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2-05-05 03:04杨军张红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6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教职工院校

杨军 张红萍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影响日渐巨大。高职院校将信息化建设用于教学改革中,以此方式调整和改善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是新的教学改革方向,缺乏经验借鉴,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阻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转变思想,加快职能部门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增强信息化应用程度,实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6-0052-03

科学的发展促使信息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教育部门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制的影响,逐步在高职院校实施信息化建设。为此,很多高职院校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并投入了很多财力和物力,其目的是在校园网的基础上,构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服务平台。通过教育信息化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教学质量提升。教育信息化在高职院校的建设并没有完善,尤其我院作为刚刚成立不久的一所高职院校,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因此,只有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加以解决,才能确保信息化更好地进行,从而更好地指导我院信息化建设。

一、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认识,机构设置不完善

当前,所有高校都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是其实施的程度和产生的成效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的并没有发挥积极效应。多数高职院校从管理层到一线教职工并不是很支持教育信息化的落实,源于没有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落实上并不能进行环环把控。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以及对其价值性的思考,只从短期作用进行考虑,未能从教育教学发展的长期过程进行思考,缺乏全局意识,导致建设过程出现了很多不可协调的问题[1]。教育信息化被高职院校作为应付上级检查和评估的组成部分,一旦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会受到上级部门的督导。在具体的实践环节,没有将重心放在信息化建设上,一度将其当作工作上的负担。这样的实践方式和重视程度,使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逐步失去了原本的热情,很多本该落实的信息化方案均搁浅。高职院校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没有人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的监督和落实,导致权责无法明确,各部门的关系无法协调,直接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2]。

(二)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并非单一环节的工作,不能只保障资金投入,还应当进行制度保障,从而实现统一规划,将建设各部门责任予以明确,避免各部门难以协调[3]。但是,在实际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实现统一规划,而是将其中涉及自身利益的部分进行规划,凸显出片面性。很多管理层和教职工处于激烈竞争中,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形式化体现,最终造成教育信息化成为面子工程,并未在实际中落实[4]。这样的建设过程,让本可以在教学环节发挥巨大作用的教育信息化难以得到有效运用。部分应用软件也不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教学需求,无法保障信息共享,也无法对信息数据深层次的关系进行分析,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功能性,导致高职院校信息化遭受到较大的网络安全风险。

(三)缺乏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

教育信息化的落实需要通过管理体系和建设过程的科学规划为其提供相应的基础支撑。从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建设过程分析,很多高职完成了基本建设过程,在运行过程中管理松懈,完全依靠信息化系统自主运行,没有对漏洞和风险问题进行修复[5]。对教育信息化系统开展的管理以及培训活动领导并不关注,日常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按期维护无法进行,技术人员对信息化的运行并不了解,专业性知识极度缺乏。未能实现全员参与,甚至出现有的教职工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杀毒,随便将固定的IP地址进行更改,导致校园网大规模瘫痪。有的教职工根本就不懂信息化建设,基础知识不足,信息化设备应用能力低下,无法发挥信息系统最大优势。在这样的应用环境下,人机转换困难,很多人围绕信息化系统进行工作,非但无法产生创新意识,反而产生了不满情绪。在使用上应用难度大,无法给教职工提供便利,导致大量教职工丧失使用兴趣。

(四)教育信息化应用程度低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也是信息化建設的关键部分。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转变传统教学,逐步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从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分析,虽然进行了大规模资金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但是却没有进行大规模使用[6]。教师环节使用次数较少,很多应用功能使用频率低。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但高职教师并未立即进行改革,还是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等体系在各项设备和资源充足下,却只是传统教学工具的辅助工具,并未成为教学的主流。

二、增强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建立相应职能部门

当前,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也是通过信息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统一协调的过程。该体系需要涉及很多资源和部门,要将资金、人力、设备等进行全面统筹,并且落实好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工作。从现实情况可以看到,高职院校仅仅通过一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难以发挥效果,也很难完成信息化建设,应该增强所有的高职在职人员的参与程度,让教育信息化落实得更好。

一是高职院校从领导层到一线教职工都需要从思想上重新认识信息化建设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意识到信息化建设过程并不是将各类设备或者技术进行普遍的应用,而是需要结合教育理念、模式以及方法等方面的创新。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也是逐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也能逐步让教职工获取更大的发展机会。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形成全校共同建设、共同使用的氛围,促使其形成建设过程人人有责,共同监督的局面。二是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调整组织机构设置。对当前高职院校的组织机构进行分析,尽可能促使其形成扁平化结构,有效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高职院校负责人担任组长,作为全面执行和落实信息化的机构。该小组主要工作职责是制订高职院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方案以及制度,并合理安排相应的人员负责落实,也要保障建设资金。三是逐步引进CIO制,构建CIO系统,从而形成从上到下的信息系统。通过CIO进行统筹规划,各级信息化建设部门以及技术部门作为构成部分,为全校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过程,专业化人才是建设基础,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是保障,最终实现信息化建设应用是目的。在管理方式和应用阶段主要是通过人来实施和控制,人员的专业性是实现合理管控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将信息化建设人员培养放在第一位,将人员和建设过程进行合理统筹,逐步通过人才培养增强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促使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应设备,将更为适合学校的设备转变为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工具。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应该从四方面进行。

