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要为儿童特设

2022-04-29 00:44黄兴安
教育视界(智慧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特设真实性语境

曾经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习作课《我的“自画像”》。上课伊始,她设置了一个语境:“假如咱们班来了一位新班主任,他想尽快熟悉各位同学。你该怎么介绍自己,让他更好地了解你?”然而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进入这个语境,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一般。

其实,这位青年教师创设的是一种假设性的语境。生活中有没有可能发生换班主任的事件?有,但一般在秋季开学时。而《我的“自画像”》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此时再设置换班主任的语境就不太合适了。语境是假设性的,时机又不对,这怎么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呢?

这也让我再次思考关于语境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产生需求,努力学习。叶老这里所说的“境遇”,在我看来,就是语境。但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学上过多关注“语境”二字,而忽略了“为儿童特设”。“为儿童特设”,至少包含为了儿童、适合儿童、适合当下儿童这三层意思。

为了儿童,就是说语境要为儿童而设。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是一个内在发展的过程,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语境的作用,便在于激发儿童的这种发展需求。所以,语境创设,要以儿童为出发点,服务于儿童的发展。语文学习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阅读也是一种交流)的动态实践过程。它是在特定语境下进行的,受语境的制约。这种语境制约具体表现在定位、导向、解释、深化、限制、规范等方面。要发挥语境的正向作用,无论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语境的创设都应服务于“学”,而非“教”。上述语境,便是从教的角度而设,它的目的在于引出“介绍自己”这一教学目标,而非激发学生介绍自己的真实需求。

适合儿童,就是说语境要符合儿童的经验和认知,让儿童能“入境”。如果儿童无法理解、无法融入某一语境,那该语境的创设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这就要求语境应具备真实性、生活化的特点,在设计时关联儿童的生活经验。上述语境,不妨调整为“与外校同学开展联谊活动,用书信的形式向对方介绍自己”。这样既解决了语境的真实性问题,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

适合当下的儿童,就是说语境要关注“这一节”课上的儿童的特殊性。我们应当将课堂中的教师、学生、文本等诸多“当下”的要素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稳定和统一的语境,契合儿童在课堂上的状况和体验。这种语境为整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激发兴趣、激活需求、激励人心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儿童得以自然地、自由地生长。

为儿童特设语境,教师便能因境而教、循境导学、依境而评。这种为儿童特设的语境,会呈现出明显的浸润性、真实性、生活化、整合性的特征,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生长的力量。

(黄兴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蠡湖中心小学,邮编:214074)

猜你喜欢
特设真实性语境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船舶企业特设调试及维修成本控制
西南大学打造学生“特设党支部”
广告的真实性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