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批注单元”,单元语文要素直指“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三篇课文由扶到放,教学生多角度、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批注,“语文园地”则对批注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在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设题考查学生“对批注学得如何”是有必要的,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它能激发阅读主体的积极思维,以及与文本(含与其他批注者)的深度对话,实现对文本意义的二度创造。批注测评题在命制上,应为学生提供阅读工具,展现阅读成果,其最终的考查标的,还应落在阅读上。
【题目】
题目1 读古代笑话,完成练习。
一人性缓
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烤火,见到一个人衣服的边角被火烧着了,慢吞吞地对那人说:“有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大,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衣服边了。”那人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
读这则古代笑话时,你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感想?哪些地方写得特别有趣?请在文中画出关键词句,并在文下的空白处从不同角度写上两条批注。
题目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生的不可能都有可能被超越
南非作家戈迪默自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戈迪默梦想当一名芭蕾舞演员,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午后,她报名加入芭蕾舞剧团。但由于体质弱,戈迪默对芭蕾舞的活动强度很不适应,隔三岔五就生病的她只能放弃对芭蕾舞的追求。
8岁时,医生诊断戈迪默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学校生活,戈迪默只能中断学业,终日在家休养。每当想到自己的人生将一无所成,戈迪默总是默默流泪。
9岁时,有一天中午,戈迪默终于忍耐不住偷偷跑出去,突然,她被一个木牌吸引了:斯普林斯图书馆。戈迪默走进图书馆,在一本漫画书里看到一艘破旧的小船在大海里行驶。可无论船夫多么努力,始终追赶不上前面动力十足的快艇。戈迪默忍不住说:“这艘小船跟我一样,空有梦想却没有足够的力气,怎么可能像快艇一样遨游在辽阔的海洋上呢?”“那也不是啊。”一个图书馆人员走到戈迪默身边对她说,“人生所谓不可能都有可能被超越和颠覆的,只要你有超越自己的勇气,一个念头就是一次新的希望。”戈迪默恍然大悟,一条路走不通,还有另一条路,只要自己不绝望,就能超越不可能。此后,戈迪默爱上了文学,她一头扎在图书馆里,整日泡在书堆里。图书馆的下班铃响了,她就躲到桌子底下,等图书馆锁了大门,她又自由自在地吮吸着知识的养料。
13岁时,戈迪默在《星期日快报》儿童版上发表了一篇寓言故事《追求看得见的黄金》,从此开始了疯狂的笔耕生涯。经过40年的努力,戈迪默最终获得了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缔造了一个“不可能”的奇迹。
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请在文中选择一处对你有启发或者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进行批注。
【解析】
题目1给出了一则古代笑话供学生阅读,题干从角度、数量等方面提出了批注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答题给予了一定的提示。学生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以下两项要求:(1)写出两条批注;(2)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其次,能从“你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感想?哪些地方写得特别有趣?”三个角度,展开有目的的阅读,边读边关注自己阅读时的疑问、感受、兴趣点,适时勾画相关语句,提出问题或发表感想。
题目2给出的是一篇现代文,题目要求为:(1)写出一条批注;(2)自选批注的一个角度。需要明确的是“有启发的”侧重内容,“写得好的地方”侧重表达。学生答题时同样需要带着目的阅读全文,关注自己的阅读感受,捕捉内容和表达上的亮点,然后在批注栏相应位置,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批注应当表述清楚,针对性强。
【设计意图】
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虽然“批注”一词在四年级上册首次出现,但是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种阅读方法并非新鲜事物。纵览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批注内容具有层级分明、进阶发展的特点。二、三年级开始分散呈现批注,四年级利用一个单元集中学习批注方法,五、六年级则要求学生迁移运用于课内外。随着年级递增,这一阅读方法的学习“由隐而显”,形成“感知—学习—运用—习惯养成”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
通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集中学习,学生对批注方法应该有所习得,并能迁移运用。具体来说,应能有如下两个表现:(1)能抓住字词、句段,作相应的批注;(2)能从提出问题、记录感受、评赏写法等不同角度作批注。在具体命题时,笔者发现有些批注题出现了“捆得过紧”或“帮得过多”的现象,致使批注测评没有达到考查学生“是否会用批注来阅读”的目标。本文这两则测评题的命制,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思维。“批注是读者主动思维的结果”,所以批注命题时对学生的限制要尽可能地少一些。比如,批注的对象应该是学生自主选定的,而非规定的一段话,甚至一句话;要给予答题者更广泛的批注范围,而不是只关注批注的某一两个角度;要警惕参考答案的单一、固化。因此,这两则测评题在题干设计上,力求减少具体限定,仅设置一些宽泛的要求。而两则阅读材料的选择,则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要指向学生“用工具”的能力。有些批注测评题给了学生批注的样例,要求学生照样子另写一句批注;有的提供关键词,让学生批注。其实,无论是仿写批注,还是给关键词辅助批注,都无法真正测查出学生的批注能力,即能否运用批注这一阅读工具,顺利地呈现出自己对文章的思考。笔者认为,批注测评应重在考查学生是否会用批注进行阅读。使用这两则题目时,更应关注学生的阅读成果及呈现。考查点(赋分点)可以包括:能否有效地抓住关键词句作批注;能否从不同角度作批注,批注内容是否言之有理等。
此外,批注测评更应体现在过程性评价中。因为批注是一种与文本、与他人自主对话的阅读方法,关涉情感态度、参与程度、语言能力等多种因素。我们可以更多地将批注放在平时的阅读课堂、长线的整本书阅读中进行过程性考查,并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让批注实实在在发挥助推深入阅读、提升阅读品质的积极作用。
(黄雅芸,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邮编:2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