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騉 姚海良
作业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智慧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长期以来,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注重死记硬背、重复与模仿、机械训练与“题海战术”,却忽视了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激励功能。学生真正的困惑、态度、情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被忽视,作业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意义,无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对学生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做作业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发展智力的過程,更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基于当下作业量大、形式简单、内容重复等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积极探索并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作业。
前置性作业。为了解学生学情,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教师可以设计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前置性作业是预先设计探索性问题,以课前预习的形式,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进行自主探究。这类作业要与第二天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如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找周围哪些地方出现过百分数,这些百分数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记录下来,准备在课堂上交流。第二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找到的百分数引入课堂进行教学。
实践性作业。为了让学生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如学习了圆环面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家中的光碟并计算光碟的面积;学习了人民币后,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购物,体验人民币的换算。这样的作业能够让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学得扎实,感受深刻。
调查性作业。这类作业是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对不合理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如学习了统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社区、街道统计汽车数量,走访有关部门,了解辖区内停车位分布情况,征集小区业主对停车问题的意见,自行设计多功能停车场方案,让学生尝试解决停车难问题,培养他们的策划能力和调研能力,真正让课堂走向生活。
阅读性作业。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了“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栏目,专门向小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数学方法与思想等。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阅读有关祖冲之的故事,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还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宽视野。
检测性作业。为了巩固学生知识技能,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也要布置检测性作业。这类作业是对学习目标的检测,设计时要考虑作业与目标匹配的问题。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及时评价与反馈。如设计这样的作业:“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后,给圆柱形茶叶筒包上包装纸,想一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些面组成的?”这个作业就是结合教学进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检测所学知识。
除此之外,数学日记、数学小报、数学魔术等都可以成为作业。教师设计多样性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方式、解题技巧与数学经验,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业是连接教学和评价的桥梁和载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有注重作业的设计,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