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晓婷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对知识进行学习,还需要提高自身的见识,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还可以对中国的传统美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开拓自身的视野,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不仅是因为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而且还因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缺乏,对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的意识不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在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借助古诗教学,无痕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部分。 不仅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古诗的有效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学识字率,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古典派的语言和鲜明的艺术概念特征,使得古代诗歌隐藏着多样的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灵活地运用古诗的元素,让学生可以对故事的背景进行了解,并且对古诗的意境、创作背景进行认知,从而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也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古诗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教师要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对古诗进行阅读,在长期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优秀古诗作者的吸引,让学生有自己喜欢的诗人,对诗人的生平和作品进行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思维。
例如,教师在开展《村居》这首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帮助下,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分析古诗词中所记载的精彩艺术概念。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阶段性指导下收获个人感悟。在这种教学法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古诗主题的含义和中心思想,还可以感受到其中隐藏的“放纸鸢”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其他类型的古诗进行学习,对“纸鸢”等传统文化有清晰的认识。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古代诗歌知识后,教师可以以古代诗歌为载体组织丰富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便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提供一些奖品,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二、整合日常教学,无痕渗透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世代相传的灵魂和本质,因此,学生有必要从小就学习传统文化。如果能把传统文化和汉语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能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强烈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效能,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文化,因此,汉语的学习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完全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开展《慈母情深》一课教学的时候,首先,教师应系统地说明教科书的内容,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含义,了解文章中揭示的真相,实现母亲对孩子无私的奉献,才能了解家庭纽带的珍贵。学生深入了解后,教师能及时渗透到中国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等传统文化中,了解学生如何感谢父母、赞扬他们,正确理解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付诸到实践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回到家中应该如何回报自己的父母。有的学生回到家后主动为父母端茶递水、捶背和捏肩,而有的学生则在课后主动收拾自己的房间、拖地,贡献自己的一根力量。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可以对中国的传统美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可以用日常的教学方法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不仅可以体验无限的乐趣,还可以实现心灵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感悟,并且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三、营造文化氛围,无痕渗透传统文化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就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传统理论知识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走神,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我的控制力比较差,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保持专心的状态。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范围内的营造,让学生可以在环境的影响下,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对传统文化进行认识。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可以在环境的帮助下,实现自身认知的升华,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教师要发挥现有的教学基础,对原有的教学课堂进行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维。
例如,教师在开展《草船借箭》一课教学时,首先,重点关注学生无法独自理解的生词和相关段落,向学生介绍课文主题,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文章主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随机选择几个学生,扮演文章中所述的角色。在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之前,需要掌握文字的实际情况,充分展示文字的态度和行动,恢复文字的形象。在角色扮演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与学生讨论和分析文章中各个角色的形象特征,探索文章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学生扮演之前营造良好的氛围。角色扮演活动后,教师应该向全体学生传达自己角色的具体情况和历史故事,分析对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形象的独特理解,与学生分享意见和想法,讨论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最后,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介绍历史上不同英雄如何继承和传承深厚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模范学习,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融合故事教学,无痕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通常作为一种教学的形式,比较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整合传统文化,利用学生对故事的喜爱,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育中的故事所包含的“傳统文化因素”,以实现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第二,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依靠传统文化因素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盘古、精卫和愚公都是古代智慧的代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盘古的智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作者介绍了《精卫填海》的故事,通过典型的《搬到了摇篮山》的典型案例,有效地挖掘了故事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推动全班学习古代中国人在故事教育中的勇气、耐心和无私奉献。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作者没有直接介绍对应的传统文化因素,而是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延伸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女娲补天向学生进行讲述。接下来,小组讨论学生们思考的神话故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不受限制地陈述自己的意见,然后让学生的主观得到完整地释放,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故事,吸收古代故事的传统文化因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推荐一些包含传统文化因素的故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再次分析传统文化因素,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情节的趣味性,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故事的帮助下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习质量。
五、结合语文活动,无痕渗透传统文化
除了小學传统的汉语课堂外,大部分教师过分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教育和生活之间的脱轨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传统文化的继承。基于上述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因素,以便将学生所学与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对古代思想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将相和》时,可以向学生讲述这篇课文是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蔺相如的调和,使得两个大国的矛盾解除。以蔺相如为主线,通过三个独立的故事,将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进行讲述,并且描绘两人的性格特点。对学生来说,历史故事离自己很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者不仅要分析与学生相对应的故事,还要在新的知识教育后引导学生走入蔺相如、廉颇的纪念馆,让学生完全了解这个角色的性格,感知蔺相如的机智、了解廉颇的大将风范。实际教育后,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发表看法。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摩擦,作者有效地引入廉颇、蔺相如的相关优秀品质,引导学生了解整体情况,了解应该根据群体利益进行决策。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教师可以按照传统的文化节日和学生一起把教室变成快乐的“节日礼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实用。为了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增强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引导逐渐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访问当地民俗文化,继承当地技能。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从而摆脱被动的学习。除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从日常的教学活动和营造教学氛围出发,让学生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个小事中发掘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从故事中对传统文化的由来进行认识,同时提高对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的意识。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学习,感悟课文中人物的优良品质,逐渐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