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本真,让学生快乐学习

2022-05-05 22:08黄春
新校园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本文章语文

黄春

2021年初冬,我有幸跟随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一起参加了钱梦龙先生课堂教学艺术研修班活动。通过听讲座、观课,让我有了新的启发,坚定了我回归语文本真的想法和一定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到幸福的决心。曾几何时,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上,我们看到各种精美的课件贯穿语文课堂始终。语文课堂上老师按照自己预设的流程不断更新着PPT,学生只是被制作精良的PPT吸引着,被老师拽着走。给观课老师的感觉是学生好像都特别“厉害”,老师设置的问题总是可以在简单的讨论后有精彩的展示。课堂环节紧凑、教学流畅,但观课之后总是让人感觉不对味。现在想来,根源在于没有把学生放到主体的位置,教学实践中说是以学生为主体,其实还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必须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习得,尤其是没有关注到大多数学生的习得。课堂上配合老师的学生都是这个学科成绩比较优秀的,更多成绩一般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无所适从,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即使有那么多觀课老师在身边也表现得无所事事。课堂上学习的快乐、幸福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更无从谈起了。以下为笔者参加此次活动后的几点感受:

一、语文课应该像钱梦龙先生所倡导的,成为一种引导学生真正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锻炼自读能力的新型语文教学

研讨活动中,南京的袁老师执教的《奶奶和 1973年的诺贝尔奖》就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篇与七年级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上课伊始,袁老师在投影上展示了文章的标题,请学生记录下自己读到文章标题后所想到的,然后点名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因为只有一个标题呈现,而且需要把思考的内容写下来,这样的要求适合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必须要通过思考才能完成。这一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这样的任务很新颖,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课上学生的表现来看,这种方式明显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接着教师用投影仪显示文章,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阅读,读完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文本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时间也有限定。学生带着好奇心和疑问,钻进了文本中,没有一个学生置身事外。学生默读文章时,老师在静静地等待。我特别佩服袁老师在这个环节中的功力。几乎每一次的观课中,我们都能看到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后,不是原定所给的时间大幅缩水就是老师不断地催促,学生要么来不及深入文本,要么就是思路被老师所谓的善意的提醒打断。这节课中,我看到的是老师在巡视、观察中静静地等待,学生有充足时间认真地独立思考。后面的时间老师就围绕学生读文章产生的疑问来进行教学。老师整合筛选学生之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课堂上学生围绕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收获来交流分享、合作探究、展示完善。过程中学生如果有回答不合理、不完整的地方,老师则会请学生再读课文。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区别于大多数课堂上,学生遇到问题老师马上纠正或者直接呈现答案。学生带着问题再去精准地深入文本,很多学生会有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喜悦。这显然是收获的幸福,是看到自己进步的幸福。整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文章,有自己的思考,有动笔记录、创造,有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研讨,充分体现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们看到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学生的展示充满自信,连贯、关联性强。下课后从学生兴奋的表情和激烈的讨论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愉快和兴奋。

二、“语文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钱梦龙先生的话质朴中见真谛

老老实实教语文,不仅要揣摩编者的意图,而且课文在哪个单元,对单元的要求、课型等也要认真领会,还要引导学生经由文字抵达内心的世界。我认为所谓的“要引导学生经由文字抵达内心的世界”,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而不只是简单地教授思考题。深圳的罗老师执教《云南的歌会》时引导学生给文章加个标题,启发学生思考沈从文在呼唤什么,就是引导学生经由文字抵达作者的内心世界。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深入文本,学生只有读懂了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比较准确地回答这样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在文本中寻找语句陈述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的争辩也将大家对文本的理解更向前推进了一步。课堂上老师通过让学生多次不同层次地读文本来一步一步引导其揣摩文意,理解文章内涵,学生们也感受到了思辨的快乐。最后,老师又提问:“你读完文章后最想用什么词来表达感受?”这个提问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新的高潮。学生你方唱罢我登场,淋漓尽致地展示着自我。

三、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019年南京市语文中考题中有一道让学生创作甜品店的菜单的题目,体现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从答卷的分析来看,这样的题目学生答题情况不理想,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得分率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差距。

这样的考试题已经考查到了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试题就是大家所讲的“活语文”的考试方向。应对这样的试题只靠平时应试化的训练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老师只有不断地关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引领学生多关注生活,才能让学生答题时得心应手,不至于顾左右而言他,不知所云。因此,这就需要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习得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动脑、动手的机会。课堂上必须将学生的主动思考落到实处,并落实到每一节常态课中。

无论是从语文教学代表人物的课堂教学理念和实践中,还是从当前语文考试的要求中,我们都能看到语文教学的不断革新,这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始终认为不管怎样变化,作为语文老师都必须始终记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老师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引领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和知识储备,在主动的探究和学习中不断获得新知。语文课就应该像钱梦龙先生所倡导的,成为一种引导学生真正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锻炼自读能力,不断获得的新型语文教学。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学得到知识,解得了疑惑,做得出试题,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收获的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庄 源

注:本文为学校承担的南京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本文章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