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我国社区体育研究进展及展望

2022-05-06 02:13张明慎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社区体育

张明慎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社区体育是连接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纽带,是学校体育开始的根基和学校体育结束之后的承接,是以社区的地理环境为范畴,以社区的设施器材为物质基础,以人们对群众体育的社会认同为思想基础,以社区成员为参与主体,以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人民体制,建设体育强国为目的,所开展的一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建设体育强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以体育强国为背景,以社区体育发展为手段,以增强体制为目的,社区体育得到了国家、社会的重视。从2000-2020年这20年里,体育学者对社区体育的相关话题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从国外的社区体育研究、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社区体育的关联互动研究以及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等方面出发,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对2000年以来已有核心期刊中的文献进行思考和梳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叙述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尝试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以期为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体育强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社区体育研究综述

1.1、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概况

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作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最高级别的立项,作为某一领域研究的水平尺,能够对科研水平做出准确的反映。从表1来看,在1998年社区体育就获得第一次项目资助,获得国家基金的支持较早,在这20年的时间里一共立项的年次有16次,均为一般项目。

表1 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历年有关社区体育的立项情况

2、社区体育研究议题与视角概述

2.1、国外社区体育发展研究

国外对于社区体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虽然国外的社区或社区体育在形式和意义上与我们国家的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与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推动我们国家的社区体育建设。从组织形式出发,不同于我国以街道、居委会为最基本的单位组织,在国外,体育俱乐部是其最佳的组织载体。美国的主要负责部门为社区体育中心,主要分为五种:小型公园、街区公园、社区公园、管区公园、地区公园,重视自然景观与体育设施的交融。日本的社会体育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的管理部门以文部省体育局为主,其他的通产省、厚生省和建设省等13个部门也提供一定的帮助。除政府之外的社会上的大部分的社区体育俱乐部都具有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性质。

从管理模式出发,日本以三级管理作为其主要模式,按照中央—省—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设置。而美国则是行政负责人管理,设置特定机构,职能部门落实。社区体育的外部环境,日本的社区体育通常没有自建自有的体育设施,日本的体育场地设施分为学校、公共、民营和企业四个系列,学校和公共场地设施是社会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彼此相互共通。而欧美国家的社区俱乐部在体育设施资源都比较充足,体育设施使用相对独立、自主,一些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供社区体育组织优先。

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都是以社区体育俱乐部为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我国主要是以街道、居委会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照搬照套西方经验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但是,西方国家社区发展的先进理念及发展模式,如人们自愿自治,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等方法,可以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机制。同时,西方国家已经呈现出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国也可以镜鉴规避,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

2.2、国内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国内的社区体育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以及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

(1)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目前从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为出发点的研究,大部分都主要是从某一城市社区的角度,以某一社区个体入手,主要目的是以城市社区为个体去反应当前的总体情况。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主要的矛盾主要从以下几个观点体现:

从场地器材出发:社区体育场地器材不足,设施不完善,使用率较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过于孤立,可实施性较差。从组织形式出发: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能较弱,对社区体育的发展管理没有能力进行组织管理。社区界限模糊,管理机制弱化。从人力资源出发:缺少专职的社区体育管理者,社区中的体育专家很少。

场地器材方面:加强场地等物质资源的建设,实现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单位体育一体化。人力资源方面: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培训要大力推进,提高社会指导员水平及数量。管理职能上:政府体制与要进行职能转变,社区体育管理要进行体制改革,在政府部门设立专职职位,推动社区体育管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资金投入方面:建立社区体育专项经费,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经费来源。

目前关于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较多,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场地资源的落后及不足;社区体育相关人才的资源匮乏;政府对社区管理的脱节,职能履行不充分等相关问题,大部分学者都已经在相关研究中提到,并且给予了相对应的措施。但对与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认识,心里对社区体育的刻板印象出发的研究较少,从心理动机出发,使人们对社区体育树立正确的认识,主动积极的参与社区体育,继而从根本解决问题。

