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培养流动青少年领导力的模式构建
——以大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2022-05-06 07:37金安铭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4期
关键词:领导力协作流动

金安铭

(东北石油大学体育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流动青少年指随进城务工的父母一起来到城市的农村青少年。随着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多样化态势以及流动人口人数的增长,流动青少年数量也随之增加,成为不容忽视的群体。为了缓解流动青少年无法在异地接受高中教育与流动人口家庭化之间的矛盾,各地教育部门近年来陆续放宽了流动青少年接受当地中等职业教育的路径,在为流动青少年提供接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奠定前期的技能基础、做出早期规划。然而,流动青少年走上工作岗位后,个人学习和相互协作能力的短板,是他们社会融入和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对于流动青少年领导力培养的议题逐渐被关注。领导力指个体领导自身及他人,与他人合作或促进他人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青少年领导力,则是青少年群体通过不同的角色分工,在与他人完成共同任务、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出的能力,由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自我理解能力等外在和内在维度共同体现。本文研究将视角聚焦于流动青少年群体,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其领导力的发展,旨在形成可参考的、可操作的、能促进流动青少年领导力发展的模式,为相关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大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对体育活动培养流动青少年领导力的模式构建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途径检索流动青少年现状以及青少年领导力培养的相关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前期的理论支撑。

在体育活动开展前、后,分别对参与研究过程的流动青少年进行领导力量表测评,以检验运动模式的构建是否有利于流动青少年领导力的发展,为本文研究提供客观支持。(1)测评量表选取。本文研究采用的是领导力技能测量量表(LSI),该表是学者Carter和Townsend于1980年编制的专门用于测量青少年领导力的工具量表,是近年在我国采用较普遍的青少年领导力测量量表,也是现今为止与青少年领导力定义较契合的问卷。本文研究选用这一量表,对比流动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前后领导力指标得分的变化程度,以检验运动模式的构建是否符合流动青少年领导力的培养。(2)测评对象。本文测评对象为大庆市中等职业学校高一、高二年级流动青少年,包括145名男生和135名女生。基线测评发放领导力测量量表280份,收回265份,回收率94.6%,有效率100%。对比测评发放领导力测量量表263份,回收253份,回收率96.2%,有效率100%。在2次测评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随机各抽取250份进行分析。(3)计分方法。测评的得分方式应用五分法统计,非常符合计5分,有些符合计4分,符合计3分,不符合计2分,非常不符合计1分。测评对象每个项目的实际得分是其这一项目下所有分项所获得分值的平均分。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逻辑学的知识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并对相关理论进行逻辑推理。

采用Excel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活动培养流动青少年领导力模式构建的着力点

按照测评法所述,向参与项目的流动青少年发放领导力技能测量量表(LSI),通过17个评估题目分别对青少年领导力涉及的协作能力、自我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4个维度进行基线测评,应用五分法统计计算均值。流动青少年领导力得分情况见表1。

表1显示,流动青少年的决策能力得分最高,平均为3.3分,但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得分相对较低,平均分都是2.6分,这种现象与流动青少年不善于与人交流和城市融入感不强的特点相符。因此,如何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重点培养流动青少年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是体育活动设计和模式构建前期需要重点考量的环节。

表1 体育活动开展前流动青少年领导力测评得分表 分

在实地访谈的过程中,项目组了解到校方并未意识到领导力的培养对流动青少年走出校门后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校内流动青少年的领导力培养是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只有少数流动青少年在协助教师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沟通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但受益者仅限于担任班级干部的流动青少年,学校对流动青少年领导力的整体培养缺少统筹规划。

结合量表测试结果和访谈得到的信息,项目组制定了设计和实施体育活动的原则——以“提高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主要目标,拓宽校内流动青少年群体覆盖面”设计和实施体育活动。

2.2 体育活动培养流动青少年领导力模式构建的主要环节

结合体育活动实操过程具体环节的需要,在流动青少年领导力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体育活动的开展由赛事组织、运动训练、竞赛参与3个板块共同构成:赛事组织板块,靶向目标为提高逻辑思维、理解认知、问题处理、组织协调4个方面的能力;运动训练板块,目标细化为提高诊断分析、时间计划、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竞赛参与板块,则具体由团队合作、判断思维、快速思维、沟通等方面目标予以体现。

通过对四种管材价格、施工工艺、输水能力、压力等级、卫生性能、维护费用等进行比较,确定钢管和PE管易搬运、施工安装方便,压力适用于较复杂的山区地形条件,价格相对较低,所以适用于本工程。提水管线全长0.98 km,由提水泵站至调蓄水池为DN 250钢管;供水管线全长1.86 km,由调蓄水池至三交镇,为DN 250 PE管。

活动的人员构成方面,由校内、校外2个部分组成。校内教师与校外的培训师协作,共同辐射于校内体育活动的主体人群,组织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流动青少年,为他们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指导,并辅助他们在校内实施运动训练及赛事组织等活动。流动青少年体育活动结构板块图见图1。

图1 流动青少年体育活动结构板块图

根据体育活动不同板块的目标、结合项目可参与人数以及学校的场地设施情况,项目组选择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为训练和竞赛内容。

篮球和足球项目分别采用半场“3VS3”和五人制足球的竞赛形式,以便于单位场地内能容纳更多人。此外,项目组设计了知识竞赛环节,以足球、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等为内容背景,面向女生或是运动受限的人群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流动青少年的参与性和参与受众数量。