一是管理人员的培养。高职院校内设很多二级学院,也划分了很多部门,各院系的科室应该明确信息化负责人和联系人,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化工作。由信息化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可以从上到下实施指导,也能协调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设置奖惩制度,促使实现高效运行,确保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平稳进行。

二是信息技术人员培养。通过互联网建设而成的信息化系统,需要有较多的技术人才进行维护和保养。这要求高职院校对现有的技术人员加强培养,促使其技术人员逐步成为技术骨干,对信息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也可以与科技性企业建立合作,开展深入的技术交流,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技术保障。

三是应用人员培养。高职院校所有的教职工基本上都会使用到信息化建设后形成的软件或者服务,应该对其加强培训。按照人员岗位不同,促使其掌握相应的应用能力。培训过程应该关注岗位差异、层次区别等,实施多样化培训,在内容设计上要符合应用过程,从而增强培训效果。也要结合激励制度,将培训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中,通过培训结合考核的方式,带动全体人员充分参与。

四是科研人员培养。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教育信息化科研室,通过专人的研究把握未来建设方向,依托未来教育信息化建设趋势,调整全校的信息化建设,为高职院校信息化过程提供理论支持。

(三)立足实际,统一规划

高职院校领导层应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在资金预算和投资上要全面考虑。在资金获取上可以借助教育主管部门的补贴,也可以进行银行借款,或者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等方式;在各项资源采购资金分配上,应将现有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分配,掌握好适当的资金比例,从而促使整体效益发挥;在建设过程中要统一协调,分步进行落实,避免出现重复投资。

一是硬件建设环节要确保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也要具备相应的超前性。信息化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更新速度快,要紧跟时代步伐逐步更新相应的软件,构建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促使形成高职院校信息化核心。在相应设备的采购上,需要分析高校应用情况和需求,在最大限度内发挥实用性。例如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

二是软件在构建上必须实现集成化,必须实现不同数据共享。根据高校现阶段的要求,软件必须功能强大,产生效果快,操作方式也要简单化。例如一卡通、教务管理等。如果高职院校不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专业性,可以与企业进行联合开发,但是软件建设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参与者都可以选取同一种身份认证,最终实现数据共享。

三是各项资源需求上更应该把握重点,逐步进行完善。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进行研究,重点突出其实用性,也要具有相应的特色,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设计方案。

(四)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更新。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层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逐步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通过信息化加快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是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形成正确的引导机制。学校加快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覆盖,实施教学、学科、课时覆盖。组织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评比,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也与职称晋升和薪资待遇进行挂钩,从而形成更好的激励机制。

二是进一步增强信息化与高职院校学科的融合研究。学科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化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优势,加快研究出信息化与学科融合的途径。在信息化与学科进行融合后,逐步形成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必须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孕育其中,增强信息化在学科教育中的深层运用,促进教学结构的改变,从而满足现实学习的期望,可以更有效带动学生进行各类课程的学习,并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三是加快精品课程建设,更好实现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要充分理解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在高校所有学科中逐步培育多门精品课程。高职院校也要利用这个机会,将精品课程与信息化进行深度融合,依靠信息化技术来规范课程建设的办法以及考评,集中高职院校的优质专业,推出更加适合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

四是完善教学评价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成绩作为教学成果的主要衡量依据,但是新的时期,通过成绩衡量并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对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在教学过程评价中,不能只关注学生成绩是否提高,应该重视教师教学采用的信息化方式,通过正确的评价过程,有效地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激励更多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和研究,增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当前,信息技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逐步影响了更多领域,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部门要求实现教学现代化,增加了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學中的使用。但是,信息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是将其作为信息技术进行落实,而是要对管理、教学、人员等进行重新配置,单独依靠技术难以实现。在具体过程中,应该调整好高职院校的组织构建,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让信息化在建设中对各部门进行统筹。高职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保障,还需要借助领导层的支持,不断完善人才体系,从而促使其信息化建设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以此让高职院校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晴.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5):4.

[2]刘娟.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好家长(创新教育),2017(5):1.

[3]张成光,宋大伟.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169(31):306-307.

[4]董公亮.关于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2.

[5]姚雷.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1,28(5):176-177.

[6]刘佳.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探讨:以湘潭医卫职业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1.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教职工院校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探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关于士官学员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院校教育贴近实战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