(2)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在一体化发展模式中提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者作为一个相互交错的发展网,相互交叉、彼此推促,进而构成一体化,形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大体育发展网。从而革新学校体育,推动家庭体育,结合社区体育,使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彼此孤立、分裂的状态得到改变,使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又相互推动,实现优势互补,使体育育人的效果得到更大的发挥,最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于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研究中指出,发展模式是以准确定位功能为前提保障,社区体育的重中之重在于体育服务功能,根据以服务为中心,以资源和政策保障为条件,制定适合于上海的社区体育保障服务体系,与此同时以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措施为前提,进而确定落实各项目标。关于广州发展模式的研究中,发现以发展街道社区体育为重点为从基层入手,以体育产业为保障,实现街、区、市区体育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学区体育模式指出利用社区内的学校体育资源,以学校为场所,以居民为对象,通过学校设施开展社区体育相关活动。

随着上海社区体育模式、广州体育模式以及学校体育模式等相关体育模式的提出,反映出在发展相对较快的大型城市中,社区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被广大学者所重视。各地区都在尝试提出有利于本地区社区体育发展,切实解决社区体育问题的社区体育新模式,随着研究深入,最终实现以点带线,以线扩面,提出中国的社区体育新模式,推进社区体育的整体发展。

(3)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在“以人为本,服务危险”原则下,明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以公共服务的视角去切入,从而推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学者从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视角,探讨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给问题。部分学者以“需求与供给理论”为框架,以“组织管理体系”为落实手段,探讨社区全民健身公共的服务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相关概念内涵及基础理论,从而分析“需求与供给”系统下的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实现路径。另有学者,通过政策大背景下,分析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指出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对此提出发展措施。

在转变政府服务职能,推进公共服务的背景下,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相关问题引以学者的重视。尽管学者们的切入视角不同,有的学者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引入,有的学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还有的通过政策背景进行分析,但是核心内容中都围绕着了“人本”的观念,都为体现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资源的多元化以及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公平化等原则。

2.3、述评

综上,我国学者多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从遵循社区体育的本质、推动社区体育的自然发展,以及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等视角,把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迁移到社区体育上,尝试运用和谐社会等相关理论,解决社区体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然而目前理论视角需要进一步多元化,除了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等视角外,就目前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空间配置失衡等问题,还可以试图从空间学等相关视角,进行进一步探究。

3、近20年我国社区体育反思、启示与展望

3.1、研究反思

国家政策层面上目前重视程度不够,近20年我国关于社区体育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次数少,缺乏连续性,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分析结果同质化,大部分的研究性结论最后都归因于场地设施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社会指导员缺乏等宏观原因,缺乏解剖麻雀式的个案剖析。研究议题固化,基本集中于发展现状,研究对策,发展模式等方面。研究视角基本是从体育社会学、人类学出发的居多,缺乏其他跨学科及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成果。

3.2、研究启示

首先,宏观层面上,国家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使广大学者投身于社区体育建设之中,推动社区体育的法制法规建立;其次,中观层面上,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定量研究,也可以进行定性研究,运用空间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理论对社区体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社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的心理出发,对居民的社区体育认同、体育价值、体育情感、体育意识相关的方向进行研究探讨;再次,微观层面上,给予明确的措施,从基层群众的角度去探求解决社区体育问题的方法,比如,从居民(社区参与者)、社区体育指导员等,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3.3、研究展望

从建国初期,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被充分挖掘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80年代开始的举国体制,保障了我国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90年代后,为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成绩而推行的“奥运争光计划”,以及新时代举国体制的进一步实施,竞技体育先行的思想已经成为了国人的刻板印象。而群众体育,因其高光时刻及媒介表征不如竞技体育多,学者与媒介关注的程度相对较低,这体现出一种基于政策制度的刻板化感知,导致大众目前的体育意识不足,社区体育发展滞后。我们可以尝试从社会结构、社会行动、社会网络及社会认同等视角出发,探究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结构化成因,从大众体育认知转变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等领域,探索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有效对策,实现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健康的目标。

4、结语

与西方国家相比,社区体育相关研究在我国出现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国社区体育研究成果丰硕,研究视角已经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社区体育的关联互动研究等都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纵观全局,目前学界对社区体育的研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国家社科体育学关于社区体育的选题立项数目较少,研究缺乏连续性;研究结果相似度较高,创新不足;方法单一,集中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以某一城市为个案,进行定量分析,缺乏质性研究的定性分析;从空间地理学、心理学的相关视角出发的研究成果较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老龄化人口的进一步增多,国家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日益重视。发展体育强国,培养人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人们体质已经是重中之重。社区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的纽带,对我国的体育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加快推进我国社区体育的纵深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永续力。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社区体育
社区大作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影像社区
我们的“体育梦”
影像社区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