乒乓球项目采用双打的竞赛方式开展。每个竞赛组60人,分为30对选手,每3对选手为1组,共10组进行内部循环赛。循环赛增加了相互沟通合作、并肩比赛的场次,提高了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教会了比赛参与者正确地面对胜负结果。小组赛后,每组的第1名进入淘汰赛进行比赛名次排定。

参与基线测评的流动青少年共同组成赛事保障团队,分为学生领袖团队、裁判员团队、运动队3个部分。

学生领袖团队是项目得以运转的核心团队,该团队人员不需要具备很多的体育专业知识,但应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

裁判员团队按照不同的运动项目分组,足球与篮球项目裁判员从有该项目的运动经历、能初步“阅读”比赛的流动青少年群体中选拔。每一个运动项目的裁判员应信任团结、公平公正。知识竞赛的裁判员也由裁判员团队中派出。

运动队由教练员和运动员组成,每队可由不同的成员轮流担任不同竞赛项目的教练员。该团队成员应有一定程度的运动特长,要能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正确决策并协作进行训练及比赛。教练员除上述职责之外,还要负责本队参与竞赛的协调工作。

根据学校每学期的教学周数安排,体育活动开展持续时间为14周,分为准备期、实施期和结束期3个主要环节。(表2)

准备期(第1~5周)以培训为重点。由校外的培训师对流动青少年从赛事编排、赛事准备等层面进行技术指导,由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分为赛事组织及运动训练2个部分,相关的培训内容也有所不同。培训后,流动青少年要根据不同的分工做好赛事筹备、训练开展等相关工作。

实施期(第6~第13周)每2周为1个竞赛周期,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工作。从报名到比赛结束后的总结环节,具体事宜均由流动青少年亲自完成,校内教师和校外培训师只负责训练技术指导与赛事仲裁工作,不做过多干预。运动队要根据赛事报名情况开展训练,争取优异的比赛成绩。在每个周期的竞赛活动结束后,校外培训师要带领流动青少年进行总结,并完成下一周期竞赛活动的准备工作。从表2中可以看出,训练和竞赛的实操周期为第6~第13周,其中第8~第13周的工作流程具有重复性。过程的重复有利于流动青少年对训练和竞赛的组织程序进一步熟悉,并能对其领导力培养效果起到强化的作用。

表2 体育活动时间流程表

结束期(第14周)以回顾体育活动开展的全过程为主要内容,除了总结准备期和实施期各个环节工作开展的优势和不足之外,参与活动的流动青少年还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分享自己和同伴的收获和进步。

2.3 开展体育活动后流动青少年领导力量表对比测评情况

为期14周的体育活动结束后,项目组第2次向活动前参与基线测评并且完成体育活动全过程的流动青少年发放领导力技能测量量表(表3),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完成对比测评的人数较基线测评减少17人。经过数据整理后,发现受测流动青少年4个维度的得分要高于基线测评,其中,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提高的幅度较自我理解能力更为显著。协作能力方面,男生在基线测评时的得分要高于女生,对比测评的数据显示男女生协作能力得分均得到了提高,且女生得分超过了男生;沟通能力方面,女生得分的提高幅度大于男生,可见在沟通能力方面,女生的进步更为显著;而决策能力方面的得分数据则显示,男生提高的幅度大于女生,表明在决策能力方面,男生的进步较女生更为明显。

表3 体育活动开展后流动青少年领导力测评得分表 分

对比测评的数据变化起因于以下4个方面。(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流动青少年需要和校外培训师或校内教师进行沟通,以获取专业的指导,并及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2)流动青少年之间需要沟通合作,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包括赛前准备、场地维护、人员分配等;(3)赛事组织人员需要将项目流程和竞赛规则传达给其他成员;(4)教练员需要组织队员训练,且队员之间需要沟通,彼此了解,在竞赛中商议战术以发挥每个人的特点。体育活动开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合作与决策。流动青少年在组织和参与体育活动后,各项指标得分较基线测评有所提高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同时也说明流动青少年的领导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4 体育活动开展培养流动青少年领导力模式小结

本文研究视线聚焦于流动青少年这一群体,结合流动青少年社会融入感较低、沟通能力较弱和即将步入社会的特点,提出以运动开展促进其领导力发展的模式,通过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编排、竞赛、裁判等工作,尽可能地为其提供相互间合作和共同决策的机会,使他们意识到沟通、合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正面且有效地培养了流动青少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提高了其自身领导力,同时营造出了良好的学校体育活动生态环境。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流动青少年领导力培养手段的有益补充。与此同时,体育活动模式构建的活动内容、形式均具有可重复性,可供今后重复性利用和操作,使更多的流动青少年受益。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将体育活动开展划分为赛事组织、运动训练、竞赛参与3个板块,结合学校场地设施等具体条件,选取适宜的项目开展竞赛,并由流动青少年组成赛事保障团队,以周期性形式进行项目竞赛,是本文研究以体育活动开展培养流动青少年领导力模式的主要内容形式。

体育活动实施后,流动青少年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自我理解能力4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基线测评,其中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得分提高幅度更为明显。男生决策能力的进步较女生更为明显,女生则在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较男生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3.2 建 议

以体育活动发展流动青少年领导力的模式,可以与学校常规体育工作有机结合,可作为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的固定形式长期存在,在发展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促进校园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猜你喜欢
领导力协作流动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流动的画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领导力21法则》
协作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的名与实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