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教学应当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后能够有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受此教学要求影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教师开始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课程教学和实际生活的结合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文章对小学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简要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以期促进小学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12-0240-03
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单一化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知识内容,甚至还会让数学课程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使得小学生失去课程学习意识,这就同课程教学目标相背离。为了解决数学课程教学问题,强化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激发学生数学课程学习兴趣,新课标开始倡导生活化教学,即为学生构建丰富有趣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从抽象知识学习向实际操作应用的转化,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能力。
1 小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意义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若是能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小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原理,从而激发出更深层次的求知欲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数学学科涵盖范围广泛,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应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从而真正理解数学。这样一来,小学生也能在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中获得更良好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另外,依据数学教学的有关标准,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教育环境息息相关,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离不开优秀数学教师的有效引导。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生活化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师改良的教学方法中的一种,经过多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活化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的数学问题中,并以此让学生产生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同时,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愿意不断地深入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2 小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策略
2.1 构建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学习,其数学能力不仅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其生活能力、基础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为了让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更贴合学生需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1]。
如在教学“乘加和乘减”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生活化情境:3盘苹果都是4個,最后一盘苹果是2个。这样,学生对于3×4+2=14就能根据图示明确其含义。假设教师又买了2个苹果放到盘子里,询问学生“现在有多少个”,学生能很快回答是4×4=16。教师又问:“之前我也有那么多苹果吗?”学生回答:“老师后来放进去的2个苹果不是原来的,因此原来的苹果数量得去掉这2个。”这样,学生就有了答案:4×4-2=14。
2.2 运用问题引导法,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保证课程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从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活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数学知识点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地看待数学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究数学学习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学问题导入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保证数学问题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数学问题创设的合理性、有效性,才能充分发挥数学问题的导入作用,带领学生一同进行问题探究,满足新课改下的数学课程教学要求。
如在进行“面积”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在简单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课桌面积的计算,并提问:“除了课桌面积计算之外,书本面积、教室门窗面积等如何计算?”以便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数学课程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所学面积计算知识进行计算,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应用核心。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师应当更多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其主动发言,进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问题解决中去。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主要起到简单的课堂教学秩序维护和学生状态调整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问题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做铺垫[2]。
2.3 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点,利用数学知识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难题。因此在生活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意义,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教学价值,让学生学以致用,完成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光引入课本中的生活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找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共通点,为学生设计数学生活问题。如在进行“利率与利息”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利息的数学含义,学会利用利息公式“总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进行计算。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去银行存钱,并计算哪种存钱方式所获得的利息多一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参与实际计算,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日常的商场购物、外出旅游、水电费缴纳等都是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抓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问题。如此,教师可以更好地完成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学习,改善传统单一化的填鸭式教学的不足。
此外,为了保证生活化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对每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馈,检查生活化教学设计下的数学课堂是否达到课程教学要求,寻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为生活化数学课程的实施推进创造有利条件,保证生活化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4 数学结合生活,强化教学的效果
为了强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让学生可以熟练应用数学知识点解决生活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结合生活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升数学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另外,以数学教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展开数学活动,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学习的快乐。传统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只能听教师进行课程知识讲解,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不高。这容易导致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同当前数学课程教学要求不相符。教师以数学结合生活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使得学生从原先的被动学习者成为数学课程学习主体。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不再由小学数学教师一人主导。
数学结合生活的教学强调数学教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学生由此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体验数学的价值。如进行“加减法运算”这一课程的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含义,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同父母到商场、菜场进行的买卖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组员自由扮演商贩和顾客,体验买卖过程中的加减运算,以此提升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重复的练习和计算。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和家长去商场、菜场之类的场所,体会商品购买过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由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和理论的联系强化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并在下次课堂学习过程中,同小组成员进行经验探讨,互相交流学习方法。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达到新时代课程教学要求[3]。
2.5 引入教学游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小学生年纪较小,好奇心强,对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身心发展特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引入教学游戏。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游戏实践中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愿意主动探索相关数学问题。
如小學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数学规律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开发相应的游戏教学活动,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满足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画片设计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片为蓝本,设计解救懒羊羊的数学游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数字迷宫,要求学生以找数学排列规律的方式来通过不同类型的关卡,解救懒羊羊。数字迷宫中的关卡可以依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数量,通关过程中的难度逐层递进。学生若遇到难度较高的关卡,可以向村长求助,教师这时候就可以扮演羊村村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充满热情,教师也能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主动深入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内容,热爱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小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数学来源于生活,单纯依靠教师进行教学知识点讲解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更谈不上后续教学知识点的应用。教师只有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才能加强小学生对于数学课程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创建高效课堂,达成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改革下的课程教学新要求。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具备生活化教学意识,学会利用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设计生活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同时有效吸收、内化知识内容。这样可以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理解数学知识本质。
【参考文献】
[1]马力力.浅谈小学数小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
[2]肖飞.数学中的生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
[3]潘锦程.点破数学与生活间的那层窗纸——小学数学教小学生活化的实践[J].科技展望,2017(18).
【作者简介】
王立鹤(1977~),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