓急程度,尤其是在铅球运动之中,运动员在不同阶段内表现出的不同专项素质在发育期内均存在不同的发展变化形式,这需要教练员进行严格把控,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当前阶段,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存在较为显著的等级水平较低的问题,优秀运动员数量较为稀缺。本文在调查过程中对基地内参训的52名女子铅球运动员等级进行调查,其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信息可知,当前该基地内运动员等级主要集中在二级、三级以及无等级上。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运动实际水平相对较低,优秀运动人才数量相对匮乏。导致此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运动员选材以及后续训练计划等具有直接关联。从本次调查结果可见,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人数仅有两名,多数仅达三级运动员水平,最需注意的一点是尚有26.9%的运动员未获得运动等级,这一点与前期选材过程的不合理具有直接关系。除去运动员这一环节,教练作为整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运动员训练成效其应承担主要责任,现阶段教练员在实际编制训练计划过程中并未针对运动员实际年龄特点以及个人差异做出相应安排,多数训练方案是依照成人训练经验制定,少数则是未经过验证的训练理论,这就导致青少年在实际参训过程中普遍存在难以适应训练负荷以及训练量的情况。现阶段,青少年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依据每个运动员实际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现提升其成绩的目标是教练员工作的主要内容。
表3 运动员等级调查结果(n=52)
在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也随之提升,为切实满足新时期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要求,相关部门应注意积极构建完善的教练员专业培训体系。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利用微信、QQ等移动平台分享专项体能技术知识,确保地方教练员可以及时获取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送当前国内外先进的专项体能训练技术,方便教练员依据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从多个视角对专项体能技术进行深化理解,为教练员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各地方体育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应注意为基层教练员提供有利渠道,参与国家级培训,切实提升基层教练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并通过与其他教练员、专家等交流获取有效的训练经验,结合自身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一方面奠定教练员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提升教练员的创新意识,确保专项训练落实到实处。
此外,相关部门在制定提升教练员能力计划过程中应加强对现代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引导教练员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训练之中的能力。以Dartfish软件为例,该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其功能可以实现对运动员动力学以及运动学指标进行测试,协助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转体能技术,分析运动员存在的优缺点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方案设计。相关部门在实际组织教练员培训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而实现全面提升教练员执教水平的目的。
教练员在实际开展训练工作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青少年运动员及成年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在实际制定训练计划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敏感期的重视程度,并依据其年龄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以铅球运动为例,力量素质是该运动的重要素质,通常情况下该素质可以细分为一般力量、专门力量、专项力量以及核心力量四种。在实际开展训练工作过程中,一般力量是其中基础环节,教练员在每次训练中均可设置相应内容。专门力量则是与专项技术相似,抗阻的训练手段在提升专门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教练员可以将橡皮带滑步练习等融入到训练计划之中。而专项力量则主要体现在铅球投掷过程之中,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教练员在实际开展相应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由杠铃力量练习开始,逐渐深入并促进一般力量以及专项力量相结合。
通常情况下,青少年的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敏感期分别在12-15岁以及15-17岁。速度素质主要涵盖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三种,其敏感期分别为9-12岁、7-14岁以及8-14岁。教练员在实际进行训练计划制定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运动员动作速率提升的重视程度,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耐力素质主要涵盖一般耐力以及专项耐力两种。一般耐力素质敏感期为12-14岁,教练员在此阶段应注意将有氧耐力练习为主,专项耐力敏感期为15-16岁,教练员在此阶段内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加入无氧训练。柔韧素质敏感期较早,通常在5-9岁阶段内及进入柔韧素质敏感期,因此,此方面锻炼应从小开展。
从当前实际发展角度分析,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中存在的较为显著的问题在于优秀运动员数量较为稀缺,整体运动水平相对较低。由此,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切实提升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其在赛事中获得良好成绩提供有力基础保障。近年来,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运动员选材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运动员培训质量。就铅球运动而言,其选材工作与其他项目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教练员在实际开展选材工作过程中应注意根据运动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开展,除身体形态外还需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筛选与参考。选材标准应设定为身材匀称、跟腱长、踝围细、指距长于身高等。同时还需要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以及心肺功能进行充分测试与考量,确保其可以承受大负荷以及高强度训练。除此以外,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也是重要的选材指标之一,由此,在实际开展选材工作过程中融入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可以有效提升选材工作成效。
在实际开展训练工作过程中,教练员应注意区分青少年训练体系以及成人训练体系,在实际制定训练计划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的揠苗助长情况发生,实际开展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将其视为独立的训练体系,依据个体实际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频率为每周训2-3次,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5-2h,这种训练模式可以有效确保运动员可以收到足够的刺激。虽然当前针对专项体能训练时间尚未形成完善且严格的规定体系,但是专项体能训练作为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合理划分方可实现提升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重要工作内容。专项体能训练作为运动员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升运动员能力以及训练成效方面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从当前实际发展角度分析,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尚存在一定发展空间,主要集中在教练员专业素质水平、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敏感期认知以及运动员水平等方面。针对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第一,构建完善的教练员专业培训体系,切实提升教练员理论基础以及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其应用先进技术辅助训练的能力,切实提升其执教水平;第二,强化教练员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的认知程度,针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变化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训练计划,切实提升专项体能训练的有效性以及实际成效;第三,提升运动员选材工作的标准,加大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以及培养力度,为提升我国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