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题匾

2022-05-03 00:06马国华
同舟共进 2022年4期
关键词:幽州蓟县安禄山

马国华

天津市蓟州区独乐寺,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初建时并没有名字。关于寺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其一,因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一棵参天而立的大杜梨树,因而以“杜梨”的谐音取名;其二,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独以普度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其三,独乐寺为唐朝安禄山起兵叛唐誓师之地,独乐之名为安禄山所取,盖因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最后一种说法流传最为广泛。

独乐寺在我国建筑史上以“三最”著称:寺内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阁中观世音菩萨塑像是我国现存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寺中山门带鸱尾饰物的屋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

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于1932年4月详细考察并测绘了蓟县独乐寺后,撰文《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2年第三卷第二期独乐寺专号,其中写道:“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皆辽圣宗统和二年重建,去今(1932年)已九百四十八年,盖我国木建筑中已发现之最古者。以时代论,则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建筑蜕变上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蓟人又谓:独乐寺为安禄山誓师之地。‘独乐’之名,亦禄山所命,盖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尔命名云。”

独乐寺建成后历经多次战火和地震,也经过多次修缮,一直屹立不倒,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榫卯木结构建筑,彰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独乐寺中的匾额“观音之阁”到底是谁题写的呢?这要从天宝后期说起。

当时,唐王朝不断在边疆挑起战争,社会混乱的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一方面,朝廷昏聩腐败,武备松弛,重用权奸,堵塞贤路;另一方面,在唐玄宗的纵容下,安禄山在十年间便由幽州节度使手下的一名小蕃将,成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有全国一半兵力,势力范围囊括今天河北、内蒙、东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一大片,随时都有可能摧垮唐王朝。

此时,李白已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李白在朝廷期间,亲眼目睹唐玄宗对安禄山、奸相李林甫恩宠有加的情况。现在朝廷内外都在流传安禄山将要谋反叛乱的消息,这让李白坐卧不安。他在《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中写道:“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耻作易水别,临岐泪滂沱。”这里的“沙漠”指的是“幽燕”,是安禄山潜心经营十多年的势力范围中心。

李白决计去安禄山的“虎穴”幽燕(今北京一带)探探虚实。天宝十年(751)秋冬,李白离开梁苑,北上幽州,途中游历广平郡邯郸等地。他有两个亲戚在邯郸为官,一是侄子李聿,在清漳(今河北省曲周县)当县令,他有诗《赠清漳明府侄聿》相赠。二是弟弟李皓在临洺(今河北省永年县)当县令。此时李皓遇到了一些麻烦,被停职反省,正好有时间陪同李白到各处游玩。

李白其时早已声名远播,所到之处都有不少人热情招待,他写下十余首诗。翌年十月,李白抵达幽州,看到安禄山厉兵秣马,形势告急,作为一介书生,自己却无能为力,心情复杂。在此背景下,他写了很多诗作,比较著名的有《幽州胡马客歌》,他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匈奴犯边的往事表达对国家或将发生战乱的隐忧,还用惊怵的笔调描写了征服匈奴战争的惨烈和悲壮。他关注的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将,而是那些被战争机器摧残的疲惫将士和因为战争而民不聊生的社会。

尽管匈奴的战事已然久远,但幽燕胡儿蠢蠢欲动、杀气腾腾,看来一场残酷杀戮恐怕在所难免。一旦战争再起,老百姓一定会再次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所以李白在诗的结尾处说“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既表现出他对于可能发生叛乱的极大厌恶和对平叛的期望,同时也向朝廷和世人发出强烈的战争警醒。

但在长安城,昏庸的唐玄宗仍然一味地沉醉于美人的温柔乡,丝毫没有察觉危险即将来临。果然,李白一语成谶。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当李白从邯郸游历到蓟州时,正值独乐寺内的观音阁刚刚落成。这是一座十一面观音像,正缺一块匾额。寺内方丈见到大诗人到来,立即恭请大诗人题匾。方丈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遂命人拿出当时闻名于蓟县的盛清缘御酒来款待李白。李白打开酒坛,轻轻一闻,香气扑鼻,大叹“好酒好酒”,不待方丈拿出酒杯就直接端着酒壇喝起来,喝得好不尽兴,不知不觉便酩酊大醉。李白乘着酒兴挥毫泼墨,一挥而就“观音之阁”四个楷体大字,并在“阁”字下落款“太白”。方丈和众人见了,纷纷喝彩,马上命人将李白题字制作成同等大小的匾额,高悬至今。

在蓟州,李白还游览了城北轩辕黄帝拜访广成子的崆峒山(今府君山),写出了《北风行》。他在北方逗留了一年多,于天宝十二年(753)春离开蓟州,回到魏郡。

随着时间流逝,后人对于独乐寺“观音之阁”的匾额是否为李白所题,有了比较多的争议。事实上,自清代到现代,已有不少史料可以说明匾额确系李白字迹。

清代政治家、被康熙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的宋荦,在其编著的50卷《西陂类稿》中有《独乐寺》诗:“双林独寻寺,揽辔蓟门过。殿阁诸天迥,登临往迹多。署书传太白,遗碣有蒙哥。坐听晨钟响,将余念薜萝。”并自注:“寺有李太白书‘观音之阁’四字及元蒙哥帝为赛典赤所立贤牧碑。先文康(即宋权)开府渔阳日,曾携荦来游,今三十六年矣。”

北宋名臣包拯的第29世孙、清中期学者包世臣在其所著《艺舟双楫·后附四则》中称:“蓟州城内有太白书‘观音之阁’四大字,字径七八尺,整暇有永兴(唐朝书法家虞世南的字)风,唯笔势稍抛松耳。”他肯定此匾额确为李白所书,说明李白也是一位书法家,只是字不如诗有名。

《道光蓟县志》也记载:“独乐寺在西门内,阁上匾额‘观音之阁’,唐李太白书。”而山门正中楷书匾额“独乐寺”为明朝严嵩题字,“具足圆成”匾额则为咸丰皇帝御笔。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的附录《李白杜甫年表》中提到:“李白于天宝十年(五十一岁)北游塞垣,有《幽州胡马客歌》讽刺安禄山。翌年春游广平、邯郸等地,北游蓟门,秋抵幽州,目击安禄山之跋扈,有忧国之思,曾在边地游猎,自言一箭射穿两虎,一射并中双鸢,在黄金台上怀燕昭王而痛哭。天宝十二年春离蓟门,归魏郡。”由此可以推断,李白题匾“观音之阁”当在天宝十二年(753)之际。

当代学者史树清经详细考证,确认天津市蓟县独乐寺“观音之阁”四字匾额确为李白所书,因唐代题匾额多为立形。而李白唯一珍存于世的书法墨宝,是鉴赏家张伯驹历尽艰辛收购后,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台帖》。它与“观音之阁”的匾额均署名“太白”,行书高妙,不流凡俗。

“观音之阁”这块匾额实在非常罕见和珍贵,是迄今发现李白存世的题匾孤品。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幽州蓟县安禄山
蓟县风采
唐玄宗&安禄山:一个敢宠,一个敢作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唐玄宗缘何对安禄山深信不疑
区域重力调查在蓟县-沧州地区的应用及认识
目不识丁
蓟县新城新开么河设计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
幽州与敦煌
李白的家世与幽州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