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涛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执行的首要任务,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另一方面也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找到和日常课堂中的结合点,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一、高中阶段地理综合思维的现状
1. 教学模式单一
在对高中地理课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可以得知,教师主要是传授给学生一套地理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来完成综合思维的养成,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少了实际操作的步骤。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思维模式的运用,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没有办法做到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进行解答,因此,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过于片面
有很多的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会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着重地讲解,比如教师在人文地理以及自然地理的讲解上,会占用更多的时间,并且在这两个板块的讲解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地理课堂上出现了片面性的讲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不利的。
3. 教学评价需要完善
有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的阶段中,只是对过程比较看重,却忽略了最终的评价,再或者是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从课堂提问的模式中或者是对课下作业的完成程度进行判断,这样的模式是单一的,因此要对最终的评价进行完善。
二、地理综合思维在高考中的考查模式
这几年以来,在高考中出现了很多的综合思维题型,其主要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分值逐渐提升,展现了综合思维的重要性。在高考试卷中,有关综合思维的题型,其分数值在不断提升,其题型包含了客观题与主观题,在不同的情景模式下,完成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2.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题目综合性强。在高考试卷中,有很多的试题都需要学生来对此阐述原因,也就是立足于综合性的角度对各个要素之间展开思考,此外,还要考虑到地方性的因素,对地理现象展开科学的解释。 3. 考查性涵盖面广,要求学生多元化的思维。综合思维主要有区域、时空以及要素方面的综合,在这其中,时空以及要素综合是考试中的重点部分,在做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对各个地方的地域特征进行综合,让学生立足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下,对地理现象展开分析,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
三、新高考视角下,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
1. 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
在地理学科中的综合思维,其主要特征有三个:全面性、系统性、动态性。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个知识进行交叉的环节,如果这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机械地归纳,那么最终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所以,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框架清楚、一目了然的特点,这也就成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策略。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对学生展开引导式的教育。比如在复习“气候要素分析——气温”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学生对气温产生的因素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思考,比如说有地形、洋流、海陆位置、海陆分布、纬度这几个因素,这些因素可以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一个分支,然后在这个分支上展开延伸,也就是对每个分支展开拓展,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们会立足于整体的角度来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当最终成绩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也表明学生的综合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复习质量也得到了最大的提升。
2. 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只是局限在书本教材中,如果只是理论方面的提升,那么这样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并且对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个角度上,开展课堂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策略。比如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城市展开实践调查,包括城市的主要优势是农业吗?还是工业、交通?它们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促进作用?这样的实际活动要学生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并且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此外,还要结合本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做解答。这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本城市的深入了解,还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综合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3. 建立情境模式,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高中生的思维大多是相似的,比如他们的思维都非常活跃,个性化发展比较明显。因此在带领学生展开思维教学时,要展开创新设计,并且要有一定的吸引力。情景模式的构建具备很强的导向性,可以最大化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情境模式的构建中,大多数学生的身心都受到了熏陶,因此对地理知识也更加感兴趣。在实践课中,教师可以从情境出发,让情境作为激发学生思维的驱动力。地理课堂上情境模式的构建比较多元化,包括插图、视频、地图等等都可以当作是情境模式的出发点。情境模式可以把书本中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提升。比如说在学习“全球定位系统”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采用的是图文模式,这还不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对此有更大的冲击力,教师可以依据书本中对定位系统的描写,引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一描写转变成动态的模式。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充分展现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对视频的模式更加有兴趣,在视频的观看下,学生对这一节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是大多数教师在做的事情,但是如何把书本内容和多媒體进行有效结合,这便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从书本教材中找到切入点,把信息技术和书本材料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合理的情境模式,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
4. 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实际的情景模式中,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多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要结合书本内容,让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高中地理主要部分是讲述人地的关系,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综合性以及地域性,这也展现了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综合思维的重要性。综合思维直接体现在逻辑思维上,因此,教师可以从逻辑思维出发,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对知识的梳理要以书本为基础,这样才不会出现跑题的情况;另外,归纳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采用文字来展示相应的知识结构,还有的学生在写了大量的文字后,依旧出现了跑题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指导,进而使得学生快速掌握这部分知识。比如在学习“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这一节内容时,如果只是依靠兴趣来学习,其效果是不理想的,应让学生对该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技巧,采用信息梳理,是一项非常好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更好的进行把握。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用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对荒漠化的环境进行了解,在学生逐渐进入到状态后,教师可以把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对这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懒散的情况,在进行梳理之前,教师可以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确定好思考的方向。比如说荒漠化的含义以及所产生的后果,还有我国荒漠化的具體情况。学生们依据教师的问题展开了思考,还有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梳理,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相关的知识点一一呈现了出来。和教师的讲解相比,好像知识梳理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学生系统性的活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学生们可以立足于多个角度来进行信息梳理,从主要内容到次要内容,这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梳理是具备相应的技巧的,首先在课堂上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性的探索,这也是教师遵循新课改理念的实际表现。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对这一课堂的学习重点、核心问题等越来越清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对知识展开梳理。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更多的梳理机会,这样也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学生们对地理学科有了综合认识,并且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也促进了地理知识的内化。
5.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这几年在教育行业,逆向思维已经成为了课堂上的新宠,这一形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其主要在于逆推模式的新颖性。这是一种反其道的学习模式,从结论开始,往前推导,学生们的思维也被激发了,这样的情况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地理学科中各个知识点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按照一般思维从正面去推导,那么难以达到又快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结论开始往前推,这也最大化体现了教师在地理学科上的智慧。在这一模式中,学生的心情是愉悦的,思维被完全激发了,因此这也会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地理实践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价值的习题,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在对习题有了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尝试拓展自己的认知。在限时训练的模式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练习完毕之后,师生共同对习题进行讨论,在有了正确答案之后,有的解错的学生,他们不太理解错在哪里。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习题,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生们最终自主纠正了做错的习题。在这样的逆向模式中,学生们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并且逆向思维也有了更好的提升。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展开实践练习,那么学生对知识也不会深入了解,并且也不会有很高的兴趣,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枯燥、死板的状态。如果想要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先开展实践练习,让学生扎实基础知识;然后再展开逆向推导,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结语:
以上就是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方法策略。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地理综合思想培养作为教学核心重点,通过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分析在高考中核心素养的考查特点。一方面要扎实学生的基本功,通过思维导图、情境模式等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通过实践活动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手段,最终实现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