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综述
1.探究材料
在解答这类阅读题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么在探究材料之间共性的同时,还应探究它们的个性;而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但其实只是形式不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2.解读图表
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解答图表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
(2)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表格要关注项目名称及数据变化,柱状图要关注柱体高度及变化趋势,饼状图要关注各部分所占比例,坐标图要关注曲线变化趋势。通过图表中数据的变化、异同,来把握其趋势或揭示其问题。
(3)审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
(4)找规律。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图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在图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再做一些数值上的综合统计工作,快速总结出某种规律。
(5)善表述。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其次,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点,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准确、有条理。
典例呈现
(2019年四川巴中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4年初,一封给全体留德学子的回信传遍全球。“走,回中國!”一时间归国成潮。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良好的政治环境、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对留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肺腑之言就道出众多海外学子的心声:“在外国做得再好,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回到国内,我会成为祖国变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来中国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增加。
材料二:下表是“归国潮”的有关数据
“归国潮”经历三段式发展期
材料三: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有留学背景的“海归”。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近8万名留学人才创建了一大批如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与高徒陈宇翱、陆朝阳先后回国,他们组建了一支令世人倾慕的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打破体制壁垒,制定优惠政策,诚纳天下英才”,在“归国潮”风起云涌之际,国家有关部门敏锐地把握住中国的发展大势,适时做出了加快人才建设的诸多战略决策。
借鉴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近几年,80%左右的留学生归国,促使来华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迅猛增加。
B.我国政治、经济和市场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形成留学生“归国潮”的主要原因。
C.众多海外留学生不愿在国外做“旁观者”,希望回到国内,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D.潘建伟与高徒回国,是中国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或相同(相似)之处即可。近几年,80%左右的留学生归国,不是“来华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迅猛增加”的原因。故选A。
2.阅读材料二,请分别概括“归国潮”三个阶段“回流率”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的解读。结合年份和回流率分析三个阶段的特点即可。如:第一阶段,回流率稳步上升;第二阶段,增幅较大;第三阶段,保持在高位。
3.阅读材料三,请概括“归国潮”为我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近8万名留学人才创建了一大批如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可概括出:促进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与高徒陈宇翱、陆朝阳先后回国,他们组建了一支令世人倾慕的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可概括出:增强中国科技队伍的实力;“在‘归国潮风起云涌之际,国家有关部门敏锐地把握住中国的发展大势,适时做出了加快人才建设的诸多战略决策”,可概括出:推动国家做出加快人才建设的战略决策。
专项训练
(2021年甘肃兰州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数字阅读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内容传播渠道,我们获取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更多了。阅读资源极度充裕,“能不能读到”的问题,让位于“选择读什么”的问题。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资源,很多读者患上了“选择恐惧症”。人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筛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不是,所以干脆把选择权交给阅读平台,交给智能推送这个新功能,交给强大的算法。
算法透露了数字时代的显著特征:人的行为、性格、趣味可以被大数据量化、分析,从而变得可预测、可追踪。在“推荐”页面里,信息的选项看似增多了,但多种多样的选项不会同时出现供用户选择,而是一次只出现一个。这样一来,信息之间的横向比对、斟酌、辨别,被省略和跳过了。人们面对信息常常只有两个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长此以往,阅读平台会根据用户过去的行为数据与趣味模式,“精准投喂”用户想看的信息、爱读的书。困住人们的“信息茧房”,就是这样形成的。
久而久之,这种只关注自己感兴趣内容的阅读,就会让人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容易因惯性思维而故步自封。
训练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阅读形式看,用户比例最高的是电子书阅读,最低的是有声书阅读。
B.从阅读形式的时间占比看,各类阅读形式的阅读时间占比差距在缩小。
C.图书用户更偏好电子书和有声书,表明纸质书阅读形式日渐衰微。
D.综合两个图表可以看出,图书用户读书渠道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
2.借助下面的问题提示,根据材料二内容,简要解释“信息茧房”的意思。
信息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